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AiYuanClub]李商隐《锦瑟》赏析(转载)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30 02: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文字转载自AiYuanClub讨论区】【原文由onlyone所发表】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因题目截取首句头两字而成,故将此诗归到“无题”诗中。所谓“无题诗”,是由李商隐创造的,晚唐时期,由于社会的沉闷压抑,诗人向外部世界的发展受到限制,于是情感内转,把关注点转向自己的内心,体味审视自己的情感世界,这成为李商隐诗歌的重要特点。对于本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清代诗词朱彝尊认为:“此悼亡之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玉也。”清代诗论家何焯认为:“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而现代钱钟书则认为,这锦瑟其实是个比喻,比喻自己的诗歌。笔者看来,这首诗的内容跟作者以往的人生梦想或爱情经历有关,是诗人晚年回顾过去,自述感伤的作品,寄托了作者的凄清幽怨之情。首联以瑟起兴,乐声勾起诗人对往昔时光的回忆。诗人用瑟起兴不是无因的,瑟这种乐器本可以演奏各种情调的乐曲,但诗人们往往喜欢把它跟哀怨的情调联在一起。再加上数量词本身确实难有诗意,但如果将数量词作恰当的组合,就会造成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如庾信《小仙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五十弦”“一弦”“一柱”作为一种写实,十分平常,但其中却蕴涵着年华易逝,难以言说,往事如烟,不堪回首的情思,更给人一种朦胧美,迷离美。颔联运用典故,紧承上文“思年华“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蝶之事,似乎要告诉我们: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的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为周”!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年华”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叫唱出自己的悲哀。迷离的意境,哀怨的基调,托出作者凄清幽怨的感伤之情。颈联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美好的画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使人怅惘又联想无穷。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深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戴书伦有:“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之语,颈联两句,正是在凄迷的境界中,表达出作者的怅惘、悲伤之情。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写出现在回想,旧情难忘,只是一切都如隔世了,的确是不堪回首。这也是最脍炙人口的两句了。全诗笼罩在一片哀愁、凄迷的意境中,情意含蓄,感慨深长。诗人将对自己一生的哀叹融于凄迷的境界中,《诗品》云:“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让我们在这朦胧飘渺的意境中走近晚年的李商隐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