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有关支教活动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30 12:3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作者ErTongZu(爱心社儿童组),信区:loveheart
标题有关支教活动的几个问题~
时间北大未名站(2013年03月31日23:26:08星期天),站内信件
───────────────────────────────────────
写在前面:这周六儿童组的陈祥军小盆友代表儿童组参加了由校青协举办的跟清华支教调研小组的交流活动(先赞一下祥军小盆友~),带回来了几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现在发出来,希望大家能够想一想,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吧~(非儿童组的孩子也欢迎发表看法呢!)下面是祥军小盆友的总结文~
===============我是从来不卖萌的分割线,喵~===================================
星期六,我被“邪恶”的组长姐姐唆使去参加一个清华支教团来我们这边调研的交流会。不过对于这个交流会,我觉得还是感触挺大的,也正视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问题,所以我选择了我觉得可能对我们活动有借鉴或者思考的几个问题来讲讲吧。1.作为社团类的支教活动,人员流动性很大,是否有途径去改善这种情况?清华那边的一个同学提到了一个分期的支教的方案:就是希望志愿者能够连续参加三期、五期活动,借此让志愿者与孩子们能够保持一个密切关系,有助于支教效果的提升。我觉得这个方案看似美好,但操作性不太好,就希望是否有更加具有操作性的方案,毕竟人员流动性太大对孩子不太好。2.班级之间或者内部出现的“歧视”现象,甚至有“恶霸”现象的出现,应该怎样去解决?说实在的,以前我也没有很关注这个问题,但这次提了出来,我也意识到蓝天丰苑也隐隐约约存在着“歧视”或者说是成绩不太好的孩子缺乏自信的现象,不过那种班级里有一个孩子头头的现象倒是没有发现。我经常负责的四年级小组就有一个孩子,成绩不是很好,也不太安分,有的时候我管他的时候,其他孩子就会说“老师,你就不要理他,他是我们班成绩最差的。”路尧哥哥也提到了蒲公英活动,他采取的方法的单独教导,但对于蓝天丰苑而言,由于孩子比较多,很难采取单独教导,也可能会导致这个孩子和其他孩子的隔离。各位负责人,你们有什么看法吗?3.志愿者有的时候很难管理好班级的秩序,这个该怎样去改进?蓝天丰苑一直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四年级的孩子们特别的调皮,课堂秩序比较难控制(王植坚负责人也曾经几次想发火)我们也曾经想将他们打乱分组,只是他们的反应特别激烈,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所以每次参加活动,最调皮的那一组孩子都是由负责人来负责,也不太鼓励新志愿者一下子就去四年级。关于这个,在会上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大家又是怎样想的呢?4.当校方要求和自己的支教初衷有所违背时,该怎样去抉择?这个问题主要是清华那边在调研其他学校提出的,他们提到了一个情况:由于某些农民工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孩子们希望志愿者能够给他们辅导功课,希望能够在升学竞争中有一个比较公平的机会,但由于学校规定不能够给孩子们上主课,志愿者虽然有心也只能无能为力。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按照爱心社的规定,还是尊重学校意见为主。我只是想,这是否会和我们的支教初衷有冲突?5.对于高年级的农民工打工子弟,比如初三,他们很可能就此辍学,对读书的兴趣没有那么地浓厚,这个有的时候会让志愿者感到绝望,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因为蓝天丰苑小学支教活动负责的是四五年级的孩子,所以并不存在这种问题,只是对于蒲公英和暑假即将开始的爱心万里行,这个问题可能会凸显出来。就此延伸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努力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这些孩子产生影响?蓝天丰苑作为一个阅读兴趣班,我们希望能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课外阅读的机会,也希望能够借此开阔他们的视野。但有的时候,我也会想到,对于我们所教给他们的,他们能够接受多少,每一次去活动貌似没有见到很显著的变化。这真心让人失落。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个,有没有感受?
