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宋代晋,刘裕如何振兴南国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2-27 09: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达数百年的魏晋南北朝,颇似战乱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人言“春秋无义战”,各国都想争霸,各国都想崛起,很难绝对地说孰是孰非,孰正孰邪。是非正邪,义与不义,当从战争的过程与结果来分辨。中国历史上最让百姓难以忍受的苦难,便是战乱。战争征用的是民丁,催残的是民生,糟塌的是民脂民膏。刘裕以战争阻止战争,为由孙吴、东晋与南朝的宋齐梁陈合称六朝的南国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局面,有利于庶民百姓休养生息,这就是最大的仁义;刘裕的军队,在战争的过程中,也不像孙恩、桓玄或前燕、后秦的军队那样烧杀掠抢,恰恰相反,所克之处,时有减免赋税,精简劳役之举,从这个角度看,也不失为仁义之师。当然,刘裕主政之后的实施的是善政还是恶政,更是鉴定其是非正邪,义与不义的一条标尺。
公元420年,刘裕以宋代晋,称帝自立,定都建康。其实,早在公元404年,刘裕平定桓玄之乱之后,他已逐步主持东晋的朝政。刘裕主政之后,实施的政策,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条。
实施土断,抑制兼并。土断即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以土著为断。这是刘裕之前就有的。但刘裕的土断,却旨在抑制兼并。鉴于当时山川湖泽都为士族豪强兼并所占,平民百姓流离失所,失去自己的产业,上山打柴,下水打鱼,都要交纳赋税。公元414年即义熙十年,刘裕上表并获得朝廷认可,减轻徭役,禁绝兼并,还山水田地于民,削夺世族以及皇室的私产,资济贫民,并根据各户所得的土地为准划分郡县归属。流民聚集的郡县多有合并。刘裕的“义熙土断”,颇有现代中国“土改”之味,广为民众拥戴。或许与他出身贫寒有关,刘裕相当关注民瘼,体恤民情,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凡是州、郡、县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的,一律废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与民和市”,照价给钱,不得征调。尤其强调官员不得征调民间车牛,不得逼迫百姓献出车牛,同时精简交易税项以繁荣市场。
改革政制,整顿吏治。鉴于东晋年间,滥设机构,滥封官吏,致使百姓不堪重负,公元421年即永初二年三月,刘宋朝廷对于州府官吏设置名额都作了限定,裁减冗官冗员,特别下诏不得再别置军府,大臣外任要职需军队防卫或出兵讨伐,一律配以朝廷军队,事完之后交还朝廷。与此同时,罢免、处置以至处死不少士族或皇族出身的不法官吏,即使他的亲信、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也严厉惩罚。不再依据门第而是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神选拔官吏,各州郡选送来的秀才、孝廉有滥竽充数的也通过考试加以甄别。如此这般,打破此前从上到下均由豪门大族掌权的格局,而使出身卑微贫寒却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得到正常使用。
除了经济政治上的改革,刘裕也注重文化与教育。永初三年(422年)正月,刘裕专门为此下诏,称“今王略远届,华域载清,仰风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这一举措的意义,除了“弘振国学”,也有益于“选备儒官”,为寒门学子开启发展的空间,与他的用人思路正相一致。
有晋一代,先有八王之乱,后有权臣之乱,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百姓遭受多重苦难。刘裕之政,抑制豪强,起用寒微,整顿吏治,改革弊政,不仅开创由六朝合称之南国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也为他之后的“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历史的坐标系中为刘裕定位:“汉之后,唐之前,唯宋氏犹可以为中国主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