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国货?拿什么来支持国货——————国产啤酒质量伪正考!

[复制链接]
查看19 | 回复19 | 2020-7-13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知更多事,识更多人,玩转大深圳!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深圳流浪狗 于 2020-7-13 09:05 编辑
夏天来了,又到了喝啤酒吃小龙虾的季节。
前两天,请团队小伙伴们吃小龙虾,给大家点了几瓶进口啤酒解辣。
有个很喜欢喝啤酒的小伙子,连连称赞:
第一次喝进口啤酒,想不到竟然比国产啤酒好喝太多了。
看着他惊讶又满足的表情,我想起多年前,刚来深圳,有个领导带我去吃饭,当时第一次喝优质的进口啤酒,我也有同样的感慨。
也是从那时起,就一直指望中国能生产出一款好点的啤酒,不敢说比肩茅台,但最起码,你得是真正的啤酒啊。
不要惊讶我这种说法,这个行业我略知一二,说句实话:
其实,大部分国产啤酒,并不是啤酒,而是啤水。

1

国产啤酒最近几年销量并不好。
从2014年开始,产量首次出现下滑,到2015年大幅下降5.1%,之后的增速分别为:-0.1%、-0.7%、0.5%。

不仅负增长,而且产能利用率极低,徘徊在50%左右。
有很多工厂也关闭了,销量第一的华润雪花也撑不住,就在2018年,一口气关停了十几个分厂。

与之相反的是,进口啤酒销量迅速攀升,每年几乎以超过50%的速度在增长,进一步冲击了国产啤酒。
虽然国产啤酒价格确实便宜,但依然被进口啤酒追着打。
难道低价的薄利多销策略,完全失效了吗?
显然不是。仅仅只是因为质量太水了。
水到什么程度呢?
纯正的好啤酒采用精酿艾尔工艺,而国产啤酒大多是拉格工艺,俗称工业淡啤,就是在夜宵撸串时,几块钱一大瓶的那种,越喝越寡淡。
本来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就4种:麦芽、啤酒花、酵母和水。
但国产工业淡啤,真是抠到家了,不仅在制作工艺和发酵时间上动手脚,更是在原材料上搞搞事。
为了节约成本,大量采用大米、玉米等淀粉辅料,来压缩麦芽的比例,成本自然降低不少。
然而,这种口感非常寡淡,如同喝凉水,丝毫没有啤酒应有的粘稠感。
更没有啤酒那种特有的“苦涩”味。
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苦味太重的啤酒不好喝,是劣质啤酒。
错了。
啤酒的苦味,其实来源于啤酒花,它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新疆、甘肃、内蒙古、四川、黑龙江等地。
它在生长期,是这样子的:

啤酒花是“啤酒的灵魂”,它赋予了啤酒独特的气质——迷人的苦涩和清爽的香气。
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天然的“防腐剂”。
如果不放或者少放啤酒花,那么啤酒都不能存放14天以上,极易变酸或腐坏。
但国产工业淡啤,为了节约成本,加入糖浆或其他原料,不断稀释啤酒花比例。
当最核心的麦芽和啤酒花比例不断降低,那么几乎就只剩下水了。
国产工业淡啤的含水量,高达90%以上。
所以你会经常看到有人一口吹一大瓶,一晚上就着花生吹牛皮,不知不觉干完一箱又一箱。
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因为酒量好,而是那啤酒实在太淡了。
哥们,你喝的哪里是啤酒啊,那简直就是凉水和忧伤的混合物啊。

