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故事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07-7-25 18: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方有一村子,非常缺水,于是全村村民齐心协力挖了一口井,井成,就流出了白哗哗的水。谁知只一天一夜,水就干枯了,怎么都不再出水了。一天,有一道人路过,拿半截木炭,在石壁上写下一联:“弯腰桃树倒开花,蜜蜂仰采,”并说,谁能对出此对子,井里就有水了,说完扬长而去。一年多来,好多人都来看过,都摇摇头走了。有一天,周渔璜路过此地,见众人议论纷纷,遂上前询问,众人告之详情。周渔璜略一沉思,也拿半截木炭在石壁上写道:“歪嘴石榴斜张口,喜鹊横戡”,刚写完,井里哗哗的流出了清水。从此以后,这口井就叫渔璜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7-25 18: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这是清朝大学者—纪晓岚的故事: 当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著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马上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知道,就上他的课了。可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 「细 羽 佳 禽 砖 后 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可以。」 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 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 「粗 毛 野 兽 石 先 生」 老师听了,知道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 其二、苏东坡与佛印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 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 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 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一天,苏东坡指点厨师,用一尾西湖活草鱼,洗净剖开,裂上五刀,用火腿、葱、姜蒸制。厨师烧制好,送到书房。苏东坡一见,热腾腾、香喷喷,鱼身上刀痕如柳,连声呼道:「好一尾五柳鱼!」刚举筷想吃,忽然,看到窗外人影一闪,佛印和尚来啦。苏东坡心想:「嗨,好个赶饭和尚,早不来,晚不来!我刚要吃鱼,你却赶来了。今天我偏不让你吃,看你怎麼办?」一伸手便把这盘鱼搁到书架上去了。 佛印在窗外早已见到那盘鱼了,心想:好啊,你藏得再好!我也要叫你拿出来! 苏东坡笑嘻嘻招呼佛印坐下,问道:「大和尚不在寺院,到此有何见教?」佛印一本正经地回答:「小弟今天特地来跟你打听一个字。」「什麼字啊!」「你姓苏的『苏』字怎麼写法?」 苏东坡一听,眉头一皱,知道佛印学问好,不会连个「苏」字也不会写, 一定有名堂,便装作认真地回答:「喔,「苏」字嘛,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 「禾」字。」佛印也假装糊涂地问:「喔,假如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禾」右边是「鱼」 呢?」 苏东坡说:「那还是念「苏」啊:」佛印按著说:「那把「鱼」搁到草字头上边呢?」 苏东坡急忙说:「嗳,那可不行啊!」佛印哈哈大笑说:「好啊!你说把鱼搁到上面不行的,那就把鱼拿下来吧!」 苏东坡一下子醒悟过来!佛印说来说去,就是要吃他那盘五柳鱼。 有一次,佛印在寺院,知道苏东坡要来,也照样清蒸一盘五柳鱼。刚好苏东坡进来了。佛印一想,上次你开我玩笑,今天我也要难难你。正巧旁边有只磬,他就随手将鱼放在磬裏。 苏东坡早已看见,装作不知。刚坐下就故意「唉」地叹了口气。佛印素知苏东坡性格乐观,疑惑地问道:「太守,今天为何愁眉不展?」