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库为何会“硕鼠”成灾?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2-27 09: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110名“硕鼠”,查出利用国家“托市粮”收购政策,以空买空卖“转圈粮”28亿斤,骗取国家粮食资金7亿多元,收受贿赂、贪污挪用粮食资金等系列案件,揭开了中储粮系统运营监管中存在的巨大漏洞。(据《瞭望》新闻周刊)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作为省级公司,这次竟能挖出110名贪腐之徒,真可谓已到“硕鼠”成灾的地步。资料显示,在这贪腐的110人中,5人涉案金融超过1000万元,10人超过500万元,涉案金额之巨大,其作案之疯狂,已经远远超出了公众的想像力。《人民日报》更是以“官仓老鼠大如斗”来评价,可以说一点儿也没有夸张。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问题并非个案,这些年来,国家粮库管理人员监守自盗的新闻屡屡爆出,在网络上,关于粮库管理的各种猫腻和黑幕的帖子,也广泛流传。面对这些信息,公众对于国家粮库的真实情况充满着担忧和疑虑,此前,黑龙江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大火发生后,也引发各种猜测。民众不禁发问,堂堂国家粮库何以能养肥硕鼠一窝?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在监管方面存在巨大漏洞。
首先,中储粮体系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中储粮下属分公司隐藏了这么多问题总公司却毫无察觉。这次案发也是河南检察部门根据群众举报材料,对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展开大规模查处,这种主动办案的态度值得肯定,但与此同时,也反衬出中储粮方面在管理方面的失职。
根据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总经理李长轩供述,在他任职十多年间,除例行的会议活动和接收上报材料,中储粮的总公司很少过问分公司的人事、管理等情况,“有时也会派人下来检查,基本上都是领着去几个管理比较好的粮库看看就走了”。可见中储粮体系的监管措施原本极其粗疏空洞,再加上仅有的一些措施又形同虚设,主要负责人的权力不但没关进笼子,甚至完全处于“放羊”的状态。在这样的内部治理结构之下,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要不成为“硕鼠”集骤之地,企业要不出大案、窝案才怪呢。
其次,中储粮公司缺乏外部监督的问题。中储粮作为央企,上下进行垂直管理,一般情况下,地方政府不进行干预,而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的监管精力也有限。在这种上级监督力度难以达到基层,地方横向监管难以有效开展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粮库的管理很容易沦为少数人的一言堂甚至是“家天下”,这次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案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大量的家庭犯罪、关联犯罪的窝案串案。
最后,中储粮把公众的监督排除在外。按理说,中储粮虽是一家企业,但作为一家享受国家大量补贴,具有公共财政性质的企业,就应该对外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并接受民众的监督。而如今,中储粮在粮库的建设和管理,粮库的资金运作,以及粮库的库粮的真实情况,都没有被硬性规定的信息公开制度所制约,这就使得公众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所以很容易造成中储粮体系内“硕鼠”成灾的局面。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这次案发,竟挖掘出110名贪腐“硕鼠”,这些“硕鼠”不仅给国家粮食储备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还给公众对国家粮库的真实情况充满忧虑。其实在一个上级管理松懈,内部管理形同虚设,又缺乏民众有效监督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而言,出现大案才是正常的,不出问题才不正常呢!不过,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中储粮可以通过这件事情,加强对下属分公司的管理,并且在分公司内部建立起有效的内控机制,最后中储粮各个分公司的内部账目必须要全面向社会公开,置于“阳光之下”。只有建立起一整套强大并且有效的监管机制,中储粮下属分公司的“硕鼠”成灾的局面才能改观,全国人民才能真正安心、放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