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二的心理学概论试卷的解释-张智勇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30 02: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学们好!
我是张智勇老师。我委托我的助教在BBS上面公布下面的说明。
有关这次考试,同学们在网上有一些议论。我和我的助教认真阅读了网上同学们的议论,认真做了一些分析和反思。现在统一给同学们做一个反馈。
首先,我们向广大同学道歉!因为我们内部沟通不充分,导致事先在BBS上面公布的题型、分数比例与实际试卷有很大的出入,给大家造成了一些混乱;“自我效能感”多少也属于“人格理论”的范畴,不在大家的预期范围之内。对此,我们首先表达我们深深的歉意!
其次,我们承认同学们的意见非常具体,也有一定的道理;大家对我们的批评也比较友善、温和;还有同学给出了建议。感谢大家的反馈!我们认真反省了我们编制试卷的过程,同时也针对答完的试卷做了一个整体的分析。现在就两个问题给大家分享一些看法。欢迎大家继续给予批评和建议!
第一,题型及分数比重问题。考题最后定稿是在我的督促之下,最后那天修订而成。助教早早就按照学校要求出好了两套题目,我们反复讨论修订过几次,所以助教就提前公布了非常具体的题型及分数比例。尤其是论述题二选一的问题。虽说论述题二选一已经有些“传统”了,但是应该是“潜规则”,以前从来没有公布过每种题型的题目数量、分数比例。周二下午和傍晚,我们又认真讨论了试题。根据我的意见,试题做了比较大的调整。由于助教事先在BBS公布的题型、分数说明我并不知道(我要求他就考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统一在BBS上面做一个答复,但是具体公布了什么内容,我和助教之间没有及时做事前、事后的沟通)。所以,这个错误主要是我考前临时调整试题造成的。
不过,从试卷回答结果来看,我们发现问题并非那么严重。论述题两题都答的人比例是95.8%;只答了第一题,没有回答第二题的人占4.2%(小概率事件)(其中一名留学生两道论述题都没有回答)。所以,从考试结果来看,BBS上面“二选一”的误导效应实际上非常小。当然,只答一题的人并非都是因为BBS信息的误导。有的人以为只要回答1题,所以只做了一题;有的人知道2题都要回答,但可能实在不清楚什么是自我效能感(超考试范围),也无法回答应用分析。
从这件事情,我们总结经验教训:(1)加强内部沟通。加强助教和我之间的交流,保证信息的准确、一致性。(2)重视网络信息。今后在网上我们将更多的公布与课件一致、同步的信息。避免课件(第一章课件里面包括了考试题型、成绩要求的说明)与网络信息的不一致。
第二,“自我效能感”是否属于人格的理论部分。严格来说,“自我效能感”内容的介绍是在人格的理论部分。最后一次课,因为时间不足,我没有在理论部分停留,肯定没有专门讲这个概念。所以同学们的抱怨在情理之中。这个错误也在于我!试题定稿之后没有再去审视一下是否严格符合课堂已经讲授和要求的范围。我再次向大家表示自己的歉意!不过,这个概念我在课上肯定不止一次提到过。大家如果认真看看课件,你会发现:在“人格”一章的课件最后一张幻灯片中,我们把“自我效能感”放在概念里面来要求。在讲课当中,倒数第三张幻灯片(内向: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刻意讲解了好久,特意强调多表扬人、少批评人。我在“方法”课件第12张幻灯片;“学习”一章也讲到过“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另外,这个题目还要求大家用其他的理论(概念)来解释为什么心理学家主张尽量不要批评人,比如:“学习”一章里面的“操作条件作用”(请看课件,专门有一张“批评为什么不总是有效”的幻灯片);“习得性无助”;“方法”里面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动机”一章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批评伤人“尊严”);“感知觉”一章的“自利性归因”(课件里有)等等。
我们仔细浏览了所有的试卷,事实表明:回答了什么是“自我效能感”的同学占到95.8%;其中回答基本正确的是75.9%;回答了但答得不正确的是24.1%;除了“自我效能感”,还用到其他心理学概念做分析讨论的占到87%。
基于上述事实,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多数同学还是掌握了“自我效能感”这个概念,而且基本能够应用它去解释“不轻易批评人”。
最为关键的是:我们现在很难按照有些同学在网上所说的那样去调整题目分数、权重。多数同学还是回答了第二个论述题,而且概念理解、解释是正确的。
抱歉给大家考试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欢迎大家继续给我们意见和建议!
祝大家期末考试能够顺利!也一并祝大家新年快乐!寒假玩得开心!
张智勇2006年12月28日晚22:15分于哲学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