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液晶屏的知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9-1-30 06: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想了解一下关于液晶屏的知识,比如去买电视,导购员说什么TN屏,TFT屏,16.2色、16.7色等等,谁能给我一个详细的关于液晶屏幕的知识介绍。

                                                                                                液晶屏的分类楼上说得很清楚了,现在液晶电视大多数都是采用TFT显示屏,由于各液晶厂商都有自己的TFT面板技术,液晶电视面板又可分为VA、IPS型等等:VA面板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类型,分为两种,一种是富士通主导的MVA型,一种是三星推出的PVA型。该种面板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16.7M的真彩色和宽阔的视野角度,更适合于家庭娱乐用的液晶电视。由于采用过驱动方式来加速屏幕的响应时间,该类型面板的灰阶响应时间也可以达到8ms以内,加上超过170°的视角范围和轻易超过700:1的对比度,其画面质量较TN型面板要提高不少。IPS型面板是日立公司在2001年推出的一种面板,在技术上利用液晶分子平面切换的方式来改善视角,由于制造上面板并没有附加补偿膜,屏幕的通透感更强,颜色也更加细腻。目前除了日立、三菱和松下三大公司合资组建的IPS Alpha公司是采用该类型面板之外,LG-飞利浦采用的其实也是以IPS技术为主要特点的面板。当然也有使用TN屏的TN面板,主要是从液晶显示器发展过渡而来的,属于中低端面板,它不具备显示16.7M色彩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6bit伪彩板,而非8bit真彩板,而且TN面板的可视角度通常都在160°以内。不过由于TN面板实现的色彩灰阶少,响应时间也短,通常市场上响应时间在8ms的产品都是采用TN板的。另外TN面板的一大特点就是成本低廉而且技术比较成熟,所以不少中低端的机型还是采用这类面板。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常用液晶屏分类 液晶显示器件有以下特点:①低压微功耗;②平板型结构;③被动显示(不怕光冲刷、无眩光,不刺激人眼);④显示信息量大(像素小);⑤易于彩色化(一般使用滤色法和干涉法,使其在色谱上得到准确的复现);⑥无电磁辐射和X射线(利于信息保密,对人体安全);⑦长寿命(液晶背光寿命有限,不过可更换背光部分)。 几种常见液晶类型的原理。(1) TN(Twist Nematic)即扭曲向列型液晶。将涂有透明导电层的两片玻璃基板间夹上一层正介电异向性液晶,液晶分子沿玻璃表面平行排列,排列方向在上下玻璃之间连续扭转90°。然后上下各加一偏光片,底面加上反光片,基本就构成了TN型液晶。(2) STN(Super TN)型液晶,跟TN型结构大体相同,只不过液晶分子扭曲180°,还可以扭曲210°或270°等,特点是电光响应曲线更好,可以适应更多的行列驱动。(3) TN或STN型液晶,一般是对液晶盒施加电压,达到一定电压值,对行和列进行选择,出现“显示”现象,所以行列数越多,要求驱动电压越高,因此往往TN或STN型液晶要求有较高的正极性驱动电压或较低的副极性电压,也因为如此,TN和STN型液晶难以做成高分辨率的液晶模块。(4) DSTN(Double STN)液晶,上下屏分别由两个数据通道传送数据,由于很多液晶屏内部增加了驱动电源的变换部分,所以无需外部输入高驱动电压,通常可以实现单电源供电。STN(DSTN)液晶只可以实现伪彩色(一般人眼可以分辨218色即262144色,所以达到218色和超过218色的被称之为真彩色,否则称之为伪彩色)显示,可以实现VGA、SVGA等一些较高的分辨率,但由于构成它们的矩阵方式是无源矩阵,每个像素实际上是个无极电容,容易出现串扰现象,从而不能显示真正的活动图像。