苏东坡回答说:「唉,大和尚你有所不知,早上我想写副对联,谁知刚写好上联,下联就难住啦,一直想不出,所以心烦啊!」佛印问:「不知上联是什麼?」苏东坡回答说:「上联是『向阳门第春常在』。」佛印一听,心中好笑:这对联家家户户都贴烂了,他却拿来戏弄我,不知道苏东圾葫芦裏卖的什麼药。於是不动声色的说:「我来给你对吧,下联是『积善人家庆有余』。」苏东坡连呼:「啊呀,高才高才!原来你磬(庆)裏有鱼(余)啊!快, 拿出来吃吧。」佛印这才恍然大悟,乖乖地从磬裏把鱼拿出来了。 其三、 于谦小时候,束发两髻,有个和尚笑他: 「牛头且喜生龙角」 于谦马上回答: 「狗嘴何曾出象牙」 但是于谦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妈马上帮他梳成三角;于谦出门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 「三角如鼓架」 于谦就回答说: 「一秃似擂槌」 和尚听了无言以对。 其三、嫦娥原爱绿衣郎 从前,有一幕僚家有一个天姿国色的闺女,其上峰多次向其示意娶她为妾。这位幕僚既不敢违拗他,又怕委屈了女儿,正与妻子踌躇不定,愁眉不展时,女儿前来问安,见状便问二老有何心事?父母只好据实相告。 女儿聪慧过人,又孝顺父母,便灵机一动对二老说:“我有三个条件,一是不光有父母之命,还得有媒妁之言,应请王公大人作媒;二是聘礼要有玫瑰宝石、黄色宝珠等珍品;三是入洞房前,还要对一副对子。三者缺一,我决不和他成婚。” 父亲连连点头说好。次日禀复那位大官,他一一应允。迎亲之日,那豪华气派自不待言,待酒足客散,大官迈步欲进洞房,却被侍婢挡住,让其对对子,只见红笺上写着:竹映桃花,君子也贪红粉色。大官看着娟秀的字体,一时对不上来,便移步庭院。正当仰望中天明月,反复吟哦时,一部属过来问:“大人不入洞房,还有雅兴吟诗作对?”大官便将索对一事告诉了他。部属听罢,连连赞叹,上联出得新巧,竹称君子,红粉桃花,一语双关。不免也沉默构思起来。 这时,星月辉映,树影婆娑,一下子触动了那位部属的灵感,只见他摇头摆尾地吟道:月穿杨柳,嫦娥原爱绿衣郎。 大官连说:“妙极!妙极!明天重重有赏。”便直趋洞房交卷。 侍婢送上对幅,姑娘玩味一番,提笔批道:“公系榜眼出身,对虽工丽,恐非出自心裁”。大官见批语,羞愧难当。他忖度片刻,便毅然离开洞房,去寻那位部属,叫他去入洞房,并以全部嫁妆为赠。 其四、 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一葫芦,便上前讨水喝。 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有水,不过要对对子,对得上方可饮水。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仅得不到水喝,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广东农民报》一读者将这故事整理成文,投至该报,有36位对联爱好者热心对下联,其中只有阳春县读者黄文昌对的较好。 他对的下联是:龚庞两小姐,龙首龙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7-25 18: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祈雨明代崇祯十四年,苏州府大旱,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地方官员们平日只会贪污腐化、欺压百姓,到了这个当口,除了拜神求雨之外再无一丝一毫办法。于是下令筑起了祈雨坛,请来许多僧道,在坛上又烧符纸,又击令牌,官老爷们则又烧香,又磕头,一连鼓捣了好几天,结果连一点雨星也没求到。说也奇怪,本来天上还有几片浮云,经这么一折腾竟变成万里无云,每天白天烈日当空,夜里满天星斗,哪有一丝雨意。 于是有人偷偷地在祈雨坛上贴了一副对联,上面写道:妖道恶僧,三令牌,击退风云雷雨;贪官污吏,九叩首,拜出日月星辰。这副对联一下子传遍了苏州府。 “师徒”对“父子”清朝担任过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纪昀,字晓岚,平生博学多才,思路敏捷,擅长对对子。一天,他的老师请他去喝酒,席上有父子两人,都是在戊子年(1768)科举考试时同榜中式的举人。酒过数巡,喝得兴高采烈的老师忽然对纪昀说:“晓岚,你很会对对子,现在我出上联,如果你能即席对出下联,我将以一方百金古砚相赠,要是对不上来,就罚酒三大杯!”纪昀微笑点头答应。于是,老师指着那两个同榜的父子说:“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上联刚出口,在座的其他客人都立即感到,这个下联是极其难对的。