2

我们再来看看,国产工业淡啤的成本结构。
以一瓶5元的啤酒为例:
包装费约占30%,也就是1.5元;
分销成本、运输费、税费合计20%,是1元;
生产和人工成本16%,是0.8元;
麦芽、啤酒花等原材料约占14%,是0.7元……
也就是说,最大的成本居然是包装费,而最重要的原材料,其实占比最少。
5块钱的啤酒,原料只花了0.7元。
这样的啤酒,真的好喝吗?能喝得放心吗?
即便如此,还有很多被误导的人,居然在为国产工业淡啤站台:
5块钱能买500毫升啤酒,这么一大瓶,还如此便宜,你就知足吧。
但即使这么便宜的啤酒,打起广告来,却是大手笔。
在大排档和超市里,印有品牌商Logo的精美遮阳伞、桌椅和冰箱非常多,而且几乎都是免费赠送的。
还有很多推销啤酒的漂亮小姐姐们,据说提成很高,有不少人月入过万。
那这些费用从哪里来?
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吗?
这让我很怀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是国产啤酒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的国产啤酒,色泽金黄,麦香浓郁,真的可以称之为“液体面包”,和现在的进口啤酒差不多。
为何现在就沦落至此,从啤酒变成了啤水?
说白了,就是厂商为了省钱,再多赚钱。
看看现在国产工业啤酒的原麦汁浓度和酒精度,你就懂了。
原麦汁浓度越低,意味着啤酒越没味道,酒精含量也会越低,酒味就越寡淡。
现在的国产啤酒,原麦汁浓度基本上是10P,低的可能只有8P。
10P是一个分水岭,很少看到有国产啤酒高于10P的。
这是为啥?
因为8P相比于12P,可以节约50%的大麦。
另外,大米在国产啤酒原料的占比越来越高:
2002年,麦芽占12.6%,大米是2.9%;
2010年,大米占8.1%,提升了2.8倍。
到现在,又一个10年过去了,这个数据查不到了,以前还在年报中公布一下,现在毫无踪影。
这个“偷天换日”的技巧,真妙。
啤酒酿造过程中,原本上不了台面的大米,却从配角悄悄升到主角位置。
只是因为,最贵啤麦的价格,是普通大米的10倍左右。
当然,你“偷工减料”,卖的便宜点也就算了。
更可恨的,是那种无下限割韭菜的。
有一次宵夜,惊喜的发现,某国产品牌推出“精酿啤酒”,要70多元一瓶。
我心想着,价格这么贵,又是行业第一大品牌,还是“精酿”,那质量肯定没得说啊。
但只喝了一口,我就知道,上当了......
我并不死心,又一次出去吃饭,发现了一瓶138元的“原浆啤酒”,用黄色油纸包着,透漏着一丝贵族气息。
这一定是好酒了,马上买了一瓶,然而,喝到第二口,发现又上当了......
也许包装能提升逼格,也许价格能彰显档次,但是,口感真的骗不了人......


3

你可能会说我一个人的口感太过主观,其实群众们会用脚来投票。
国产啤酒不好喝,那就买进口的。
2011年至2016年间,啤酒进口量从64203千升猛蹿到646384千升,6年上升10倍。
现在可就更多了,因为这两年在很多超市货架上,进口啤酒已经随处可见,网上下单也很方便。
为什么进口啤酒,虽然价格贵,却依然越卖越好?
因为对比之下,国产工业啤酒的坑,实在太多了。
第一坑,配料表中有糖浆。
无论哪种糖浆,加在啤酒中,就是为了提高啤酒的发酵率,从而减少生产成本。
这极大影响了啤酒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因此,配有糖浆的啤酒,口感不会那么纯,体验感极差。

第二坑,配料表中没有麦芽,只有大米或淀粉,或者大米、淀粉排在麦芽和啤酒花之前。
就酿造工艺而言,纯麦芽酿出来的啤酒,口感最正宗、醇厚,不过成本也最高。
于是聪明的工程师们,退而求其次,在麦芽中掺杂一些大米和淀粉,这产品研发能力真强。

第三坑,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
一些啤酒大厂,稍微“高端”一点的是“纯生”系列。
大部分国产工业啤酒,都是高温灭菌消毒,大大影响了啤酒的新鲜感。
而纯生,是一种新的酿造工艺,采用无菌膜过滤技术,所以口感比较好,卖得也稍微贵一点。
不良厂商自然有在包装上动手脚的动机了。
于是有商家把纯生二字弄得很大,再到下面加一个极小的“态”字。
乍一看是“纯生”,仔细看却是“纯生态”。
但是正规的啤酒种类,只有纯生啤酒,却没有“纯生态啤酒”之说。

第四坑,原麦汁浓度太低。
我们前面说过,啤酒的原麦汁浓度高,成本就高,质量也更好。
10P是一个分界线,原麦汁浓度低于10P的啤酒,一般酒精度也很低,稳定性差,保存时间短。
可悲的是,国产工业啤酒,极少有超过10P的,大部分徘徊在8P-10P之间。
而进口啤酒,绝大部分都在11P以上。

