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追求新境界--记北大心理系教授周晓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9 09: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断追求新境界--记北大心理系教授周晓林
--------------------------------------------------------------------------------日期:2001-03-29阅读次数:89  一走进心理系,就听到不少关于周晓林教授的奇闻逸事,什么自古扬州出才俊的明证啦,什么放弃英国剑桥大学的优越环境毅然返京啦,什么首创午餐讨论会制度啦。带着几分敬畏,一个冬日的下午,我敲开了周晓林教授的实验室。
成长从这里起步
  80年代初,神州大地吹响了向科学进军的号角,经历了凛冽寒冬的中华科学园再次呈现一派明媚的春光。在这大地春回的日子里,18岁的周晓林背着简单的行囊,从扬州的一个小乡村来到了大都市上海,考入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从此,心理学在这个渴望真知的年轻人面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因为那些没有书读的日子实在太难熬了。大学时代,周晓林的偶像是陈景润。数学家执着地走在科学的大道上,无论寒冬酷暑环境变迁,始终沉醉在知识殿堂的精神感染了他,像陈景润那样,当个科学家,为祖国做点什么,这是周晓林年轻时最大的梦想。这个梦想激励着来自农村的周晓林,不断超越自我。大学四年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那时我没有节假日,不会唱歌、跳舞、骑自行车、打牌等几乎所有的娱乐活动,这在今天的学生眼中可能太不可思议了,但当初我确实是这样走过来的。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周晓林倘徉在科学的汪洋里,他寝室的灯常常亮到凌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87年,优异的学习能力和卓越的创造力使正在读研的他在全校的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两位公派留学生之一,去英国剑桥大学学习。
  1988年,获得了硕士学位的周晓林正式赴英国深造。初到异乡,语言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迥异令他颇感不适--听不懂纯正的英语,睡不上习惯的午觉 ……,但想到自己的理想--做陈景润那样的科学家,周晓林不但挺了过来,而且还做得很好。1992年,周晓林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开始在伦敦大学和剑桥大学从事语言加工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1994年和1997年,他两次主持英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会的课题,研究词汇结构对语言加工的影响和阅读方面的问题。该基金会是英国国立的大基金会之一,每年只有10%左右的申请者能拿到资助。研究过程中,周晓林提出了与传统的关于词汇加工观点不同的新理论,引起了心理学界的重视。
我在这里能做更多事情
1995年,周晓林在英国的研究正顺利进行,国内某大学的领导发现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心理学者,盛情相邀。当时,国内心理学研究的环境还不是很好。回去还是留下?周晓林陷入了沉思。一边是英国先进的仪器设备,规模完善的研究中心和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一边是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和国内蹒跚起步的心理学研究,何去何从?抉择是痛苦的。但他必须做出选择。
望着实验室飞速运转的计算机,周晓林的思绪飞回了万里之外的祖国--那片他从来不曾忘记的土地。那里有他的父母亲人,有他的师长伙伴,有他童年时嬉戏田间的记忆,有他青年时报效祖国的热诚,向科学进军,科技强国!一个熟悉的声音,又在他的耳畔响起。对,科技强国!我要回去,回去用自己的知识改善人民的生活,搞中国人自己的心理学研究!就这样,周晓林怀着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环境,毅然决定回国,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副教授。1998年12月,他正式来到北京大学,任心理系教授。许多人没有回来,我很理解他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回国后子女求学诸多不便,其实他们都很乐意为祖国作些什么的。我没有牵挂,就回来了,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提起这段往事,周晓林显得平静而又谦逊,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在这里我发现自己能做很多事,为北大,为中国的心理学事业!在中国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实在太少了,而21世纪,要解决社会老龄化,儿童健康发展问题,搞脑科学认知研究,需要的恰恰是这些心理学人,作为北大人,我们责无旁贷啊!
