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炉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7-8-14 13: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德字心上为什么少写一笔 此问题至今,无明确的解释也无人真正涉及是个公认的谜。不解决这个疑问,落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就没有答案。真宣与官方及民间的仿制问题,也就会混淆。 一 这种写法是谦逊表示 所有宣德、正德年间的官方器物上面款识中的款字,有[德]字样的楷书、篆书,德字心上均无一横,这种写法是谦逊表示。不仅是宣德的首创,同时这种写法也是一种无形的规矩,所以正德会依旧尊守。 宣德皇用这种方法,既表示了自己谦逊的一面,同时又利用人们的意识来约束后人仿造他的作品,也是为了使自己作品有别于他人。 这种约束力对官方来说是有顾忌的,是起作用的,而对于民间,却无济于事。约束了那些有能力仿造他作品的人——后朝历代的官方。捆绑住了官方他们的手脚,真宣就不会消失,也不会真假混淆。留给后人的也自然是一份功德,让人们永远称赞他,这也是宣德皇有意或无意中得到的最理想的结果。 后朝的官方不惜工本地仿制宣炉,即使达到了形似神似的程度,最后的落款,不仅不敢照抄宣德的落款,款中的德字还必须多写上一笔。又由于硬篆中的德字笔画比软篆的笔画多,固然官方多采用硬篆,以表达自己对祖先的恭敬和爱戴。这楷书多写的一笔与硬篆的采用,自然从款字上就有别于真宣了。 注:[炉谱中未发现由横平竖直的硬篆,也就是用方篆书写方法而落制的款] 反之民间由于利益的驱使,仿制宣炉的落款时即使是与真宣相差无几,但由于材料、做工不及官方自然从外观上有别于真宣。其他无宣德字样的落款,一般情况下也就自然有别于真宣了。 二 这种约束力,对后朝的君王是起作用的。 古人在字的写法、用法及含义上,是非常究竟的。例如在习惯上有几个字,它笔画的多少,就会带来不同的意思或完全相反的意义,如:福、寿、喜、财、德等字。 福、寿、喜、财这四个字笔画的多少,便有吉凶等意义。 而德字笔画的多少,便有崇拜、恭敬、反之就有亵渎、辱骂等意义。 前四个字福、寿、喜、财(当然均应为繁体字),自己给自己写或他人给自己写,都可以多写几笔,有多福、多寿、大寿、大喜、双喜、进财、多财、发财等吉祥、吉利、喜庆、欢乐的意思。少写几笔,他人和自己,均不会做这样不吉利的事。 德字他人多写几笔,有德高、大德、颂德等敬意。 而他人少写几笔,有缺德、少德、不恭不敬等亵渎、辱骂的意思。自己用或代表自己,少写则谦虚、谦逊,自己多写几笔,而这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了。 古人在德这方面,看得非常重!而在佛教中信佛的人更是如此。比如:总不会把自己说的如何高深,修行的如何圆满,总会给自己留有一定的空间和余地。即便是德行好、德望高也得由他人口中说出,而自己总是谦虚、谦逊一点为上。所以说德字代表自己而少写就有这样的含义,德字为赞美、崇敬他人而信佛的人及官方不可能少写,而一定要写满甚至多写几笔。 已经习惯或形成了自然的事,大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去遵守它,因为遵守它比破坏它来得容易。何况这关系到个人名誉、德行、财源、祸福的大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后代的君王及官方启能不遵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