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是怎样炼成的(论文)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30 01:5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闻与传播学院00043005齐文研经典是怎样炼成的--论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
一直很喜欢看《巴黎圣母院》,开心的时候看,难过的时候也看,充分体会了音乐和情感的无国界性,那优美的旋律和生动的人物时常在脑中萦绕。我也喜欢看其他的音乐剧,但我觉得《巴黎圣母院》和它们都不一样,比如我最早接触的音乐剧--《猫》,当时的我是惊叹了,从来没有那么精巧的舞蹈编排,那么精致的演出,那么华丽的构思,每一个人物的展现都十分重要,还有那首经典的《memory》。与它不同,《巴黎圣母院》无疑是对传统意义上音乐剧的一场颠覆,从宏大的舞台布景当红通俗歌星的主演,采用大师雨果的同名小说作为内容更是一个挑战,把大家都熟悉的内容演绎成大众都能接受的表现本身就是有难度的。于是,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的成为经典为我们如何界定它的音乐性质提出了一个难题。
其实,所谓严肃和通俗都是人们对本时代中音乐的一种分类,在这一代的通俗音乐很可能就成了下一代的严肃音乐(当然,有一部分音乐从产生起就是严肃音乐的,比如交响乐)。中国戏曲在产生之初只是通俗的音乐,现在成为艺术门类,需要专门的学习。严肃和通俗都是人们凭着经验的划分,并非界限分明的,正如黑色和白色之间还有灰色,并非只有需要美声唱法的歌剧才是严肃音乐。我们同样无法从音乐的功能上来划分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严肃音乐也有着娱乐的作用,如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卡门》,《蝴蝶夫人》等,这些歌剧从剧情到音乐都受到人们广泛的喜爱;同样,作为通俗音乐的音乐剧也有着教育大众的功能,贯穿全剧的真挚情感和故事结局都发人深省。我们更不能从音乐的受众上来划分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并非曲高和寡的就是严肃音乐,通俗音乐也有无人喝彩的;并非广大人民只喜欢通俗音乐,优秀交响乐和歌剧都为大众所喜爱。
因此,创作和欣赏的时候都不必局限于作品的形式,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要大声的赞扬,不喜欢的也不要吝啬自己的批评,这样才能给艺术创作以更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在内容上进行创新,在形式上更可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来推动音乐领域的发展的。
回到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来,虽然全剧主要演员都是当红通俗歌星,但这并不妨碍作品本身成为经典,如果用这些演员更合适的话为什么要排斥他们呢?事实也证明他们的表演的确没有任何业余的痕迹,在艺术表现上可圈可点。从这些年来人们对本剧的支持和喜爱来看,可以认为《巴黎圣母院》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这时候来考证它是严肃音乐还是通俗音乐似乎有点多余。分类本来是为了方便人类学习的,如果它给人类的认识带来了束缚的话,就完全不必太拘泥于类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