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转)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9 07:5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色戒》的感情是极其细微的。观众一遍又一遍地猜测,王佳芝到底有没有爱上易先生,或者易先生又没有爱麦太太。甚至张爱玲在全片后段才写道:“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然而“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想不到中年以后还有这番遇合。”如果是悲剧,是什么将美好的东西一点点粉碎?如果是悲剧,那么可笑的是什么?用邝裕民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幼稚”。为战争迁徙的学生,个个心怀憧憬。在荒寂的旅程中,王佳芝想着要去英国,赖秀金指望着通过香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于因为战争失去兄长,参军未能如愿的邝裕民而言,只是要为救国做点“事情”……就是这样一些充满希望的学生,在话剧表演、募捐的庆功宵夜上,邝裕民提出要用募捐得到的钱做点“有用”的事,全场都沉默,直到有人提议先享乐,才恢复热闹的平静。一群“幼稚”的学生、一个“幼稚”的暑假,邝裕民为了他的“幼稚”要杀汉奸、而赖秀金是为了贴近自己的暗恋对象、以及一帮子男生为了兄弟义气。听一声:“王佳芝”“上来”,使她只为“和大家在一起”——张爱玲笔下,王佳芝本就是个混混沌沌入伙的人——至少到最后,她做到了。至于邝裕民的“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大家都做到了。于是王佳芝成了麦太太。直到某一天,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为国家”、“杀汉奸”顶多算个冲动。才发现大家早已走进这样一个可笑的“局”中,只有邝裕民还在自己的报国梦想中昏睡,而王佳芝早已成了麦太太,解不开的,还有有她无法自拔的爱情。张爱玲写:“有一阵子她以为她可能会喜欢邝裕民,结果后来恨他,恨他跟那些别人一样。”影片的一个过人之处,在于没有把“红色政治激情”压于感情之上。老吴像控制机器一样指挥王佳芝,只为给他的老婆孩子报仇。他提起以前的女同志被弄死,就像说今天早晨剪了指甲,只有说到她们吐出了一大堆名单才要愤懑。至于对其他人,王佳芝真的只不过是一个扮演麦太太的道具。整个电影里,在易先生之外,王佳芝都处在一种青蓝压抑的色调中。在影片前段,赖秀金说出她的生活憧憬之后,低沉徘徊的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如同她们跌荡无望的生命。王佳芝没有理由不恨这一切,在外面的世界里,她是遣送的学生、卖身的特工、是机器、是累赘……她象细菌一样生活,忍受赢牌招致的不悦、甚至亲戚剥削她微薄的财产……直到易先生出现,暖色柔软的光线铺盖在脸上,才找到一丝尊严。“……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人来就好。”王佳芝有什么理由不做麦太太?shy;赖秀金说应该学着抽烟,演戏的时候用得上。等王佳芝第一次见过的易先生,就颓废地躲回屋子,点上烟,只说,和想象得不一样。自从这一刻起,就应了老吴说的话,王佳芝没有把自己想作情报人员,只当自己是麦太太。香烟、钢琴、烛光。他说:“……从他们眼睛里我看到的是同一件事……”“什么?”“恐惧。”易先生与王佳芝有一样的“恐惧”,而在他们之间,却同时找到了难得的轻松。在充溢了硝烟、权力、金钱的世界里,王佳芝在易先生之前只是一个渴望爱情的麦太太,别无所求。易先生说:“……你跟别人不太一样,你不害怕……”良久,麦太太回:“你呢?”于王佳芝,易先生确实只寄托了她的爱情。这难免可笑,老吴派她来当特工,她却来结结实实地享受了一回。她在一群富太太手上输钱输得天昏地暗,却单单赢过了易先生,这里的潜意不难懂得。王佳芝的所到之处,都要有人监视。然而,易先生唯独没有与王佳芝提供的,是老吴要的“情报”;王佳芝唯独没有让他们知道的,只有她一发不可收拾的爱情——而她也只有这些。王佳芝第一次跟邝裕民接头,情报信息像新闻一样往外吐,问及同学,知大家都好。麦太太与易先生第一次私会。王佳芝使出“看家本领”,易先生“领情”,像对待妓女一样把王佳芝折磨了一遍,最后把衣服甩给她走人。王佳芝却扬起一丝笑意,是肉体的征服。王佳芝第二次与邝裕民见面,工作点被毁。王佳芝说:“能不能请他们快一点,结束以后我们可不可以都离开这里?”“不敢说,我还不知道。”王佳芝告知邝裕民她和易先生之前的去处,邝裕民说,我知道,我们那里放了人。沉默,她知道自己除了无法抉择的感情,什么信息都没有,她无奈的笑:“……公寓的空气里有香水,附近还有茉莉花香的味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是挣扎。麦太太与易先生的第二次私会,她要走,易先生挽留,她却执意离开。床事罢,王佳芝说,给我一间公寓,却换易先生欣然。麦太太第三次与易先生私会。王佳芝看到床边的手枪,伸手可及,等捂住易先生的眼睛,却下不了手,只是无奈的哭泣。王佳芝与老吴会面,这个死了妻儿的男人疯狂地掠夺王佳芝尊严和信念。王佳芝说:“你以为这个陷阱是什么?我的身子么?……他比你们还要懂虚假情真这一套,他不但要往我的身体里钻,还要像一条蛇一样的,往我心里越钻越深……只有忠诚的呆在这个角色里面,我才能够钻到他的心里……在黑暗里,只有他知道这一切是真的……”影片最动人的,是麦太太在日式馆里,唱《天涯歌女》的那一段。听歌的易先生从微笑,到沉默,到落泪——到最后两人紧紧握住的手,将张爱玲笔下淡若云烟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难免让人伤怀。一曲唱罢,易先生鼓掌,以及麦太太惨淡的微笑,便是对所有感情最好的回应了。至于最后易先生给麦太太的信,无非是对整个事情的一个巨大讽刺,邝裕民和老吴绞尽脑汁地偷看、猜测、监视。而直到最后,麦太太看到的,却就像是张爱玲的一句:“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鸽子蛋。”王佳芝喃喃地说。“晚了。”——张爱玲这么写。shy;于是顺理成章的,王佳芝说“快走”,易先生带着恐惧逃跑。易先生什么也没有留下,在这个青蓝色压抑的世界里,也不可能留下什么。在批文的最后,他签下:“可。默成。”观众恍然。易先生当回了易默成,麦太太做回了王佳芝,恢复了地下党、汉奸、特务、政治、权力、战争,以及青蓝色压抑的恐惧,唯独没有他们干干净净、一尘未染的爱情——是该结束了。老吴逃走的自然最快,甚至于几个大学生临死也没有作出什么烈士的气概,一个个哭天喊地、颓废不已,只有邝裕民看到王佳芝才是满脸的愤怒。张爱玲写:“无毒不丈夫,否则她也不会爱上他。”只是麦太太和易先生在一起,只算是在天涯海角觅到了一个知音而已。所以直到最后,王佳芝什么信息也没有给老吴。也正如张爱玲言: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