谈北京大学院系改革(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9 03: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北京大学院系改革(征求意见稿)西蜀研究型大学普遍实行学院制,所谓学院制系指由学校、学院、系三级分工管理的模式。现代研究性大学既包括传统的强调学术训练(academictraining)的多学科文理综合性学院,又包括众多强调职业训练(professionaltraining)的专业学院,既保留了传统上的学术性,又带有实用主义的鲜明特点。
文理综合性学院是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学院,承担了主要的本科教育任务和相当大一部分研究生教育任务。研究型大学一般都设有文理本科生学院和文理研究生院,前者面向广大本科学生实行通识教育,后者着力培养高层次的学术型人才,并开展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文理本科生学院常常和文理研究生院共享师资和设备。文理综合性的本科生学院学科齐备、文理并重,非常适合对学生施行通识教育。
虽然研究型大学的核心是文理性综合学院,但并不意味着就忽视专业学院的设置。恰恰相反,研究型大学都非常重视专门学院,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专门学院在学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在学术研究上这些大学强调文理综合性学院的作用,那么在为社会培养实际人才方面,这些大学则更多地依赖于各种专门学院。各种专门学院有利于对已经接受了通识教育的学生提供较高层次的职业训练,保证大学能够源源不断的为社会输送各种职业性人才,同时也使得本校的学生获得了良好的职业训练,能够在社会上竞争到一个较好的职业和收入。
建国后,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采用的是苏联模式,因而大学本科目标是培养专门人才。从当时的教育发展水平来看,这种培养目标对满足社会人才需要来说无疑是比较合适。但时至今日,我们的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日益增加,著名高校的专业培养从本科阶段移向研究生阶段可以说是势在必行,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研究生较之本科生大占优势就是一个清楚的信号。另一方面著名大学的很大一部分本科学生都要继续深造,所以需要打下宽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术和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北京大学近几年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的学生就占了50%以上。因此,如果我们还停留在本科阶段就培养专门人才上的目标上显然是落后于时代的。试想既然大多数的本科生都还要继续深造,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予其良好的通识教育,而继续坚持僵化、狭窄的专业教育呢?
目前北京大学提出了建设研究性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和口号。但笔者窃以为目前北京大学的院系设置和改革并没有对学术训练和职业训练作出很好的区分,经常是将相关学科放在一起就捣鼓出了一个学院。这种学院制仅仅着眼与管理的规模效益,而忽视了学院制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此这种院系的设置和改革并不利于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从本科阶段向研究生阶段的转移。因此是我们建立研究性大学的一个大的障碍。在此笔者根据国外经验和北京大学实际出发,提出一个简略的方案权当抛砖引玉。考虑到笔者的学识和对北京大学所知有限,本方案不免有贻笑大方之处,无奈爱校情深难奈,只好硬着头皮献丑。
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集中了全国一批理论性强的文科和理科专业,同时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或专业,如农业、医学、地质(后重建)、工程、师范、法律(后重建)等专业相继从学校中划出去,这样使北京大学变成了一所偏重于理论性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综合大学。这种结构下的北京大学在建立文理学院方面是人力过剩,而在专业学院方面则多多少少有点力不从心。
首先是兴建文理学院。分别成立一所文理本科生学院(collegeofartsandscience)和一所文理研究生院(schoolofartsandscience)。前者以目前的教务部为基础,后者以现在的研究生院为基础。基于燕京大学是新北京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强烈建议两个文理学院应该分别命名为燕京学院和燕京文理研究生院。对于燕京文理研究生院应该包括如下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统计系、生物系、地球科学系、天文系、心理学系、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考古与文博系、政治与法律系、经济系、社会学与人类学系、英语系、西语系、东语系等。燕京文理学院和燕京文理研究生院共享师资。在本科生学院,学生的日常管理是通过建立宿舍管理制来实现,各系只负责提供主修专业的课程和少量的相关的教务服务。本科招生不分专业,学生入校后先接受通识教育,而后自己选择一至两个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同一专业包括普通学位和优等学位,毕业后一般授予文学士或理学士。主修专业课程大约50个学分(不包括要求的先修课程),辅修为20多个学分。除了文理研究生院外,专业学院可以提供辅修专业或者少量的主修专业(仅供部分不愿意继续深造的学生享用,但必须先修一个文科或理科的学位)。
