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发言:在疯狂中追求理想——读梵高传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30 02: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疯狂中追求理想——读梵高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传记,是欧文斯通写的梵高传,在图书馆的角落里,一本血红封皮的破旧的书,跟梵高一样热烈疯狂的颜色。当我怀着激情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一时间难以平静。那是大一的时候,待到一年后,上了传记课,发现一个个传记中的人物,可以在赵老师的剖析下,变得伟大而又完美,或是聪明得不可一世,或是勤奋得令人惊叹,总之每一个人都好像魅力十足,连他们的小缺点也可以使人物变得丰满无比。于是带这样崇敬地心再读梵高传,这个人仍然可以让你心里难以平静,越了解他越能让你处于一种癫狂的状态,可能这种情绪是可以传染的,从梵高到我们这样解读他的人。但是这绝对不是如赵老师在课上津津乐道滔滔不绝的那种被传记的人仿佛都具有的“魅力”,可以吸引人的东西,可以鼓励你,于绝境中重生的力量。我很失望地找不到任何可以借鉴的品质,梵高是异类,是我们所不可企及的,决不可学他,梵高的人生和他的向日葵一样,是令人目眩的,带着火一样的色彩,只能欣赏之。关于梵高,人讲的最多的莫过于他的耳朵,我亦不能免俗。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溃的时候,用剃须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是他疯狂了还是他试图用这个举动唤醒自己,制止内心愈演愈烈的疯狂?我们很难理解这样一个举动。这个可怜的孩子经过了三次的恋爱失败,经过了无数次的经济危机,他无疑是很无能的,要靠别人的救助生活着,并且他一向都觉得心安理得,或许典型的传记在这个时候应该这样写:他有一日忽然有所感悟,资助他的弟弟破产了,他陷入危机之中,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最终完成一幅幅传世巨作。我见到过许多对梵高的介绍,都不会离开他的艺术的狂热追求,于是他的形象也一下子高大起来。但是我认为欧文斯通的梵高绝对不是这样的,他绝对不是为了艺术的目的而为艺术,他追求他的理想,追求他所谓的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固执的一面,只是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屈服了,放弃了。梵高确是疯狂的,他执著而热烈,这并不好,但是他做到了。他为了自己而坚持,不是为了艺术。梵高的疯狂和他所经历的痛苦一样打动人心。很少有人像梵高一样一直生活在深深的痛苦之中,在梵高最艰苦的阶段,他每个月的最后几天都躺在床上,用此来化解饥饿的威胁,我们可以想象这种生命的历程是多么让人伤心,面对爱情他依旧是痛苦的“我终于发现了一个令我最害怕的事情:我从来没爱过一个女孩子,包括我试着去爱的几个女孩,我爱的只是我自己。这种爱使我很孤独,我很害怕。终于有人说我是一个适合做别人弟弟的人,却不适合做恋人”。这是一个面临苦恼的失恋者的话,他因为痛苦而怀疑自己。在他身上,我相信了一句话,在痛苦之中能够诞生真正的美。孤独,痛苦,贫困,永远都和他联系起来,还有一个词也是他一身都没有摆脱的,那就是理想,这理想应该有一个修饰词,疯狂。这理想的初现是在法国阿尔的阳光底下,那被激发的创作热情,那是最令人动心的梵高了,理想的高潮在他割下耳朵并将之送给妓女雷切尔的那一刻,女作家陈染的小说中有如下一段话:“我不爱长着这只耳朵的怪人,我只爱这只纯粹的追求死亡和燃烧的怪耳朵,我愿做这一只耳朵的永远的遗孀。”任何对他的这个举动的解释都令人不舒服,追求内心的平静?因为精神病而神志不清?或是为了爱情疯狂?我想梵高自己都没想过为什么会这么做,他只是想这么做而已。就像他画画,像疯子一样的画画,那也是这么想而已。是冲动吧,本书的副标题是渴望生活,这生活,不是我们所谓的生活,是在喧闹中仍可保持的平静,阻碍中永不放低的追求:提奥夫妇生了个小孩,他们给他取了和梵高相同的名字:文森特#8226;梵高。这个喜讯使梵高非常高兴,他离开修道院,跑到了提奥那里。他沉浸于弟媳的亲切以及小孩的可爱之中,仿佛到了自己家一样。这时候的梵高是可亲近的,尽管他受着病痛的折磨,我想也是他过得最平静的一段日子。然而梵高的生活永远都不会持续平静,这是由他自己的性格决定的。那天中午,在强烈的日光照耀下,梵高走进了金黄的田野,面对太阳。用枪抵住肋骨,扣动了扳机。当他饮弹倒下,把脸埋在肥沃的松土中,回到了大地母亲的怀抱的时候,他终于找到了他要的生活和平静。梵高不是伟人,纵然他被誉为是伦勃朗之后欧洲最伟大的画家,纵然他的画都出了天价。那都是在他死以后,在他短暂的37年的生命了,他只是一个不太成功又有些偏执一直被贫困折磨着的普通画家而已。谁能说那些买画的人不是冲着他疯狂的一生和离奇的死亡,有几个人能真正懂他的画和他的理想,至少我是不懂得。只能随着欧文斯通的描述,也随他疯狂一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