因为“父子”和“戊子”,下字相同;上字一为“父”一为“戊”,虽非同字,却是谐音(“父”音fù,“戊”古音mào,但清代已读如wǔ音)。全句两“父”三“戊”,五个“子”字,要对得字字工稳,实在比登天还难哪!可是,再难的对子也难不倒纪昀。他看了老师一眼,立即想到师徒两人的官职:老师现任户都尚书,自己现任户部侍郎,是一正一副的户部长官,而古代管领全国户口簿籍的长官叫司徒。因此,后世也将户部尚书和侍郎俗称为司徒。于是一句妙不可言的下联顿时冲口而出:“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全堂掌声雷动。满面春风的老师亲自把价值百金的古砚送到了纪昀的手上。嘲康有为联1898年戊戌政变后,康有为亡命日本,组织保皇党,反对民主革命,逐步走向反动。1900年维新志士唐才常在汉口组织自立军,准备起兵勤王,事败被杀。当时传说,自立军未能按时起义与康有为贪污华侨捐款有关。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康有为回国出任孔教会会长,主张以孔教为国教,坚决反对共和。1917年张勋复辟时,康有为心急火燎地赶到北京出版社任溥仪小朝廷的弼德院院长,复辟失败后,又仓皇出逃。时人十分看不起他,有人撰联云: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此联上句出于《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下句出自《论语·宪问》:“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副对联,用屐足格,将康有为大名嵌于上下联末字,集经典名句又采用了歇后语的方式,即骂康有为是妖孽、是贼。“曾子杀人” 某秀才,被人诬为杀人凶手,抓到公堂审问,呼冤不止。审案的是位太守,仔细看了案卷,知道这位秀才遭人诬陷,便说:“我出个对子,你若对得出,判你无罪。”太守出的上联是:“投水屈原真是屈”。他用的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典故。秀才一听上联,联想到自己的一肚子委屈,脱口而出:“杀人曾子又何曾”。曾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有人向他母亲报告,说他在外面杀了人。曾子母亲开始不信,但一连几个人都这么说,曾母虽贤,也不能不对自己的儿子表示怀疑。后遂以“曾子杀人”说明流言可畏。这个秀才用上这么一个典故,真是再贴切不过。财神庙联 中国民间诸神中,最受人们欢迎的大概要算财神了。别看财神品秩不高,如单就得票率而言,哪怕财神上级的上级的上级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也只能瞠乎其后,望尘莫及。神仙也是人做的。据说财神姓赵名朗,字公明,秦时得道成仙,头戴铁冠,身骑黑虎,一手执鞭,一手握拳,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道教尊其为“正一玄坛元帅”,所以人们也称他为赵玄坛、赵公元帅。不过民间有时不买道教的帐,不知怎么一鼓捣,赵玄坛的前几种本领都没了,只剩下“求财如意”一种,握拳的手中也凭空多出了一个黄澄澄的金元宝,结果就成了香火鼎盛、门庭若市的财神。“世人都晓神仙好”,不知神仙也有烦恼。财神庙衙门不大,财神和麾下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合称“五路财神”,总共才五位,可求财的人却如恒河沙数,财神整天焦头烂额,穷于应付。其次,财神掌管的钱财就是有数目的,可求财者多半狮子大开口,多多益善,贪得无厌,以有数之财应付无限之索求,难免左支右绌,捉襟见肘。更有甚者,有一号人,不干一丁点儿正事,整天泡在财神庙,死乞白赖,伸手要钱。给他吧,于理不合;不给吧,又被他缠得干不成正事,真是伤透脑筋。财神毕竟肚子里有点墨水,心中有烦恼,自然就会形诸文字,于是挥笔写了副对联贴在庙门上,联曰: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不作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看来财神除叹叹苦经外还有点戏戒世人的意思,不过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人名巧对李梦阳(1475年-1531年),明代文学家。