(5) TFT(Thin Film Transistor)为薄膜晶体管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在每个像素点上设计一个场效应开关管,这样就容易实现真彩色、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件。现在的TFT型液晶一般都实现了18bit以上的彩色(218色),在分辨率上,已经实现VGA(640×480)、SVGA(800×600)、XGA(1024×768)、SXGA(1280×1024)甚至UXGA(1600×1200)。液晶显示模块(LCD Module)简称“LCM”,是一种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集成电路、PCB线路板、背光源、结构件装配在一起的组件。三、选型注意事项液晶屏的选型包括LCD类型、品牌与价格、供货、分辨率与尺寸、温度与亮度、接口方式等关键指标。常见液晶分为以下几类:段式、字符型和图形点阵。段式液晶的每字为8段组成,即8字和一点,只能显示数字和部分字母,如要显示其他少量字符、汉字,需要厂家将所要显示的内容固化在指定的位置。字符型液晶用于显示字符和数字的,也可用上述方法显示少量字符、汉字。TN类液晶用于生产字符型液晶模块;STN(DSTN)类液晶模块一般为中小型,既有单色的,也有伪彩色的;TFT类液晶,则从小到大都有,基本上为真彩色显示模块。除了TFT类液晶外,一般小液晶屏都内置控制器,直接提供MPU接口;而大中液晶屏,要想控制其显示,都需要外加控制器。动态显示汉字和图形需要选择图形点阵式液晶,如果使用单片机控制(控制能力有限),可选择640×480以下的单色、320×240以下的伪彩色;如果使用PC、IPC,只要有液晶显示部分或外加显示控制,就可选择不带内置控制器的单色、伪彩色和真彩色液晶。由于LCD的分辨率在物理上是固定的,满屏显示一般只能以其固有的分辨率显示,与CRT不同。工作温度范围一般指常温(0℃~50℃)或宽温(-20℃~70℃范围以外),很多字符型液晶及小图形点阵液晶有常温型和宽温型的,而大图形点阵的液晶宽温型比较少见。 亮度单位为cd/m2或叫Nit(尼特),大部分TN、STN(DSTN)液晶的亮度不超过100cd/m2,但是目前比较常用的5~6英寸的伪彩色STN屏的亮度为130cd/m2左右,TFT类液晶的亮度一般为150cd/m2以上。另外夏普公司的LVM系列投影类产品,其亮度可以高达1000 cd/m2以上。                                        

                                                                                                  当我们在看液晶显示器的广告时,对于提到的一些名词已经似懂非懂,而商家则拿这些词大做文字游戏,使我们的双眼还没看到显示器美妙的画面时就已经花了。   那么就让我们对液晶显示器参数逐个做一次探访。   液晶面板   目前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大都属于TFT液晶面板,世界上拥有面板制作的核心技术并能大规模生产面板的厂家并不多,比较有名的有SHARP(夏普)、SANYO(三洋)、三星、LG-Philips、台湾的友达等,绝大多数其他厂家都是买它们的面板回来组装的。   然而这些面板也有档次之分,目前分为三个级别:来自日本的三洋、夏普属于一级,夏普是“液晶之父”,多数被采用在高端的产品上,自然价格也是最贵的了;来自韩国的三星、LG-Philips属于二级,多数使用在三星、LG、Philips的显示器上面;台湾的友达等则属于第三级。   当您挑液晶显示器一定要看清液晶面板的牌子,这样才能基本给液晶显示器一个的定位。   对比度   明暗之间的亮度差称作对比度,随着对比度的提高,显示器还原的色彩也就越鲜艳,画面色彩的层次感更加分明,色阶过渡更细腻。   液晶板使用的很多部件对对比度都有一定影响,比如控制IC、彩色滤光片甚至定向膜等。只有一个适宜的对比度才能令液晶显示器呈现出理想的灰阶、色阶,从而实现饱满、丰富的影象效果。   人眼可以接受的对比度一般在250:1左右,日常使用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对比度能够达到350:1就能够让人十分满意了。