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尚需“襁褓”欲求生存汽车业须拆篱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9 07: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工业界一些元老近日对今年六月国家经贸委公布的“汽车工业十五规划”在行业准入方面的限制提出了批评,一位元老评价说,中国汽车产业历经五十年而长不大,症结就在“只准我干,不准你干”的行业垄断,新兴企业难以进入,缺乏竞争,缺乏活力。中国汽车业早过“不惑之年”,在十四年的入世艰难谈判中,竟以“幼稚产业”争取到五年的“保护期”。
  元老们指出,诚然,中国现有一百三十家政府审批的汽车厂,堪称世界之最。再让新企业进入,难免有重复建设之嫌。其实稍作分析,汽车业虽然厂家众多,但是市场竞争严重不足。二~~~年的汽车总产量只有二百万辆,其中轿车六十五万辆。除了十几家骨干企业,许多汽车厂已经不造汽车,靠倒卖“目录”过着滋润的日子,形同清末的“八旗子弟”。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批真正生产汽车的汽车企业,如浙江吉利、江苏悦达等,尽管物美价廉有市场、尽管环保安全双双达标,在主管部门新近取代“目录”的“公告”中,却因一些暧昧的理由而榜上无名,新产品无法投产销售,企业面临被窒息而亡的境地。有人认为,牺牲是不可避免的,“回头去补竞争的课,时间搭不起,国有资产损失不起。”
  元老们质问,回避了竞争,中国汽车业就能做大、做强吗?国家作为出资人,引导大型国企从脱困起步,进而打造“国家队”,自然顺理成章。但是主管部门应该有这样的眼界和心胸:扶植“三大集团”的同时,允许“行业外”的汽车企业参与竞争。起码为“国家队”留下一批“陪练”。作用是,发挥新兴汽车企业机制灵活、无须国家承担投资风险的“鲶鱼效应”,打破原有格局,搅活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潭死水。如果关上门连“陪练”都不敢过招,五年“保护期”一过,国门一开,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生存,岂非一厢情愿。
  控制行业准入无异拱手让洋人
 谈到实行开放的投资体制,允许新兴汽车企业参与竞争,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理事长陈祖涛语出惊人,如果继续控制行业准入,那就相当于用行政权力保护了一块市场,将来拱手让给国外汽车制造商。陈祖涛提出,只有投资充分才能使汽车工业在国外产品竞争面前有竞争力。也就是说,只有过剩才有竞争力,这在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得到证明。
  总结40多年计划经济管理的弊端,许多专家强烈要求,还汽车工业作为竞争行业的本来面目,在开放中确立大国竞争优势。让一批新兴汽车企业得以“准入”汽车产业,让近百个名存实亡的企业在竞争中淘汰。改革政府事无巨细的垄断性管理为行业自律,放开国内多种投资渠道,让充裕的民营资本进入长期缺血的汽车工业,创造积极而充分的国内竞争环境。
  行业准入,是中国汽车业“入世”的一次预演。汽车作为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政府的管理是断然不能松懈的。关键是制定规则、当好裁判。比如在环保、节能、安全与高新技术含量等方面要设置一定的技术门槛,防止各地汽车厂一哄而上,避免低水平重复的弊端就势在必行。
  (据香港商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