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怎样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9 06: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理解这句话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人物背景。叶公这个人应该听说过吧?据说叶公特喜欢龙,在他的宫殿里到处都刻上龙,结果感动的真龙现身,差点儿把自己给吓死。所以,此人不是爱真的龙,而是爱龙的那种气派和感觉。于是后人就拿这事比喻浮华和不实。回到原文,在讲什么呢?就是这位好龙的叶公,有一天问子路:“夫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答复,为什么呢?想想他如何回答?站在子路的立场上,不好讲对吧?就子路讲出自己心中的夫子,那叶公未必听得进去。所以子路就将这个事报告老师了。夫子说:“你为何不告诉他,我是一个为了发愤求学问,常常穷的没饭吃,连肚子饿了都无所感觉,而忘了人是必须要吃饭的那种人呢?当学问上有所收获,就快乐得忘记了忧愁,根本忽略了衰老的威胁。2后面子路有没有再找叶公聊聊就不得而知了,但从夫子的回答,我们看到了什么?夫子这种为学的精神,是我们要效仿的地方。安住于人生修养的境界中,人心永远是年轻的,所以他的学问道德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远是进步的,随时有新的境界,新的生命体验,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有人问:“如何才能好乐?而不是坚持?”我们在一个急匆匆行进的时代中,如何少一点急功近利的心,多一点从容的超乎功利的爱呢?我想要从读书开始。
读书学习是我们阅读这个世界的一个基础。人怎么了解世象人心呢?书积累的多了,自然就有了逻辑。而读书阅世都不仅仅是功利地为了一个知识,最后是为了养心明德。3也许您会问:“那么,乐趣的读书要怎么形成呢?”在《中庸》里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五个阶段。博学之:第一就叫博学之,广博的读,开卷有益。不要那么狭隘,更不要拒绝看书。想要培养一种对书天然的爱,先要从喜欢看的内容看起。审问之:博学就够吗?大家看看现在手机微信上一天到晚有多少东西,光广博就够吗?得分辨,所以博学之第二句叫审问之。你得像审犯人那样去审问这些知识到底哪些是伪信息,有什么观点是伪命题,不被伪命题绑架这个人才是自由的。慎思之:审问完就够了吗?不行,慎思之,走走脑子问完了还得想想,就算是这个观点你觉得它是对的,还得想想它对在哪?今天有多少谣言呢,说这个不好那个不是了,你也想想这个事它成立吗?这事就对吗?得慎思。明辩之:慎思完了第四步是明辩之,想完了再把它拿出来分辨一下我留下什么,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后,真留下东西是很少的。笃行之:然后留下了就要第五步,我笃定不移地去执行它,认定的事情我就按照这个路子一直做下去,所以知行合一,读书是为了去做!!!!前面四个步骤都是在教量上提高,而第五个笃行之是证量上提高。这就是广论上讲的“深见广行无错谬”。深见与广行是两条腿,只有一条那是一个瘸子,走不远。更何况我们一条也没有走呢,所以在原地转圈圈那是再正常不过了。人内心对提高生命品质这件事的好乐只有通过亲证才能感受到乐趣所在,这样就不会再觉得是坚持,而是一种笃定和从容。
4我一直觉得读书这件事情是我们在一个仓皇不定的判断中,让我们内心拥有透彻的理性、清明的途径;是我们在处处判断中能够去伪存真的标准;是我们有很多坎坷艰难的人生里得大快乐大自由的依据;是使我们通过书山,走向真自我的那条路。让终身学习,成为融入生命的一种习惯,如同睡觉吃饭一样自然。划重点1、安住于人生修养的境界中,人心永远是年轻的;2、我们在一个急匆匆行进的时代中,如何少一点急功近利的心,多一点从容的超乎功利的爱呢?我想要从读书开始;3、乐趣的读书怎么形成?要经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五个阶段。更多信息,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心之声文化”(微信号:xinzhisheng20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