───────────────────────────────────────
作者wyqyx(炫彩海洋),信区:loveheart
标题Re:有关支教活动的几个问题~
时间北大未名站(2013年03月31日23:57:07星期天),站内信件
───────────────────────────────────────
呃、首先想大赞祥军,带蓝天丰苑,真的可以感觉到他的用心,用心地做教案,对孩子们也很耐心,和志愿者的沟通也很好~真的很认真辛苦!呃、其次对于支教,自己并不是很有心得,只是在参加几次蓝天丰苑和蒲公英之后,慢慢去感悟,慢慢去体会,发表一下自己浅薄的看法吧~呃、对于第一个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感触很深,支教类孩子们偏大,他们更希望志愿者固定。对于看护类的活动爱心蓝天,在机构的要求之下,现在基本活动人员固定,两周一换。对于支教类,我总认为至少可以让一个孩子可以对两个志愿者很熟悉,在蒲公英采取的那种1V2的模式,另一种是像我在蓝天丰苑采用的一种大班教学,最好是同一个人,对孩子们也会有一种亲切感的。我第二次去蓝天丰苑,我第一次教的孩子们全部很友好地和我打招呼,那种感觉是很美妙的。呃、对于第二个出现歧视或者恶霸现象神马的,还是想说沟通是王道,要和孩子们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多纠正他们的一些习惯,就会有很大改善的。呃、对于班级秩序的管理,其实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老师可以作为监督者,在蒲公英,老师去教室转一圈,孩子们就会很乖,在蓝天丰苑,大班教学时老师始终在场,孩子们的懂礼和守规矩真的超出常人的想象!呃、对于第四个支教的初衷,其实我一直认为支教就是为那些孩子打开一个他们不了解的外界的门就好了,带领他们做一些事情便很好。无论是补习功课还是阅读课神马的,还是要以学校的本意为基本点吧~~个人看法~呃、对于最后一个问题,其实是一个蛮现实的问题,这样的情况我感觉更需要志愿者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神马教学真的不重要,让一个孩子懂得一些道理便是最美好的事情了~~或许有些偏激~~~~~~(_)~~~~呃、大半夜的敲这些,或许没多少有实际意义的,只为让自己心安吧,表达自己的一种看法~~ErTongZu (爱心社儿童组)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写在前面:这周六儿童组的陈祥军小盆友代表儿童组参加了由校青协举办的跟清华支教调研小组的交流活动(先赞一下祥军小盆友~),带回来了几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现在发出来,希望大家能够想一想,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吧~(非儿童组的孩子也欢迎发表看法呢!)下面是祥军小盆友的总结文~===============我是从来不卖萌的分割线,喵~===================================星期六,我被“邪恶”的组长姐姐唆使去参加一个清华支教团来我们这边调研的交流会。不过对于这个交流会,我觉得还是感触挺大的,也正视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问题,所以我选择了我觉得可能对我们活动有借鉴或者思考的几个问题来讲讲吧。...........................
───────────────────────────────────────
作者lwjsunny(sunny_永远),信区:loveheart
标题Re:有关支教活动的几个问题~
时间北大未名站(2013年04月01日00:02:02星期一),站内信件
───────────────────────────────────────
这应该也是支教中存在的很经典的问题吧~希望大家也都能考虑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咯~~ErTongZu (爱心社儿童组)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写在前面:这周六儿童组的陈祥军小盆友代表儿童组参加了由校青协举办的跟清华支教调研小组的交流活动(先赞一下祥军小盆友~),带回来了几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现在发出来,希望大家能够想一想,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吧~(非儿童组的孩子也欢迎发表看法呢!)下面是祥军小盆友的总结文~===============我是从来不卖萌的分割线,喵~===================================星期六,我被“邪恶”的组长姐姐唆使去参加一个清华支教团来我们这边调研的交流会。不过对于这个交流会,我觉得还是感触挺大的,也正视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问题,所以我选择了我觉得可能对我们活动有借鉴或者思考的几个问题来讲讲吧。...........................
───────────────────────────────────────
作者lwjsunny(sunny_永远),信区:loveheart
标题Re:有关支教活动的几个问题~
时间北大未名站(2013年04月01日00:10:27星期一),站内信件
───────────────────────────────────────
先赞一下瑶琪~~回复速度真快!不过我有几个问题
对于第二个问题,跟孩子沟通,是跟哪些孩子沟通呢?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还是嘲笑别人的孩子?
