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创新高,投资者如何保证理财收益不缩水?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2-27 09: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受到春节及低基数因素影响,1月份CPI同比增长2.5%,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创下逾两年半新高。PPI同比上涨6.9,涨幅较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这是PPI连续第5个月同比正增长,并创下近五年半以来新高。PPI的持续走高通常会传导至CPI指数迅速抬头。面对1月份CPI和PPI同比涨幅都创下近年来新高,市场产生担忧情绪。而业内专家认为,央行近期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动作频繁,已经释放出货币政策收紧信号,未来稳中偏紧乃是政策的主基调。下半年CPI、PPI涨势或将放缓。全年通胀压力并不会太明显。
不过,CPI回升也意味着社会商品价格上涨加快,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加大,老百姓手中的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将会下降。而对于保守型投资者来说,CPI创新高意味着,负利率进一步扩大,因为自2014年底以来,央行已经连续6次降息,目前大部分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1.95%,如果把钱都存银行那等于向银行倒贴钱。
此外,国债、银行理财的收益率肯定比银行定存要稍微好一些,而且安全性也比较高,但若是抛掉通胀因素之后,实际上投资者也赚不了多少钱。更何况,凭证式国债一出来就被“秒杀”,真正能够抢到国债的也没几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前些年P2P理财因其承诺较高的回报率,所以颇受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壮大。但是自去年以来,P2P理财风险在上升,而且收益率却多数滑到了10%左右。P2P理财收益高但风险也不低,把所有的钱都投到P2P领域肯定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
现在问题是,通胀率在上升,但是低利率却又在持续。在这种背景下,投资者如何能保证理财收益不缩水呢?对此,笔者认为,在预留出一定的流动资金后,如果未来一段时间没有特别大的开支,那么投资者可以对自己的资产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的期限,不同的种类进行搭配,这样既可以控制潜在的风险,又可以获取相对较高的收益率。
建议一:传统理财产品向互联网理财转移
传统理财产品的优势是安全稳健,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国债等银行渠道的理财产品,而有这类产品人们比较熟知,投资者群体也很庞大。但传统理财产品的劣势也很明显,就是收益率太低。近几年互联网理财发展迅速,理财平台层出不穷,而且与传统理财相比,收益上还具有一定优势。
比如现在的微众银行、京东金融、微信理财通,这些网站上面都有很多保险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都在4.5%-5%之间,有的甚至更高一些。试想,购买收益率只有4%的银行理财产品和购买收益率5%的保险理财,同样是20万元的资金,网上购买保险理财一年能多赚2000元。而且从风险上看,保险理财也是比较稳定的,也并不比银行理财高出多少。
建议二,通过资产混合配置,可规避风险
合理的资产配置不仅能分散风险,还能提高理财的收益率。但是如果仅是将眼光放在低收益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上,那么无论怎样进行资产配置,你的收益率也不会有明显提升。如果你有10万元,分配配置了银行定存、国债、银行理财上,那么无论如何收益率也无法超过5%。如果要想获得5%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只有配置部分收益率更高一些的理财产品。
比如,适当拿部分资金投资有国资背景的P2P。自“开鑫贷”成为首只拥有国资背景的P2P后,以其为首的“国家队”P2P平台,在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因这些“国家队”平台凭借国资背景的公信力,投资风险又相对偏小,在投资者中人气颇高。再比如,陆金所等。
建议三,拉长理财期限,也可获得较高收益
对于绝大部分定期理财产品而言,期限越长收益率往往越高,包括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国债、保险理财、P2P等在内的理财产品都有这个特益。从目前来看,比如银行存款三个月期利率为1.4%,一年期为1.95%,银行理财三个月期收益率为3.8%,一年期为4.5%。各类保险理财、P2P的收益率也是期限越长收益越高。
笔者认为,投资者可根据不同风险偏好,将资金按不同比例分散投资在各个理财产品上,然后再将投资期限适当拉长,这样即使单个理财产品的回报率也是较为可观的。拉长理财期限,可锁定收益率,避免出现调息风险。
本文由不执着财经(微信ID:bzzcaijing)供稿,观点犀利、时效性强,财经爱好者喜爱的内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