有争论才有进步虽然回到北大只有短短两年半,但周晓林的的确确做了很多实事。作为系科研秘书他将新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验设计传授给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使这个领域的青年学生如沐春风;他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氛围,促使大家打破过去的科研价值标准,将眼光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英国剑桥大学有喝下午茶的传统,不同学科领域的师生聚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各自的新发现,不想这一聊,聊出了思想的火花,也聊出了剑桥的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周老师的组织下,心理系也确立了每周一次的午餐研讨会制度。教师们在这个会议上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听取他人的批评与建议,虽时有争论,但受益非浅,教师间,实验室间形成了交流与合作的良好风气,一系列科研成果也应运而生。
"午餐研讨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那么简单,要鼓励大家参与,找不错的选题,要邀请国外的访问学者和大家交流,安排他们的参观考察,还有不少诸如此类烦琐的杂事,有人怕麻烦不愿干,有人忙于研究不暇顾及,可周晓林却兢兢业业毫无怨言。
周晓林在科研秘书的行政工作上花了很多时间,于他自己的研究没有什么帮助,但却对系里的科研组织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没有一点奉献精神谁愿干这个?同事们常由衷地说。
的确,周晓林这个科研秘书当的和别人不一样。其他老师常和他这样开玩笑:晓林,你别逼我们了!要知道,他会逼人在讨论会上发言,由于讨论会的话题常集中于认知心理学,而对应用、人格等方面很少涉及,一次他甚至发e-mail写道研究人格的老师再不发言我就随机点名了。不过,这招还确实有效。今年寒假,他自己从大年初三就开始工作,当天即给同事发邮件讨论申请研究基金之事,有人对他发火:周晓林你还让不让我们过年?他却不以为意,继续忙碌。
周晓林颇有竞争意识,每次拿到心理学报,他总会统计各个学校发表的文章。他鼓励学生:你看你看这次人家的文章那么多,我们北大怎么能少?你的文章写的怎么样了,快回去写啊!有人形容周晓林是心理系里的一条鲇鱼,以自己的干劲热情激励着系里的同事,因为他的存在大家也被带动起来,拼命游动。或许因为在世界名校呆过,他的起点比较高,发布的信息能起引导性的作用,他很优秀,对我们而言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竟争,一种压力。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竞争和压力,心理系的科研氛围焕然一新,教师的合作创新精神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1999年度,心理系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6篇,其中国际性刊物12篇,同时出版书籍多册,较上年都有大幅度增长。今年的形势更为看好,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就独立获得三项还和其他单位合作获得二项,(全国心理学领域只有基金八项)。其中,周晓林功不可没。
  汉语研究我们要自己干
周晓林现在主要从事语言加工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主持过两项英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基金会(ESRC)、两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NSFC)资助的课题。他还获得过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基金,香港英国文化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他在北大心理学系开创了语言加工和语义记忆的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和脑功能成像研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建设了达到国际水平的语言认知实验室。他力图以多种研究手段、从行为和神经机制两个层面上阐述人类语言和记忆加工的本质和知识存储的方式,为心理系填补了长期以来在语言认知领域的空白。目前他正从事阅读的脑功能成像,言语产生过程及脑基础(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方面的研究,参与了国家攀登计划项目的工作。
近年来,周晓林22次在国外讲学,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北大工作以来,已在国际一流心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7篇,在其它书刊和重要国际会议文集上发表论文4篇,在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主编英文专著1部(由PsychologicalPress出版),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论文15篇。其学术成果的独创性,研究课题的多样性及他孜孜以求的创新精神,获得了心理学界的充分肯定。中科院院士陈宜张称赞他"假以时日必将成为走向世界的杰出中国心理学家"。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副主席张厚粲称他是我所见过的年轻心理学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