对于第三个问题,如果纪律都需要靠他们的老师来维持,那是不是太依靠外部力量了呢?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wyqyx (炫彩海洋)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呃、首先想大赞祥军,带蓝天丰苑,真的可以感觉到他的用心,用心地做教案,对孩子们也很耐心,和志愿者的沟通也很好~真的很认真辛苦!呃、其次对于支教,自己并不是很有心得,只是在参加几次蓝天丰苑和蒲公英之后,慢慢去感悟,慢慢去体会,发表一下自己浅薄的看法吧~呃、对于第一个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感触很深,支教类孩子们偏大,他们更希望志愿者固定。对于看护类的活动爱心蓝天,在机构的要求之下,现在基本活动人员固定,两周一换。对于支教类,我总认为至少可以让一个孩子可以对两个志愿者很熟悉,在蒲公英采取的那种1V2的模式,另一种是像我在蓝天丰苑采用的一种大班教学,最好是同一个人,对孩子们也会有一种亲切感的。我第二次去蓝天丰苑,我第一次教的孩子们全部很友好地和我打招呼,那种感觉是很美妙的。...........................
───────────────────────────────────────
作者wyqyx(炫彩海洋),信区:loveheart
标题Re:有关支教活动的几个问题~
时间北大未名站(2013年04月01日00:14:54星期一),站内信件
───────────────────────────────────────
呃、我认为沟通主要是和嘲笑别人的孩子沟通,成绩不好的孩子主要在于学业上的引导,但嘲笑别人的孩子感觉才是真正需要纠正其习惯的孩子!呃、其实不能说太依靠外部力量了,老师偶尔的一次视察,便已足够,对孩子们就会有足够的震慑力~老师们并不需要做太多~~我们可以说在借老师之力,助活动之完美!个人看法啦~~lwjsunny (sunny_永远)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先赞一下瑶琪~~回复速度真快!不过我有几个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跟孩子沟通,是跟哪些孩子沟通呢?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还是嘲笑别人的孩子?对于第三个问题,如果纪律都需要靠他们的老师来维持,那是不是太依靠外部力量了呢?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
作者hnll(笨小孩),信区:loveheart
标题Re:有关支教活动的几个问题~
时间北大未名站(2013年04月01日01:32:15星期一),站内信件
───────────────────────────────────────
1.人员流动性,当我去活动去的久了之后越发觉得让孩子有固定的志愿者很好,所以这学期一直在尝试着给蒲公英一个有效的办法,让孩子对教自己的志愿者比较熟悉,有采取2v2的方式,就是四五个人一个小组,即使这次活动一个志愿者有事儿,另一个志愿者对这个小组的其他成员还是比较了解,但由于招新后有新孩子参加所以这个方法暂时停止实行,等人员比较稳定之后再开始试行一下吧,还有瑶琪说的让一个孩子(一个班)有两个熟悉的志愿者貌似不错,但是这样不知道怎么实施,还没有想到合适的办法哎~其实还能起到作用的就是活动记录,这学期蒲公英的改进之后虽然例交流没有那么热烈,但是感觉由负责人和助理gg整理的孩子的个人信息页对于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新孩子还是会有一定的帮助,蒲公英这两周都是在周五晚上将分组发到公邮,周六前将更新的孩子个人信息页发到公邮供大家看,感觉效果还好,好吧,以上好像有点儿具有蒲公英特色了~2.歧视现象,感觉这个现象还是蛮普遍的,我觉得矛头不应放在和嘲笑人的孩子上,而是应改变被嘲笑的自卑的孩子的心态,拿蒲公英来说,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我很差的”,连那些孩子自己都认定自己为很差了,由此可见他们内心的自卑,我觉得可以和他们聊一些特长呀神马的,比如我今天就让我的孩子给我唱歌了,很好听的,去年有听wh吹葫芦丝,通过这些让他们觉得他们并不差;还有就是在辅导过程中的一些鼓励了,可以适时的鼓励一下,给他们一点点自信,我记得去年期中考之后的辅导中最后我有给我的孩子写一段话留下;我们说,我们去支教教给他们的知识不是最重要的,但我想,我们如果能适当的提高他们的成绩,那也会给他们一些自信呀,拿蒲公英的孩子来说,这次考30多分,我们真的可以让他们考到40,50,60。。。。。。。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也许就会觉得自己进步了,就会有一些自我认同感了。3.