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是什么意思?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19-4-23 22: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表现了这样一个道理: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是真正的桃李,不必为自己多做宣传,人们自然会登门求贤。这一方面是对桃李沉默谦逊精神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求贤者们的判断力的肯定。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时候桃李如果为自己说话,效果会更好。 韩愈在《马说》里告诉我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于是有了无数千里马辱没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同时求马者又总感叹世上无千里马。万马齐喑,是人才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一个伯乐无法相尽天下良马,我们还需要良马们把自己打扮得神采奕奕,奔腾跳跃,嘶鸣不已。同样,桃李的芬芳也难以尽传遍天下,也就难保一定“下自成蹊”,如果总恪守沉默是金的道理,恐怕许多桃李会在无人问津中孤芳自赏直至腐烂。 另外,求贤者的判断力也实在有限,如果桃李们都等着别人上门,而人们又只能“循蹊”而行,“循蹊”便容易导致盲从地随波逐流。这样的路,尽头可能是桃李,也可能是臭鱼烂虾。冯小刚的电影《大腕》里有句话:“广告做得好,假的也成真的了”就是在嘲讽着这种盲从与俗众的力量。错用了伪劣产品可以吃一堑长一智地换用另一种,而错用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了赵国几十万兵丁被坑杀,赵王再也没有改过的机会了,唯有向秦称臣。 所以“桃李不言”有时难以保证“下自成蹊”的皆大欢喜,反而可能导致这样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一边是桃李们昂着头孤芳自赏心里感叹着世人无识才之慧眼,空任满腹才学成粪土;另一边是求贤若渴的人们没头苍蝇般地苦苦求索,有人没找到很失望,有人找错了很受伤。沟通这两边的桥梁就在于“言”,只有桃李懂得为自己而言,才能更广为人知,人们也才能有更多更好的选择余地。因此天下的桃李们在想要保持自己高洁的同时也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诚然可贵,然而打开天窗说亮话也许于人于己价更高。谦逊应有度,自信亦有理,毕竟我是桃李我怕谁?参考资料:http://article.hongxiu.com/a/2005-5-11/688847.shtml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9-4-23 22: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唐代学者颜师古是这样解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桃李等树,不会说话,从不自我宣传,但是到桃李树下来的人却经常不断,树下的野地也会自然地踏出一条路来,这是因为桃李是实实在在地开出了美丽的花,结出了香甜的果,在为人们默默地服务,所以用不着吹嘘,人们自会欢迎它们。做事力求实际,不尚虚声,就叫“桃李不言”。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3399739.html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