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分析与教育管理对策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2-27 09: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分析与管理对策
曹斌锋
由于受当前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影响,中学生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大多带有普遍性。许多学生在学校不服从老师管理,顶撞老师,在家庭对于家长的教育当耳旁风,心理偏激,公德意识差,甚至有旷课等逃学行为发生。因此,一所学校学生管理的科学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成为了当前学校教育中颇令人头疼的大问题。
一、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1.缺乏理想与抱负,精神空虚。由于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父母缺乏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加上学生的课业负担十分沉重,导致这种现象越来越突出。很多学生从小就被父母溺爱、宠惯,娇生惯养,养成了贪图享受的习惯。有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正义感,是非观念不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家耳熟能详,但家庭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在学生心中越来越淡化。
2.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另类消费惊人。目前,中学生普遍追求高消费、高享受,缺乏吃苦精神。许多父母为了联系方便,或者激励学生读书,给学生配带手机。有的学生用手机打游戏、看网络小说、同学之间经常聊天,有部分学生还利用手机考试作弊。学生真正用来给家长汇报成绩,汇报自己思想表现的很少。
3.人格扭曲,心理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情绪不稳定;心理与精神压力大;厌学心理突出;经不住困难与挫折,心理脆弱;嫉妒与逆反心理严重,仇视他人,与教育者特别是与父母、老师格格不入,等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经成了一些家长的愿望。孩子一旦成绩不理想,就连吓带逼、连骂带损,给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视学习如畏途。
4.自我意识强,对他人缺乏理解、宽容与同情。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从小养成了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依赖性强、不容他人等不良倾向。而且孤僻、不合群的情况也很严重,这使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面临很大的问题。个别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尊重父母、老师、他人,不理解父母,缺少孝心,缺乏亲情。很多的学生认为,父母是自己天然的服务员,是免费的保姆,应该为自己奉献一切。
5.行为习惯不好,动手能力差。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对孩子过余溺爱,成为了孩子的贴身保姆。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没有亲自动手的机会,各种习惯不好,动手能力差。就不良动作和行为而言,有抽烟、嗜酒、赌博、迷恋游戏、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就处事和办事方式而言,有自由散漫、办事拖沓、讲话粗鲁、出口成“脏”等;就学习态度和程度而言,有态度不端正、厌学、怕学、精力不集中、懒得思考;就卫生习惯而言,不分场合,不选择地方,乱丢乱泼乱放的现象普遍存在。
6.自我保护意识弱,安全意识不强。中学生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不法侵害。这种伤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校园的外部,各类暴力事件,如打架、勒索、涉黑的各类活动和交通事故伤害事故等;二是来自于校园的内部,包括疏忽而造成的各种伤害事故,学生之间的伤害,如运动损伤、电伤、溺水,也包括学生在营业性的网吧开展各种活动而造成的各种损伤。
7.缺乏科学思维方法,看问题简单化,具有片面性。现在,学生受到的负面影响太多了:家庭父母的影响;社会某些现象的影响;同学之间的负面影响;社会实践少,社会经验不多;等等这些,无不冲击着学生的正常发展。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以及青年学生的特点,严重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往往只看到现象,不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只看到过去,看不到现在与将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等。
8.法纪观念淡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目前,我国中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十分严重,社会转型期出现各种不健康意识,对涉世不深的中学生影响很大,直接影响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致使一些学生步入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歧途,走上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一些双差生自暴自弃,打架、自残、逃学、辍学,过早流入社会,与坏人同流合污;家庭的破裂,父母不良言行的影响,以及溺爱、娇纵、放任自流或使用暴力等,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使学生养成了冷漠、自私、逆反等不良品行;中学生成长期的心理、生理矛盾得不到正确引导,长期积淀,使得学生寻求以违纪、违法甚至犯罪方式来宣泄,均构成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综合诱因。
二、中学生不良问题产生的根源
1.家庭教育方法的错误。父母的溺爱教育或管教不严;很多学生父母在外面长期打工,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到了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身上,存在严重的隔代教育;父母双方言行的不规范、矛盾及冲突,其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2.成长的社会环境影响。当前,中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教育场所缺乏;学校周边环境差,网吧、歌厅、舞厅等好似一个个的陷阱,很多学生纷纷落入;公民素质的影响;新闻媒体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网络的影响;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压力大等。社会环境与社会条件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时决定着一个人前途和命运。