老师适时的介入确实不错,说实话,有时候,老师真的能起到我们起不到的作用,婉婧姐说太依靠外部力量,我反倒不觉得呀,适时的依靠外部力量也不错啊,这学期蒲公英的老师就介入,这样孩子们基本上都会来啊,出勤率就会高很多。4.略5.我最近又感慨了,老是听到新志愿者说孩子们说觉得学数学学这些东西没有用,反正他也不打算再读下去了,的确很心酸吧,说实话,如果有孩子对我说这样的话,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合适的回答他,心底暗暗庆幸我的孩子没有这么直白的和我说这样的话,这学期蒲公英少了两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其实给我的印象蛮深的,最近老是在去活动或者回来的时候想到她,感觉挺可惜的,也很无奈,我们能做的毕竟是有限的,然后也会有一系列各种想法,包括祥军说的我们到底给孩子带去了什么神马的,然后最后不了了之。。。。。。蒲公英的孩子秋天升初三,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孩子走,林嘉也有提到过说如果秋天这个班孩子少了秋天会不会考虑再联系一个班的想法。我对于这条的想法太乱了,想不明白~感觉以上多少会带有浓郁的蒲公英特色,总之是我的一些想法吧~~
ErTongZu (爱心社儿童组)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写在前面:这周六儿童组的陈祥军小盆友代表儿童组参加了由校青协举办的跟清华支教调研小组的交流活动(先赞一下祥军小盆友~),带回来了几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现在发出来,希望大家能够想一想,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吧~(非儿童组的孩子也欢迎发表看法呢!)下面是祥军小盆友的总结文~===============我是从来不卖萌的分割线,喵~===================================星期六,我被“邪恶”的组长姐姐唆使去参加一个清华支教团来我们这边调研的交流会。不过对于这个交流会,我觉得还是感触挺大的,也正视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问题,所以我选择了我觉得可能对我们活动有借鉴或者思考的几个问题来讲讲吧。...........................
───────────────────────────────────────
作者lwjsunny(sunny_永远),信区:loveheart
标题Re:有关支教活动的几个问题~
时间北大未名站(2013年04月01日08:57:34星期一),站内信件
───────────────────────────────────────
嗯嗯。但有的时候老师毕竟是我们不可控制的因素,我们不可能要求每次老师都在场,而且像冷泉这样的活动是没有老师的。那如果老师不在,我们能做什么呢?wyqyx (炫彩海洋)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呃、我认为沟通主要是和嘲笑别人的孩子沟通,成绩不好的孩子主要在于学业上的引导,但嘲笑别人的孩子感觉才是真正需要纠正其习惯的孩子!呃、其实不能说太依靠外部力量了,老师偶尔的一次视察,便已足够,对孩子们就会有足够的震慑力~老师们并不需要做太多~~我们可以说在借老师之力,助活动之完美!个人看法啦~~
───────────────────────────────────────
作者lwjsunny(sunny_永远),信区:loveheart
标题Re:有关支教活动的几个问题~
时间北大未名站(2013年04月01日08:59:26星期一),站内信件
───────────────────────────────────────
对于歧视问题,我们除了对被歧视的孩子安慰开解以外,对那些嘲笑别人的孩子,我们又能做什么呢?hnll (笨小孩)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1.人员流动性,当我去活动去的久了之后越发觉得让孩子有固定的志愿者很好,所以这学期一直在尝试着给蒲公英一个有效的办法,让孩子对教自己的志愿者比较熟悉,有采取2v2的方式,就是四五个人一个小组,即使这次活动一个志愿者有事儿,另一个志愿者对这个小组的其他成员还是比较了解,但由于招新后有新孩子参加所以这个方法暂时停止实行,等人员比较稳定之后再开始试行一下吧,还有瑶琪说的让一个孩子(一个班)有两个熟悉的志愿者貌似不错,但是这样不知道怎么实施,还没有想到合适的办法哎~其实还能起到作用的就是活动记录,这学期蒲公英的改进之后虽然例交流没有那么热烈,但是感觉由负责人和助理gg整理的孩子的个人信息页对于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新孩子还是会有一定的帮助,蒲公英这两周都是在周五晚上将分组发到公邮,周六前将更新的孩子个人信息页发到公邮供大家看,感觉效果还好,好吧,以上好像有点儿具有蒲公英特色了~...........................