字献吉,又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弘治进士,曾任户部郎中,有《空同集》。李梦阳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借以考试后生们的才华。他在江西督学时,有一个童子和他同名同姓。在唱名时,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联让你对,对不上,你就改名,不要丢‘梦阳’的人。”于是他随口念道:“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这分明是借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和西汉时期的辞赋家司马相如同名作文章,以其名同人异,切合当时的现实。当然蔺相如的文采比起司马相如差得很多,言下之意是说李梦阳这个童子比不上他这位大文学家李梦阳。其实,李梦阳这个童子也很有才学,他略假思索即对:“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魏无忌即战国时期魏国贵族“信陵君”,就是窃符救赵的公子无忌。长孙无忌是唐代大臣,唐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此联以其“无忌”,双关两人不要顾忌,李督学觉得有理,非常赞赏这位童子的才智,于是马上改变了态度。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于是亲自推荐,予以重用。嘲相士 清代有位相士,本领不大,口气却不小。自诩熟读《太清神鉴》《麻衣相法》《柳庄相法》之类的相术经典,并且天生一双神目,断人穷通寿夭,不差分毫。他嫌嘴上吹吹不过瘾,就干脆写副对联,贴在门上。联曰:几卷书,谈名谈利一双眼,知吉知凶有位好事者见相士吹牛太离谱,心中有气,乘着黑夜,就在对联上加了几个字:几卷破书,也要谈名谈利一双瞎眼,哪能知吉知凶翌日,相士成了大家嘲笑的对象。蔡锷买笔 蔡锷是湖南省邵阳市郊区蒋河桥乡人,6岁启蒙读书,11岁师从邵阳名人樊锥,12岁中秀才。1895年春,湖南学政江标到宝庆(今邵阳)举行岁试。蔡锷跟随父亲蔡正陵从乡下来到宝庆城里。一天,他到著名的宝元文具店买笔。老板见他小小年纪,便来府城应试,十分高兴,拿着一束笔说:“我出个上联,若能对上,这束笔就送你。”老板的上联是:“小学生三元及第”,蔡锷摆着小脑袋,对曰:“大老板四季发财”。说完,拱手作揖,接过笔束,笑嘻嘻地离开了文具店。总统卖鱼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手下,有号称“龙”“虎”“狗”的“北洋三杰”。其中“龙”指王士珍,“虎”指段祺瑞,“狗”则指冯国璋(1859-1919)。冯国璋外表深沉,其实志大才疏,优柔寡断,而且爱钱如命,连段祺瑞都说他“有钱癖”。冯国璋农民出身,后来自己开有银行、钱庄,并在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苏北盐垦公司等企业有大量投资,家乡还有良田千亩,个人资产高达二千三百万。可是这位北洋军阀中的首富,并不餍足,居然连小钱也不放过。1917年张勋复辟后,冯国璋任代理大总统,从南京来到北京,入居新华宫。他一眼就瞄上了中南海中的鱼。中南海是中海、南海的合称,明清两代的帝王后妃常在其中放生,许多鱼的鳍上拴有作为放生标志的金牌、银牌或铜环,几百年来一直没捕捞过。冯国璋开价十万出卖捕捞权,结果以八万元成交,这钱自然进了冯的私囊。中南海是国家财产,冯国璋居然把它当作私宅,这种丑恶行径必然引起人们的愤慨。当时北京许多饭馆的菜单中忽然新增了一道“总统鱼”以和传统的“东坡肉”对偶,其含意自不难明白。1919年12月28日冯国璋去世,有人作了副对联:南海鱼何在北洋狗已无冯死后家产大半被经手人员侵吞,留给家属的并不多。去http://www.lbx777.com/ywfj/psdl/psdl.htm,那还有很多的对联故事!参考资料:http://www.lbx777.com/ywfj/psdl/psdl.htm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7-25 18: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喜欢这个两舟并进,鲁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萧和故事忘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