对北京大学来说,最重要的是大力发展侧重于研究生阶段的职业训练的专业学院。北京大学在四大职业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医学院和工学院)方面都具有比较良好的基础,其中工学院可能稍微弱一点。而在其他专业学院方面,北大可能就没有多少基础了。笔者建议根据北大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成立如下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教育学院、政府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艺术学院。如果说文理学院是北大的两尊佛陀的话,那么专业学院恰好是四大金刚和八部罗汉(有点糊涂了)。北大虽然在某些专业性学院方面具有基础薄弱的劣势,但专业性学院往往是跨学科的培养,而北大的多学科的优势恰好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欠缺。当然,这种优势是需要通过合理的学校制度和院系设置来激活。
下面笔者就各个学院详细展开来说:
四大金刚:
法学院:对法学院,笔者不想多说。需要指出的是法学院需要集中精力从事律师的培养,这是法学院最为重要的任务。法学研究性人才的培养只是为了满足师资的需要。知识产权学院撤消。北大法学院应该牵头将现在的法律硕士的层次提高为法律博士(专业性),取消法学硕士,同时设立法律哲学博士项目。成人教育固然利润诱人,但培养专业性的法律博士的法学院确是可以兼顾学术水准和利润的。
管理学院重点发展应用性的专业教育,以MBA为管理学院的重点,辅以管理学博士的培养。目前管理学院也正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但需要看到的是目前的管理学院仍然醉心于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不能说不是有点不务正业。希望在重组经济系(文理研究生院)后,作为唯一从事MBA教学的管理学院应该全力以赴地发展管理的研究和教学。
医学院:目前的医学部为实体的管理体制并不适合医学部的学科和本部的融合和交流。北大的医学学科应该和其他学科一样纳入院系改革的范围。其中最重要的是设立培养医学博士的医学院,医学院招收对象是具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本科毕业生。说句实话,这样可是给学生物的同学留下了一条金光大道,免得他们都一古脑地望美国跑。医学部的护理学院改为北大属护理学院,主要面向北京独立招生。
工学院:北京大学工学院不求大而全,但求精而尖。说句实话,我们也没有资本象清华那样工程学科齐备,但我们可以让我们拥有的每个工程学科做得很好,同时我们也可以有选择性地建设朝阳性的学科。建议中的工学院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力学与自动控制工程学系、核科学与应用技术系、材料科学与技术系、化学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信息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系。
八部罗汉:
公共卫生学院:以目前的公共卫生学院和北大本部人口研究所合并组建。同时和工商管理学院合作建立卫生管理的MBA培养。与经济系合作建有卫生政策与管理中心。与统计系合作建有生物统计系。
口腔医学院:和医学院一样以培养专业博士为主。
药学院:以目前医学部药学院为基础,加入目前校本部生命科学院、化学学院中与药品、营养、食品等相关的学科。这个专业性学院有点勉强。
教育学院目前包括教育经济与管理系、教育与人类发展学系和教育技术学系。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学院,该学院的起点和发展势头来看还是不错。但就笔者看来,教育学院尚缺乏教育心理这个方向。无论是在培养专业人才(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还是在教育研究方面,教育心理都是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北大心理系部分老师从事教育心理研究的老师为基础建立教育学院的教育心理系。另外一点是需要可以充分利用北大文理资源,建立职业训练的项目,例如教育专业硕士,教育专业博士。
政府管理学院:取了个名不符实的莫名其妙的名字。而且该院基于政治学的建立就是一个大的错误。建议还是改为公共管理学院。作为公共管理培训来说就是要给予学生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技能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面对现实的问题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运用各种分析技能来分析、解释和处理公共管理问题。建议公共管理学院以结合其他学科和专业学院的力量培养MPA为主要任务。而作为以学术训练为己任的政治学还是应该归属于文理研究生院。经济学院的财政系划归公共管理学院是发展公共经济学的一个捷径。