───────────────────────────────────────
作者concern(何忧),信区:loveheart
标题Re:有关支教活动的几个问题~
时间北大未名站(2013年04月01日18:21:24星期一),站内信件
───────────────────────────────────────
这些问题并非只在我们这里出现,可以说有几点是一个普遍社会和学校现象。因而肯定会有专家研究过这些问题,可以去搜搜相关的期刊文献看看。
说几点个人看法:1、人员流动性大是没法避免的,重要的是有一些固定人员就行了。只要控制好熟人和生人的比例,孩子们还是可以接受的,更何况适当的新人出现也能带去一些新气和惊喜。
2、歧视现象产生的根本来源是老师和家长们的不平等对待,谁是差生谁好生孩子们也是从他们那里了解到的。所以我们和老师们谈谈,让他们在课堂上不要表现出偏爱某些学生,直接说某些人差更是不能做的。当然我们自己在支教中也要注意这些问题,适当的多多表扬那些被歧视的学生也有助于改变其他学生的看法。至于“恶霸”现象则属于家教问题,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就算是孩子错了也要去维护而不去批评,导致孩子更加是无忌惮。这方面我们不好插手,有可能的话对“恶霸”略施惩戒和教育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可能效果不太好。
3、不好管理班级的秩序问题应该是我们的威信不大,孩子们不太听我们的话。所以在平时要做好亦师亦友这个角色,不能过于溺爱他们而让他们失去对我们老师角色的基本尊重,该“凶”还是要“凶”的。
4、这点我倒觉得是我们初衷带有偏见,我们为什么非得上主课,上其他课程就会减低我们的价值吗?他们需要学习语数外,也需要学习体育、美术和音乐,但他们更需要学习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更需要培养的是一种神品质、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态。因此,以传统教学(以语数外为主)为主的支教所给予受教学生的往往是学校原本就有能力给予的,在这种情况,就会产生“越俎代庖”之嫌。
5、辍学原因有很多,但对学习的兴趣方面是占主要,所以我们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就举前面讲的”孩子不喜欢数学,觉得学它没有用“的例子,我们上课可以用游戏或故事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从孩子的心里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从而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热爱、追求数学美,进而能发现美中不足,改造美中不足,并在美的享受中更加喜欢数学。经常恰当地使用“好极了”,“此题解法真巧妙”,“你是怎样想到的”等赞誉之词,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提问时,尽可能有针对性地为中下等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对于他们的成功,不仅我们表扬,而且还让全班同学用热烈的掌声进行鼓励;对于学生“小小的创造”,更是要给予肯定和推广。使学生每攻克一道难题,克服一个困难,创造一个新的方法,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升华为渴望继续学习的情感。
总之,我们的目的只是帮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让他们充满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ErTongZu (爱心社儿童组)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写在前面:这周六儿童组的陈祥军小盆友代表儿童组参加了由校青协举办的跟清华支教调研小组的交流活动(先赞一下祥军小盆友~),带回来了几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现在发出来,希望大家能够想一想,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吧~(非儿童组的孩子也欢迎发表看法呢!)下面是祥军小盆友的总结文~===============我是从来不卖萌的分割线,喵~===================================星期六,我被“邪恶”的组长姐姐唆使去参加一个清华支教团来我们这边调研的交流会。不过对于这个交流会,我觉得还是感触挺大的,也正视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问题,所以我选择了我觉得可能对我们活动有借鉴或者思考的几个问题来讲讲吧。...........................
───────────────────────────────────────
作者aji(大黑子),信区:loveheart
标题Re:有关支教活动的几个问题~
时间北大未名站(2013年04月01日21:48:23星期一),站内信件
───────────────────────────────────────
第一个问题的话==感觉可能有些志愿者可能太过于理想化了,认为去支教就是有一群听话的乖孩子们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在自己的带领下荡漾于数学、历史的海洋里........在招人的时候可以先挑明状况,这样留下来的人固定性可能高一些.....第二个问题......一般一个孩子总归会有一点自得之处,我们可以尽力去发现他的自得之处.举我带的一个孩子的例子,他的数学不太好,很想变聪明,他在教室后面的愿望墙上写的就是成为一个智力高的人,数学方面的缺憾导致他对理科很不自信,听不懂我讲的一些东西时会很不想学下去.....我就在间隙和他聊历史,发现他在历史方面十分博闻,他也跟我聊得眉飞色舞很开心.......三的话只能拜托老师的威慑力了吧.....第四个问题的话,个人认为除非做一个非常长期的计划,人员非常固定,对孩子/教学非常了解,否则会扰乱了他们的生活,扰乱了他们老师的教学计划,落得好心做坏事的下场.........第五个问题,通常孩子对语数外政史物化地生至少至少会有一个比较感兴趣,如果能向他们展示一下这方面的高中知识的浩瀚美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这个一方面要求志愿者能发现孩子的兴趣,还要能对孩子感兴趣的学科有大致的了解.