而CRT显示器可以轻易的达到500:1甚至更高。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也推出了一些高对比度的液晶,如MAYA的V500已经达到了500:1。目前普及型液晶的对比度基本上都在300:1以上。      由于对比度很难通过仪器准确测量,所以挑的时候还是要自己亲自去看,自己觉得舒服了就可以了。      亮度   亮度越高,图象的显示效果就越清晰,所能看到的细节就越多。   普及型液晶的亮度一般都在250cd/㎡(流明),低于这个亮度的显示器就惨不忍睹了,亮度也需要我们亲自去看了才能知道。比如去用CS或其他游戏中一些较暗的场景去测试,一看便知好坏。      灯管   液晶是一种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物质,所以液晶本身是不能发光的,需要额外的发光源才行。   最早的液晶显示器只有上下两个灯管,发展到现在,普及型的最低也是四灯,高端的是六灯。   四灯设计分为三种:一种是四个边各有一个灯管,一种是由上到下平行排列四个灯管,还有一种是两灯变相产生的,它的设计是将灯管作成“U”型排列。   六灯管设计实际使用的是三根灯管,厂商将三根灯管都弯成“U”型,然后平行放置,所以就看起来好像由六根灯管做成似的。   灯管的排列会影响屏幕的明暗均匀,所以大家购买时一定要搞清楚灯管的排列。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对于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转亮或者是由亮转暗的反应时间,通常都是以毫秒(ms)来计算。响应时间一般来说分为两个部分--Rising(上升时间)和Falling(下降时间),而我们所说的响应时间指的就是两者之和。   基本上响应时间越小越好。响应时间越小,用户在看移动的画面时就不会出现类似残影或者拖沓的痕迹。因为按照人眼的生理特点,响应时间如果超过40毫秒(<1000÷40=25帧/秒),就会出现运动图像的迟滞现象。   目前市场上响应时间最低的接受范围是30ms,这也是现在的液晶显示器较多的标识。即便是30ms(1000÷30=33.3帧/秒)也会出现拖尾现象,只是目前这还是一个普遍的参数,一些更好的面板可以达到25ms或20ms,甚至更高的16ms(1000÷16=62.5帧/秒)。   有一些商家在广告中只写出了上升时间,当人们看到如此低的数值时,也顾不及它是什么了,所以一定要看清所标数值的名称是什么。      坏点   液晶面板是由众多的显示点组成,靠每个显示点上的液晶材料在电信号控制下改变光的折射率成像的。在1024×768分辨率下,一个液晶板就有786432个显示点,如此多的点很难完全保证没有坏点。   如果将有坏点的液晶板全部报废,那就要耗费巨大的成本,因此生产厂商一般避开坏点来分割液晶板。把没有坏点或者极少坏点的液晶板以较高价卖给知名品牌整机生产厂商,而那些坏点数目比较多的液晶板则一般以低价卖给小厂商生产成廉价整机,以低价策略到市场倾销。   由于全球各地对坏点定义等级的标准不同,也就出现了同样为A级的产品,而坏点的数量却相差很多,例如日本标准是以3个坏点以下为A级合格、韩国标准是以5个坏点以下为A级合格、而台湾标准则以8个坏点以下为A级合格。此时,我们就要看清楚液晶面板的产地再来判断它的等级能告诉我们什么了。   厂商在广告中可能会告诉我们,他们的产品是“三个坏点”、“无亮点”、“无暗点”、“无坏点”。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呢?   先来看“三个坏点”,坏点控制在三个以内应该是比较好的,这里的“坏点”包括没有响应的“暗点”和一直发亮的“亮点”,我们还是要以等级作为参考,才能知道应该出现几个坏点算是正常。   当我们看到“无亮点”时先别高兴的太早,这说明可能会出现等级标准以内的暗点,“无暗点”所表示的意义也是如此。   而“无坏点”则是最高的等级了,这个就什么也不说了,发现一个就去找商家换去,甭管是亮点还是暗点。   还有坏点出现的位置也要注意,同样数量的坏点出现的位置不同,也是影响等级的标准,我们总不希望在屏幕的中央出现一个永远不亮的或永远发亮的点点吧,如果在边角还是可以忍受的。   