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多个村庄价值几何?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2-27 09: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置身于经济学门外的我,居然琢磨起成本与代价这两个概念,与一条新闻有关
山西被称为煤都,山西省的煤炭产量,据说是“无可争议”地占全国煤炭产量的四分之一。于是突然想到,对于这类资源型企业,如何核算成本?矿工与管理人员的工薪是要计入成本的,资金或贷款的利息是要计入成本的,设备折旧与与设备使用时的所耗费的电力,以及销售、运输等环节的费用也得计入成本,这一切都与别的企业无异,省略的乃是大量原材料的成本,纯粹是上天赐予的不赚白不赚的买卖。想必光是这一醒目的支柱产业,便可以使山西省的GDP上升几个档次;光是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便可以使山西境内的有关国营民营煤炭企业盆满钵满富得流油。这遂使大小煤矿遍地开花,有条件上的和没条件上的一起大干快上。至于成本的下降也无疑要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能省的就省,能拖的就拖,利润自然是丰厚的了,跟着出现的却是矿难连连,弄得连省长都不得安宁,以至接连撤换,这先使我想到,矿难的物质损失以及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可曾有人事先作过“成本核算”?
使我“琢磨起成本与代价”的那条新闻却是,由于“长期高强度的煤炭开采使地下矿体层形成巨大的空洞”,山西省境内已经出现700多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村庄”,这些村庄“因为下面的地层被采空,整个村‘就像掉冰窟一样’,垮了”。读到这条触目惊心的新闻之后就想:这700多个村庄价值几何,可曾有人将它们当做“成本”?
在“长期高强度的煤炭开采”过程中,无论是国营民营的大小煤矿的掌门人,还是唯GDP是命的有关党政领导,大致是不会将它们当做成本的,要不然,怎么也不可能如此“长期高强度”的开采。但它们就像在不断出现的矿难一样,却是山西人民为快速上升的GDP和滚滚而来的财源付出的惨重代价。700多个村庄啊!“长期高强度的煤炭开采”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是否弥补得了这700多个“就像掉入冰窑一样”的村庄还有得一说,何况这种“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村庄”还将继续出现,因为还有那两三万平方公里的“几近台湾省的面积”的“采空区”。
成本与代价本当是同一的,一件事能不能这样做,要看是是否划得来,在这个层面上说,代价也是成本,成本即为代价。然而,成本与代价又有明显的区别。成本是与眼前的利益密切相关的,看得见摸得着,代价却是眼前不易看到的,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显现;成本是与掌事人的利益(例如官员的政绩、矿主的收入等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代价却因为在短期之内未必就能显现,一般无须他们承担,也就无关他们的痛痒了。
与此700多个“就像掉入冰窟一样”的“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村庄”一起进入我的视野的,是“漓江水危机加剧”,以山水闻名于世的桂林,也加入到“喊渴”城市队伍之中。其这直接的原因,是“很多树木因南方冰雪灾害冻死后,一些地方政府便鼓励农民把原来的树砍掉,大量地种竹了。农民也乐此不疲。因为种竹子来钱快”,但竹子“涵养水的能力很差”,有关专家就将这种做法归结为急功近利。漓江的水危机,其实正是漓江流域的人们为“急功近利”付出的惨重代价。
此类代价,还不仅仅在体现在物质上。因为“急功近利”成风,不少人的赚钱,几乎就类同于抢钱,而且各色人等,各有各的抢法。有朋友戏言,“十三亿人口,不抢行吗?”社会风尚之被浸蚀与价值观念之被扭曲,其代价更是无法计量。
在高速发展经济之时,我们是得想想“700个村庄价值几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