ErTongZu (爱心社儿童组)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写在前面:这周六儿童组的陈祥军小盆友代表儿童组参加了由校青协举办的跟清华支教调研小组的交流活动(先赞一下祥军小盆友~),带回来了几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现在发出来,希望大家能够想一想,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吧~(非儿童组的孩子也欢迎发表看法呢!)下面是祥军小盆友的总结文~===============我是从来不卖萌的分割线,喵~===================================星期六,我被“邪恶”的组长姐姐唆使去参加一个清华支教团来我们这边调研的交流会。不过对于这个交流会,我觉得还是感触挺大的,也正视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问题,所以我选择了我觉得可能对我们活动有借鉴或者思考的几个问题来讲讲吧。...........................
───────────────────────────────────────
作者Applege(Apple格),信区:loveheart
标题Re:有关支教活动的几个问题~
时间北大未名站(2013年04月03日16:16:41星期三),站内信件
───────────────────────────────────────
1、冷泉有个孩子说过“每周来的哥哥姐姐都不一样,记不住”。大家都是自愿参加活动的,要求每周固定参加可能性不大,就算负责人也没法保证每周到嘛。但是孩子们肯定还是希望志愿者可以稳定。我觉得可以在学期开始前先和参与的志愿者协调一个可以接受的频率比如‘隔周’‘三周一次’。冷泉期望的情况是[根据志愿者的时间先排好课表,比如隔周去的话哪些人这周哪些人下周,而不是每周再临时招人。如果志愿者临时有事,提前几天说一下,也知道可以找哪些人换课]2、同求“小恶霸”的问题讨论。。。我觉得吧--很多时候是孩子心理上的原因,比如那天说到的“缺少爱”。有的孩子特别希望有存在感希望被关注,但是选择的方式可能不太好。虽然说需要沟通什么的,但是如果孩子不愿和你沟通呢?甩你一个白眼然后走了,,,怎么办?“信任”这种东西和一个叛逆期的大孩子建立起来也不是这么容易的吧,尤其对于可能受过伤的孩子来说-本来就不容易相信别人,怎么让她相信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会再出现的志愿者呢?3、纪律。除了楼上的人说的,我认为还有一方面有关课堂内容的设计了,但这个确实难度比较大,就先不讨论了。。。。以前秋蓉上课的时候试过一种积分的方式,[以班为单位,课堂纪律不好的扣分、积极回答问题的加分…………,最后有一个总的分数,给孩子们一个奖励例如有多少分就看多少分钟的电影]4、略。个人认为这些应该在活动开设之前就要和校方商量好的。虽然大家都是本着为孩子好的心干这件事的。。还是不要误人子弟的好。。。5、除了对学习兴趣不浓厚,是不是还有家庭环境的影响呢?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上。
ErTongZu (爱心社儿童组) 在 ta 的帖子中提到:写在前面:这周六儿童组的陈祥军小盆友代表儿童组参加了由校青协举办的跟清华支教调研小组的交流活动(先赞一下祥军小盆友~),带回来了几个问题,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现在发出来,希望大家能够想一想,就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吧~(非儿童组的孩子也欢迎发表看法呢!)下面是祥军小盆友的总结文~===============我是从来不卖萌的分割线,喵~===================================星期六,我被“邪恶”的组长姐姐唆使去参加一个清华支教团来我们这边调研的交流会。不过对于这个交流会,我觉得还是感触挺大的,也正视了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问题,所以我选择了我觉得可能对我们活动有借鉴或者思考的几个问题来讲讲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