分辨率   分辨率是指单位面积显示像素的数量。液晶面板的显示就好象排列好的一个个小门来让光通过,液晶屏所能表现的像素便是由单位面积上的“小门”的数量来决定的,这就决定了液晶显示器的物理分辨率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永远都是使用着同一个分辨率的。   对于CRT显示器而言,只要调整电子束的偏转电压,就可以改变不同的分辨率。但是在液晶显示器里面实现起来就复杂得多了,必须要通过运算来模拟出显示效果,实际上的分辨率是没有改变的。由于并不是所有的像素同时放大(例如:从800x600分辨率到1024x768分辨率放大倍数为1.28),这就存在着缩放误差。当液晶显示器使用在非标准分辨率时,文本显示效果就会变差,文字的边缘就会被虚化。买液晶的时候千万不要只顾着看亮度对比度,而忘了看它的物理分辨率。   可视角度     液晶的可视角度确实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当背光源通过偏极片、液晶和取向层之后,输出的光线便具有了方向性。也就是说大多数光都是从屏幕中垂直射出来的,所以从某一个较大的角度观看液晶显示器时,便不能看到原本的颜色,甚至只能看到全白或全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造厂商们也着手开发广角技术,到目前为止有三种比较流行的技术,分别是:TN+FILM、IPS(IN-PLANE -SWITCHING)和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   首先是TN+FILM技术,这项技术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层广视角补偿膜。这层补偿膜可以将可视角度增加到150度左右,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在液晶显示器中大量的应用。不过这种技术并不能改善对比度和响应时间等性能,也许对厂商而言,TN+FILM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但它的确是最廉价的解决方法,所以大多数台厂都用这种方法打造15寸液晶显示器。   IPS(IN-PLANE -SWITCHING,板内切换)技术,它号称可以让上下左右可视角度达到更大的170度。有优点,也会有缺点,IPS技术虽然增大了可视角度,但采用两个电极驱动液晶分子,需要消耗更大的电量,这会让液晶显示器的功耗增大。此外致命的是,这种方式驱动液晶分子的响应时间会比较慢。   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区域垂直排列)技术,原理是增加突出物来形成多个可视区域。液晶分子在静态的时候并不是完全垂直排列,在施加电压后液晶分子成水平排列,这样光便可以通过各层。MVA技术将可视角度提高到160度以上,并且提供比IPS和TN+FILM更短的响应时间。这项技术是富士通公司开发的,目前台湾奇美(在大陆奇丽是奇美的子公司)和台湾友达获得授权使用此技术。   除了上面三种广视角技术外,还有液晶之父SHARP独家的ASV技术,韩国SAMSUNG的一种变形MVA技术“PVA”,以及韩国现代(HYDIS)的IPS的变形“FFS”等技术。   可视范围分为平行可视范围和垂直可视范围,水平可视范围是以液晶的垂直中轴线为中心,向左和向右移动,可以清楚看到影像的范围。垂直可视范围是以显示屏的平行中轴线为中心,向上和向下移动,可以清楚看到影像的范围。可视角度以“度”为单位,目前比较常用的标注形式是直接标出总水平、垂直范围,如:150/120度,目前最低的可视角度为120/100度(水平/垂直),低于这个值则不能接受,最好能达到150/120度以上。   其他   液晶显示器还有其他的一些的参数,例如重量,边框宽度,是否附带音箱,视频接口,DVI接口,是否可以旋转等等,这些个性化的设计都是需要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挑选的。   祝您成功发掘一款适合自己的液晶显示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