周晓林从事的阅读基础过程的神经心理学和脑成像的研究,是当前国际上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过去在语言认知加工领域的研究主要基于西文,西方对拼音文字的研究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周晓林的研究试图多角度地探讨阅读的基础过程及脑机制,在许多方面具有独创性,涉及了世人没有研究过的一些方向,如早期经验对字词加工方式和脑机制的影响。他在研究中独树一帜,揭示了大量有意义的认知现象。例如过去认知心理学界长期认为视觉词汇加工中语义通达主要依赖两条相互独立的通路:字形表征到语义特征的直接通道和字形表征到语音表征再到语义特征的间接通道。周晓林通过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发现这些通路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这一发现和他的许多其它成果一样,不仅开拓了汉语认知研究的方向和道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语言加工的一般性理论。他的研究植根于中西文的比较基础上,因此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西方研究者在该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对在世界心理学界拓展有中国特色的研究,以及对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走向世界并占有一席之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是啊,正如周晓林所说:中文的研究我们怎么能让别人垄断呢?我们要自己干!"     令科学家欣慰的是研究成果应用于社会
周晓林的研究计划既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也具有应用价值。他将已有的认知理论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如脑损伤病人和痴呆病人的语言缺欠研究。他的研究还包括了对汉语儿童阅读困难和神经过程进行的细致分析,其结果会对学校教育、特别是语言教学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比如他与北师大两位教授合作进行了关于不同阅读水平儿童的汉字字型输出与再认的实验,结果发现,汉字声旁的规则性对不同阅读水平的儿童的听写的正确率有影响;阅读水平低的儿童比阅读水平高的儿童产生更多同音替代,与高水平儿童相比,他们更需要线索的帮助。这些发现为治疗儿童阅读困难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由周老师牵头组建的一个集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北京大学儿童发展培训中心即将成立。
在国外关于儿童阅读困难的研究很久以前就有了,并将研究成果积极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此类的培训班就有很多。据统计,我国约有5%的儿童存在阅读困难,但提高儿童阅读水平的培训班却没有几家。我们举办培训中心就是为了把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矫正儿童阅读的实践相结合。其实最令科学家欣慰的不是什么荣誉称号奖金,而是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应用于社会!"周晓林郑重地说。
老师似兄弟
周老师是一个相当平易近人的人,他没有架子,会和我们打成一片,我们一起去食堂打饭,聊聊天谈谈思想,仿佛就是兄弟。如果生活中你有什么困惑,和他谈谈,他会以自己的人生阅历给你很多启迪。学生们总这样评价周老师。
开始我还半信半疑,直到那天我和心理系某生在实验楼前遇到周晓林捧一饭盒,兴冲冲往实验室走,某生喊:周老师请我们吃饭!晚了,过点了!"周晓林笑道。听得我忍俊不禁。
遇到重大问题,学生们总愿向他讨教。一位同学想出国,他和周老师详细地谈了自己的想法,周晓林认真地听,然后郑重地说:"出去可以学一些国内学不到的东西,但学完你一定要回来!现在中国心理学界特别需要国外回来的人才,我们有很多事要做!"那位学生听了很受感动,生活中能真心实意这样说的人太少了,面对外面优越的条件多少人会真心这么想?周老师真的是以中国心理学发展为己任的!  周晓林很为学生着想,学生有什么要求他尽量满足。有大一大二的学生想加入他的实验室搞些研究,他从不会说你太小,干不了什么,过两年再来吧。相反,他会不厌其烦地听他们谈自己不成熟的设想,和他们一起讨论,指导他们修改实验,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想法。在培养研究生的同时,他还大力支持本科生科研,二三年级的学生有的在他那里做儿童阅读障碍的研究,有的搞发展心理学研究,本科生的科研热情、科学作风、科学思想在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有一位本科生要写一篇题为《语音语意和阅读技巧》的论文,他前前后后帮着改了七遍,第一次我写了九千多字,周老师说:太少,回去添。我添到一万四千字,再去找他,他开始大刀阔斧地删,删完让我回去添,以后每次我添他删我再添,直到第五次,他开始帮我字斟句酌地改,七遍以后才完成,这篇论文已被国家核心刊物《心理学报》选中,即将发表。经过周老师的这次修改,我对文章涉及的各个领域有了较深的认识,真是应验了那句话:不是为做文章而做文章。我感觉从周老师哪儿学到了很多东西。
一个单纯的人  周晓林是一个很直率的人,他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从来不会绕弯子。可能是在国外呆过的缘故,他习惯直截了当地澄清问题,直言快语,没有丝毫市场化功利化的沾染。在给人做职称评审时,他很严格,从事实本身出发,决不当好好先生,他会说:以这种水平得职称,有损某某学校的声誉!事后人们告诉他不该这么说,他会疑惑地问:这有什么不对么?事实就是这样的啊!在他看来,只要自己从一切为公的角度出发,那么他就应该这么做!现在这样单纯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同事们这样感慨。人们说,北大是一块圣地,但是在纷繁复杂的今天,多少人明哲保身,要坚持这份圣洁,这种单纯显得多么难能可贵!
  周晓林的单纯体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他为学术期刊审稿,看到某些文章会直言不讳,骂"得作者以后再也不敢投稿;他在评审里提出修改意见,一泻千里,字数直逼原文―D要知道即使是中国最好的心理学刊物,每篇审稿费却只有20元,值得吗?他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可在周晓林看来,这太值了!真希望多些像你们北大周晓林老师这样的人,那样我们学报质量就有保证,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也就更快了!心理学报的编辑感慨地说。看来这20元在周晓林眼中确实有它不同寻常的意义。
  周老师给北师大装了一套计算机实验系统,竟然分文不取,真是的。学生眼中周老师常为别人做些没好处的事情,自己已经够忙了还去帮别人,有些傻傻的。只要有空,他就乐意为兄弟学校做些什么。他与国内的不少大学医院及其他科研单位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不遗余力地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投入大量时间、精力、财力,帮助好几家单位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平的语言认知实验室,使国内该领域的学者能在与国际接轨的科研平台上开展工作。没有私心,资源共享,是周晓林的行为准则,单纯却不是每个人都能作到的。熟悉他的人都会说:"周晓林真的是一心为我们国家的心理学事业工作!"
