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股利好真是A股大牛市的催化剂?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2-27 09: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小川行长最近发表一篇署名文章,称我国“法律上没有优先股这一提法,一直难以突破,也使资本工具缺少了一个层次。”他指出,“优先股是个有用的工具,在救助AIG时美国政府就采用了这一工具,实现了上述目标,体现了优先股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市场工具层次所能发挥的独特作用”。这篇文章的发表增加了市场对优先股试点的预期。与之前的证监会表态“建立优先股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开展试点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相呼应。
所谓优先股就是类似于长期债权,其偿债顺序介于债务之后,普通股之前,只能通过固定收益或者集中交易获利。由于优先股投资者不能在二级市场套现、也没有投票权,可以消除长期以来市场对没完没了的、超低成本的大小非减持、再融资的恐惧,这样有利于股价的稳定,引导长期投资。
专家们对此乐观表示,优先股的试点渐行渐近,有望开启“二次股改”,堪于当年的股权分置相媲美。是A股市场由熊转牛的“催化剂”。于是乎,这几日A股市场也作出了相应的反映,出现了久违的单边飙升行情,广大投资者沉浸在大牛市预期的欢乐之中。
应该说优先股并非中国的创新,其快速发展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优先股受人关注则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为了拯救金融业,美国政府动用了1250亿美元购入花旗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等9家主要银行的优先股,迅速稳定了当时的资本市场,让各大金融机构度过劫难。此后美国政府持有的优先股也获得了不菲的股息收入,而金融公司的自主经营大权也无旁落之忧。现在世人津津乐道的是巴菲特跟随美国政府一起投入优先股,而同样获得了丰厚回报。
很多投资者面对A股市场突发行情不知所措,他们很是疑惑:优先股真的如专家们所说的是股市转牛的催化剂吗?笔者认为,现在各界对于优先股的利好过于“神话”,优先股的效用根本不能与当年的股权分置相提并论。当前的行情极可能是机构投资者想借优先股的利好之机拉抬股指,高位出货,最后受套的还是中小投资者。那么优先股利好为啥没有市场想像中的那么美呢?
首先,优先股要在中短期内推出可能性极小。我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都没有作出优先股的制度安排,因此如果要搞优先股的话,就要涉及修改相关法律。当然,由于相关法律规定也留下了调整余地,所以还可以用国务院发布相关规则的办法来实施。不过,由于设立优先股将改革在股权设置上的同股同权的立法原则,所以即使用变通手段也并非是一种理想的做法。从这个意义上说,短期内要推出优先股是有难度的。
再者,优先股发行并非毫无门槛。优先股兼具债券和普通股的部分特征。如同“永续债券”,持有者可获得长期稳定的股息收入,且基本不受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波动的影响。这一点不同于普通股,上市公司要是发了优先股,就不能再摆出“铁公鸡”一毛不拔的姿态。这就意味着发行优先股的公司,必须具备稳定的盈利能力作为基础条件。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必须兼具三大前提:一是公司规模要足够大,二是具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三是公司主营业务在较长时间内能平衡运行。不太客气的讲,目前具备上述条件发行优先股的A股上市公司非常有限。因为在业绩变脸现象严重的A股市场上,不少公司能否持续稳定回报优先股,实在要划上大大的问号。搞不好优先股的股息支付可能变成上市公司一个长期的负担。
其三,优先股类似于“永续债券”,使其对普通股的影响具有“双刃剑”的特点。假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特别出色,由于优先股的股息约定是封顶的,普通股可以更多分享额外的“奶额”;但假如公司经营欠佳,由于先要满足优先股的股息,很可能动了本属于普通股投资者的“奶酪”;要是公司破产清算,优先股清偿的排序在债券之后,在普通股之前。
最后,优先股利好不能与股权分置相提并论。优先股的发行并不是一顶强制的制度安排,而是可以选择的一种工具,上市公司发行优先股的涉及面远不及当年股改那样广泛。即便在美国,优先股规模与股市规模相比也非常有限,2005年美国优先股市场规模为1930亿美元,而其股市市值高达9.5万亿美元。更何况在A股“重融资,轻回报”未改的情况下,有的公司把发行优先股看成是束缚自己的“紧箍咒”,他们更乐意以所谓企业发展成长需要现金作为“挡箭牌”,更乐于选择现有方式的普通股融资。
总之,优先股对A股市场的利好作用相当有限,远远不及当年的股改利好,只能是被机构投资者作为借机推高股指,随后高位出货的借口。这几天股指连续疯狂飙升,这种走势对后续行情的拓展极为不利,也说明了本轮优先股行情根本走不远。当优先股利好行情落下帷幕时,最后被套的还是中小投资者,所以大家应该对此保持一份警觉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