国际关系学院:作为国际关系学院来说,最重要的是实现从一个学术性机构向一个以职业训练为主,兼顾学术研究的机构的转型。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与教学应该包括三个领域: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文化。目前经济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划归国际关系学院将大大拓展国际关系学院的研究与教学领域。其职业培训主要包括:通过与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建立MIPA项目实行对外交与外事高级人才的培养;通过与工商管理学院的合作建立MIBA项目实行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高级人才的培养;与新闻学院合作培养国际新闻人才等。
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家都清楚新闻传播学院目前最缺乏的师资。但这也是一种后发优势。北大新闻学院可以聘任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新闻专业人员担任教师。北京大学在新闻界的校友多多,这一点应该不成问题。笔者最担心的是目前的新闻学院因定位错误而大力聘用那些新闻理论教师,搞得连后发优势都没了。此外,对新闻学院来说,充分利用北大的学科优势,建立联合项目则是急中之急。例如中国经济中心目前设立的“财经”记者班就完全可以发展成新闻学院和经济系(未来)之间的一个联合项目。新闻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之间也可以建立联合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素养的新闻人才。
建筑与设计学院:北大以前拥有建筑学科。目前的建筑研究中心和景观规划设计中心都是小而精的机构。张永和和俞孔坚也都算小有名气,笔者看好没有包袱的建筑与设计学院。
艺术学院:希望不要停留在艺术理论与批评。这是北大学科发展的老毛病。好在也没有什么包袱。
按照本方案,目前待撤消的学院包括:经济学院、数学学院、生命学院、化学学院、地空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学院、环境科学学院(待建)。
经济系: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和光华管理学院的基础上重建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新的经济系负责本科生学院的经济学公共课程的开设,经济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经济学博士的培养,以及其他专业学院所需经济课程的支持(包括工商管理学院)。保留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作为一个研究虚体,隶属经济系,面向全校整合资源从事相关的经济研究。经济学院的财政学专业改为政府管理学院的公共经济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进入国际关系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进入光华管理学院。
政治与法律系:在现在的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专业的基础上建立,引入部分法学院教师。该系负责本科生学院的政治学、法律学公共课程的开设,政治与法律本科专业的教学,政治学博士的培养。
信息管理系:该系的图书馆专业教师进入北大图书馆教育部。在其余部分的基础上建立信息管理与工程系。加入若干计算机教师与经济管理教师。
数学学院、物理学院等学院除了部分学科进入工学院外,都改为相应的系进入文理研究生院。
马克思学院和北京大学党校合并,作为一个特别的学院。负责全校马克思理论课中的邓小平概论、毛泽东概论的教学(该课程的评定为通过与不通过,不通过者必须重修,一直到通过为止)。马克思哲学课程改由哲学系开设,马克思经济学改由经济系开设。
本方案所面对的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平衡个人和机构在院系改革前后的利益得失,从而不会因为为他们由于利益丧失导致的强烈反弹而最终使院系改革失败。依笔者之见,作为学校来说,首先要制定合理的财务政策。总的说来,学校是从专业性学院的高收入中提成,对文理研究生院予以大力补贴。对于文理研究生院的系来说势必要消肿,控制其规模。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补贴得起,才能养得起。而对专业性学院来说,他自己面对市场的竞争,当然需要保持一个规模适当,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总而言之,院系设置得伴随着北大教师队伍的消肿。这样一次改革,一次痛苦,从长远来说也是合算的。
具体的配套改革措施笔者建议为:实行终生教授制。对进入文理研究生院的系根据需要设置相应个数的教授和副教授职位(终生)以及助教授职位。现有教师通过考核竞争这些职位。终生教授的职位一定要卡严,助教授可以稍微放宽一点,反正几年后可以不要。没有获得职位的教师保留现有职称和待遇待岗,鼓励转入其他学校,没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进入相应专业攻读博士(提供奖学金),毕业后自寻工作,能提前退休的就提前退休。长此以往,北大必将立于不败之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