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潮州的鬼节是农历六月初五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9-7-8 13: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元节,潮州俗称“鬼节”、“祭孤”。它本是一种印度佛教仪式。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所举行的“盂兰盆会”。“盂兰盆”是梵文,意思是“救倒悬”。根据《盂兰盆经》所说,目莲尊者得知母亲死后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就跑去求佛救度,佛即让他在夏季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农历七月十五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便可解脱。中国从梁代也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尾、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祭孤堂。高高的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知桃子和大米。祭孤台上立着三块牌位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挑的、抬的、端的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鹅、鸭、发粿、果品、瓜果等摆到祭孤台上。祭孤台常常因摆满而置于常常的骑楼底下。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黄、红、绿各种颜色的精致的三角纸旗。上面书有“盂兰胜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以作纪念。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法师身穿袈裟,手执金刚橇端坐座上。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一帮僧众诵念各种咒语(真言)。然后变食祭孤,将有盘盘面桃子及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焰口传说是印度的一种饿鬼,形容枯槁,出口常喷火焰,喉头细如针孔。念诵经咒使饿鬼喉头放开借以进食。从前,撒祭品时,许多乞丐和穷苦人家的孩子明知是施祭鬼魂的,但还是上前争抢祭品。
放大焰口时,还要派船溯韩江至距城百余公里的三河坝,赶在仪式开始之前,边返航边点燃一只只大陶钵制成的豆油灯,并把它们放下江里,意在引领八方孤魂野鬼前来受祭,这叫燃放“水灯”。入夜,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并把香插在地上,这叫“布田”,插得越多越好,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于是,孩子们喜欢悄悄跑到别家的门口偷割“稻谷”,并常常因此而引起家长们的争吵和动武。
有意思的是孤鬼台上那几块灵位。“男孤魂之位”和“女孤魂之位”,是召唤各方没主儿的“饿鬼”前来受祭。为了怕施食时“小鬼”抢不过“大鬼”,还特意设了“儿童男女孤魂之位”的灵牌。抗日战争胜利后,祭孤堂中间又添了一块“抗战阵亡将士”的灵牌,招请的是为保卫国家、抵御外敌入侵而战斗牺牲的将士。有的地方祭孤时,怕隔江的孤魂无法过来,还派船划到对岸“接”他们过江,黄昏祭孤完毕,再次摆渡把他们“送”回去。古代的潮阳县祭孤时,慈善人家还买了犁耙、水车,甚至买下穷家女孩子,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家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一边是施祭孤魂,一边是祈望丰收,透过浓重的迷信色彩,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无愧是善良的民族,即使身处水火,也没有忘记自己苦难的祖先,尤其是没有忘记那些为了活着的人、为了子孙后代而献出生命的英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7-8 13: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同。潮州人称之为鬼节,六月初五,初六几个晚上都不能出门,说是鬼挑西瓜,白天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插上桃叶,晚上12点左右都不怎么出门,说是这个时候鬼门关会开启,所有鬼都可以来到人间游荡,死去的人也要去到孟婆那里喝汤。又因为鬼挑西瓜,所以六月初六过后,西瓜都会变得没有那么甜。但因为挑西瓜是种苦力,所以民间传说如果在这个时候碰到行人,会被捉去代替苦力,替死者挑西瓜进地府,会获得一份报酬哦(当然是纸币)。所以这天晚上人们都不愿出门,害怕被捉去挑西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7-8 13: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6月初6死鬼挑西瓜,是潮汕地区的传统习俗,不应鬼节或节日;习俗是指在在过去一年中的死都在这一天都要向地府进贡西瓜消暑,所以家属要在这一天向死都祭祀西瓜,然后死都会在子夜挑西瓜进地府。但因为挑西瓜是种苦力,所以民间传说如果在这个时候碰到行人,会被捉去代替苦力,替死者挑西瓜进地府,会获得一份报酬哦(当然是纸币)。所以这天晚上人们都不愿出门,害怕被捉去挑西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