  要找周老师那还不容易,他不在英国,就在他的实验室里,你看那间从早到晚亮着灯的就是。周晓林以实验室为家,这在心理系是人尽皆知的,从早上八九点到晚上十点半,除了吃饭他可以足不出户。他以此为乐,并且乐此不疲。常常是实验没做完,楼门倒锁了,他就索性三张椅子一搭,将就着过一夜.他常教育研究生要静下心来做研究,研究也是一种职业,在某种程度上它和做生意或其它职业是相同的。的确,这是他喜欢的生活方式,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他还愿沉浸在自己十平方米的实验室里,慢慢地啃他的专业--语言发展这块涉及行为认知脑功能成象的学科交叉的骨头,平静却又执着。
  记得李大钊先生曾说过: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做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我想周晓林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着这种欢呼吧!他不急功近利,希望干几天就出成就;他也不在乎回报,非要有回报才付出,这样的人才是做学问的人吧!
除了科研,周老师在教学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过去一年里他的教学任务颇为繁重,他为研究生开了三门课: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语言心理学(这门课在心理系还是第一次开设);为本科生开了认知神经科学和专业英语两门课。当周老师的学生无疑是幸福的。从他那里不仅能了解国际上学术的最新动向,掌握最新的心理学知识,还能获得最为严格的训练。大家都说周老师的课有三多:课后作业多,课堂讨论多,课外阅读多,就是这三多让大家将周老师的课视为对自身的一种锻炼。学生们普遍反映,上周老师的课有一种将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的感觉,这当是自身参与三多的结果吧!虽然训练是严格的,但课堂气氛绝不是呆板。开放自由是我的课的最大特点,我的课上没有死记硬背的东西,甚至没有固定模式的考试,上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看得多,学得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做到这些不就够了吗?周晓林的专业英语课就没有安排考试,他让学生完成作业后互相打分,自己评价学习结果,或给个题目,让学生设计一套完整的试验,在看似轻松的过程中蕴含着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享受其中的乐趣。
周晓林对自己的研究生要求更高,每周一次的讨论会雷打不动,他要求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研究想法,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如果不知道自己今后的方向,没有自己的想法,就不应该来读研究生。热忱和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前提。周晓林的几个研究生,虽然有人本科所学的专业并不是心理学,但他们对心理学都抱有极大的兴趣,这是最重要的,同时周晓林从不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他认为心理学是试验的科学,学生最好到各个实验室看一看,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再确定方向,他引导维吾尔族学生玛依拉根据维吾尔族语言的特点,发挥各种优势,研究汉语教材不能研究的前沿课题,如果该项研究顺利的话,就能得到世界领先的成果。周晓林还十分强调阅读科学文献。在中国老师让学生主动作的事太少,西方的老师常常列出长长的书单让学生学习如何自己探索,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就很不够。
为了让学生能更加主动地学习,他努力为研究生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实验室里都有自己的可用于上网的计算机,发挥网络优势获取国外最新的研究信息。周晓林还敢于让研究生挑担子,他的每个研究生都承担着一定的课题任务,独立与合作进行科研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业务上独当一面的能力。周晓林认为很多研究生在学校里学得不错,可走出校门,让他独立设计完成一个项目,他就不行了,原因何在?平时学校里缺乏类似的训练!只有亲身参与实践,以后面对具体操作中的各类问题才能应付自如,学习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不是为了学会如何解决某道习题,整天抱着书本研究理论是培养不出科学家的是啊!毕竟工作时领导不会出题给你算,而是要把一堆问题交给你解决的,这时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在周晓林的指导下,他的学生基本能很快独立开展工作,科研能力广受好评。
周晓林还十分关心本科生的科研方向的情况,他认为北大本科生与国外一流大学的本科生的最大差距之一在于对科研活动的参与。为此他积极为心理系的本科生实验创造条件,除了带好几个四年级学生的毕业论文之外,他还吸收三年级和二年级一年级的本科生进实验室参加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在他的引导下,心理系的本科生科研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有的学生论文被世界心理学年会接受,有人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有人获得北京大学学生科研的最高荣誉学术希望之星称号。本科生的学术气氛急剧升温。
谈到国内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周晓林毫不回避地说:我国的心理学研究的确还无法和西方相比,首先人太少,在国外大学心理系动则四五百人,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也非它莫属,而国内做基础研究搞应用的人都寥寥无几。其次我们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少。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心理学工作者应努力多出些成果,另一方面要多培养人才,不能在一架梯子上爬上天,只有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心理工作者队伍,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一股力量,才能使心理学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和应有的重视。
中国的心理学仍处于发展阶段,任重而道远,好在有周晓林以及其他心理系的教授们披荆斩棘,走在这条漫漫长路上,相信他们定能勇往直前,创出中国心理学的美好明天!新闻网记者:王慈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