▲某国产啤酒原麦汁浓度表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可以看见的,通过包装和数据,你可以辨别真假与好坏。
但背后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东西,那就不好说了。
我只知道,30多年前我们老家附近有个本地啤酒厂,那时候一列列装满大麦的火车开进厂区,啤酒销量也很好。
但后来被一个大牌啤酒厂收购,运进厂里的大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直线下滑。
产出的啤酒再也喝不出从前的味道,销量也遭遇滑铁卢,没几年就关厂倒闭了。

4

其实,一瓶5块钱的国产啤酒,原料只有7毛钱左右,在这个上面动手脚,有点本末倒置。
一味地压缩原料成本,导致口味越来越差,从啤酒变成了啤水;而与此同时,包装费和广告营销费却居高不下。
国产啤酒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那就是走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
这篇文章,肯定会有人会抨击我,骂我崇洋媚外。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我全家都是华为的忠实用户,早已经弃用了苹果。
因为人家华为的东西真的是好啊。
任正非是个明白人,知道把东西做好了,才是王道,靠某种主义来做生意,那迟早是要玩完了。
所以,我们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支持国货,而是应该支持好的国货。
我们更不应该抱着瑕疵满身的国货当成宝,这只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承认自己的不足,才是改变的第一步。
如果我们不去改良自己,只是盲目自大,反而会陷入无法自拔的窘境。
而这,才是最悲哀的事情。
我只希望有一天,坐在巴黎街头的小酒馆,当Waiter问我:先生,你想来一杯Mojito吗?
我可以很自豪地说:
不,请给我来一瓶中国啤酒。


文章来源:良叔叮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7-13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某些品牌已经入“乡”随俗了。完全不管自己的品牌质量————————————————————————————


2020-7-13 09:20 上传下载附件 (534.46 KB)


2020-7-13 09:21 上传下载附件 (607.7 KB)



2020-7-13 09:22 上传下载附件 (767.33 KB)



2020-7-13 09:21 上传下载附件 (35.18 KB)


————————————————————————————————————————分割线————————————————————————————————————
国产啤酒也只有大乌苏还能保持酿啤酒不用大米和玉米类淀粉类物质。这是底线!


2020-7-13 09:21 上传下载附件 (30.14 KB)


2020-7-13 09:21 上传下载附件 (688.11 KB)



2020-7-13 09:21 上传下载附件 (26.53 KB)

————————————————————分割线—————国外原装进口的还是能保留酿啤酒只用大麦和小麦的底线—————————————————————————————————


2020-7-13 09:21 上传下载附件 (452.97 KB)



2020-7-13 09:21 上传下载附件 (258.45 KB)



2020-7-13 09:21 上传下载附件 (24.64 K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7-13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7-13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在深论坛分享关于国产啤酒质量的贴文。
欢迎论坛各朋友对发帖人的发帖积极回帖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7-13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物的好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7-13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盘古的斧头1楼长知识了。
举报顶[0]回复收藏我也是看到了才注意啤酒上的标签。也就奇怪为啥之前的啤酒味道越来越淡呢?只有喝进口啤酒才有麦香味,原来是如此!
以后买啤酒真不会考虑国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7-13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产啤酒偷工减料是比较严重,啤酒酿造的必需原料麦芽,国内基本上是用大米代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7-13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不辐照1楼国产啤酒偷工减料是比较严重,啤酒酿造的必需原料麦芽,国内基本上是用大米代替。
举报顶[0]回复收藏以后买东西还是看清楚配料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7-13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不支持国产,是国产太没良心了
小龙坎火锅,还用地沟油呢,哎!!!!!!!!
再回首看看国产汽车,哎!人家讲究三大件,我们讲究外观,中控屏多大?其他闭口不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7-13 08: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报记者1楼不是不支持国产,是国产太没良心了
小龙坎火锅,还用地沟油呢,哎!!!!!!!!
再回首看看国产汽车,哎!人家讲究三大件,我们讲究外观,中控屏多大?其他闭口不谈
举报顶[0]回复收藏是的。表面看起来中国制造业如何如何强。其实双标下的垄断利益的黑色链条巨大。越是广告满天飞的企业,越是不敢接受,花了大笔钱去做市场营销了,还有多少钱可以投入到研发上呢?不管吃的,用得,还是穿得全都是双标党,为什么要到国外买茅台,买中华。还不是因为便宜还货真价实。某宁一双卖到新加坡的运动鞋只要299元,在国内却要799元。国内消费者是人傻钱多嘛?被这群天天喊着民族品牌,民族工业的大旗忽悠国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