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一直都想限制绝对权力”吗?——秋风先生的“儒家”论评说(4—6)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2-27 09: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风先生说:“周人初为天下共主,武王之兄弟因不满周公摄政,策动殷遗民叛乱,是为‘三监之乱’。周公心灵所受之冲击可想而知,故在平定叛乱之后,即制礼变法,推动‘亲亲’向‘尊尊’之转变”。他还用相当的篇幅论述了“周公制礼的伟大意义”。
周公在平定“三监之乱”后制定周礼,其主要目的,当然在于明确君臣之分以及上下等级之别,以防范和杜绝忤逆、僭越以至于犯上作乱。所以,周礼的主要作用在于规范“臣”之言行以保证“君”的权威。
然而,秋风先生却说:“周代的礼……不是出自于君王的意志,而是自发形成的”,刚刚说完“周公制礼”,转身又说周礼“自发形成”,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
然而,秋风先生又说:“礼治秩序中,君臣的权利-义务尽管不对等,礼却平等地约束君臣。”明明用来防范和杜绝忤逆、僭越以至于犯上作乱的周礼,却又使君臣“平等”起来了,这样一平等,难道就不怕忤逆、僭越以至于犯上吗?
秋风先生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为“孔子心目中的封建制的核心原理”,然而,就凭“臣事君以忠”这一条,“君臣”之间无论如何也“平等”不了。这“忠”到了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地步,“平等”还能从天而降吗?
按照秋风先生的说法,有了这种“礼”的规范,就有了“君臣关系的契约性,权利义务的相互性,以及礼治下的平等”,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宣布:“这几个制度足以让我们说,封建时代的人们是自由的。”

孔子的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礼乐征伐”那时已经不“自天子出”,而是“自诸侯出”,甚至“自大夫出”了。周天子形同虚设,各国诸侯或君主的地位,也未必那么稳固。例如孔子所在的鲁国,“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1]孔子的“克己复礼”,就是要严格区分君臣上下之等级,以维护君主的威严。
秋风先生却说:“孔子生当封建制松动之际,君臣关系已开始变化,趋向于尊卑森严的命令-服从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臣只有义务而无权利,君只有权利而无义务,因而,君有权力,而臣无尊严和自由。孔子主张复礼,就是要回归君臣权利-义务之相互性,为臣民的自由和尊严张目。”就这样,继夏、商之后的周朝之“礼崩乐坏”成了“封建制松动”,周天子形同虚设成了“君有权力,而臣无尊严和自由”,孔子的“克己复礼”,也就成了“为臣民的自由和尊严张目”,一切却都被倒了过来。

我赞成秋风先生说的“在孔子那里,‘仁’的含义很多”这句话,却不赞成他接着说的那一句:孔子之“仁”的“最基础的含义是人们平等地相互对待”,更不赞成他说的“在孔子那里,仁为礼之本”。我觉得秋风先生将此二者的关系也颠倒了,因为孔子明明白白地说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由此可见,孔子所谓之“礼”才是他所谓之“仁”的根本与核心。在这一点上,孔子与孟子有些区别。孟子讲“仁”,更多的是体现于他的民本思想,孔子讲“仁”,却更多地体现于他的等级观念,他的“礼”,就是用来以上下定尊卑,让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安分守己,各行其道的。他最不能容忍的正是臣的僭越与民的造反。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孔子夸奖说:“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2]此所谓“至德”,不就是他所谓的“仁”吗?
说“孔子透过引入‘仁’的概念,让礼所保障的自由和尊严平等地覆盖所有人”,这话也是言过其实的。有孔子的言论中,多有君子小人之谓,而“小人”这个词汇,却有双重含义:有时就身份地位而言小人,似与德行无关;有时就道德品行而言小人,似与身份无关。“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3]一语,则将身份与德行合二为一:富贵为君子的不仁,只在一念之差,不仁了也依然是君子;贫贱为小人的却永远都是不道德的。由此一端即可见,“所有人”是很难被孔夫子的“‘礼’所保障的自由和尊严平等地覆盖”的。官员出巡必须鸣锣开道,天下百姓还得肃静回避,这是孔子之“礼”的题中应有之义,几千年都这样沿袭下来,请问,“自由和尊严”何曾“覆盖”过平民百姓?尤其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之时,与儒家经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儒官或儒将的手上不曾沾有“民”们的鲜血?看来,“仁者爱人”的人,是很难将他们一起包括进去的。
秋风先生曾有一个论断:不管富人有多坏,穷人仇富都是反社会。[4]“社会”既然有富有穷,当然也应该包括富人和穷人。富人的“坏”,大致表现在勾结权势人物,侵吞社会财富,敲诈穷人血汗。穷人的“仇富”,“仇”的往往就是这种要多坏就有多坏的富人。然而,在秋风先生看来,富人无论怎样胡作非为,横行不法,都不叫“反社会”。在他们面前,穷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倘若居然“仇富”,也就一口咬定是“反社会”的了。他所谓的“社会”,也是不包括穷人的,只是富人的代名词,特别是那些要多坏就有多坏的“富人”。
“古典的礼”,就是这样“获得了现代的生命”的;“平等地享有自由和尊严的现代观念”,就是这样“经由孔子”而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而且一直流传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