3.家长监护的不到位。现在,由于受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的职业受到冲击,教育的主体趋于单一,对学生的教育有孤军奋战的感觉。因为学校教育总的来讲是规范、科学的,学生接受的教育最直接最多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一个星期学生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教育,有两天在家里。由于家庭教育的不科学、不一致,甚至是错误的,导致学校教育所要达到的效能很低,相互抵消,以至为零,即通常所说的“5+2=0”现象。
4.同伴之间的负面影响。学生要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社会交际的能力。交往要有选择性,注意选择交往的对象、范围、时间、地点等。同伴的负面影响,是学生出现问题,走向后进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学生吸烟、喝酒、打牌、进营业性网吧、早恋等,都是同伴之间相互影响,缺乏辨别力和抑制力而造成的。
5.学生个体的原因。青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很多的,如对学习缺乏兴趣;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缺乏抑制力;认识水平不高;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青年自身的特点等,这些是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是出现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三、中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模式的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也就是自我管理。学生主体,潜力巨大,主动发展,空间无限。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教育宗旨的根本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是我们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针对传统学生管理他律效果不佳、矛盾突出这一现状,我们可以另辟蹊径,探索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自律模式,即让所有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参政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只要每个班级把自己的学生管理好了,整个学校的校风就会有大的转变。
1.相信学生——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自信心。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直在父母、祖父母等的溺爱下长大,从小娇生惯养,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独立生活的能力非常差,一旦远离了家长的“保护圈”,一下子就感到很茫然,无所适从,更谈不上自主管理了。所以,要让学生自主管理,必需先从培养他们自主管理的自信心入手。为此,班主任要与学生交朋友,争取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可敬、可亲、可近、可信、可爱,从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中得到教育,受到鼓舞。要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可塑性。“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大家相信自己的能力,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敢于自主管理,经过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就会吃一堑长一智,逐渐积累自主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就一定能自主地把班级管理好。
2.全员参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建立岗位责任制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班委会下设学习组、宣传组、文体组、劳动组、生活组等,各组下面再分设小组,每个小组分管一项班级事务,把所有的学生分到各个小组中(各小组成员是管理者),每位学生都有一项管理职责。每位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其他学生进行管理、监督、考核、评价,同时也接受其他同学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这样,所有的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形成了相互管理、相互监督的管理格局。这套管理办法的实施不单是使班级出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在相互管理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平等互助、相互尊重;学会了自律、自主管理和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
3.角色转变——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学生是班级的主角,教师的责任就在于领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要求学生“自己会”。因此,建立开放的、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设立“学生班主任”是很必要的。“学生班主任”制度的设立,可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变“别人要我做”为“我必须这样做”,从而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自觉性。为了使班级各项工作行之有效地开展,可选举产生若干名班级管理员,如节电员、电教员、卫生监督员、自行车管理员、纪律监督员、饮水监督员、交通安全员等等。这样,职责到人,明确目标,不仅有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4.形成风尚——变“他律”为“自律”。教师应激发学生完善自我的欲望,由“他律”逐渐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把班级准备开展的每一项活动、目的和要求交给学生,让学生构思、设计,让学生承办、主持,让学生总结、提高,给学生一个较大的空间,实行班级活动自主化。教师需要做的是及时表扬和鼓励。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学生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实行“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的赏识教育。发现学生的缺点和毛病,不用批评、教训的口气,而用“建议、希望”等词语来说明,给学生以信心和力量。此外,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当好表率。“身教胜于言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因为它面临的对象是一个生理上已趋于成熟,心理上却十分脆弱,知识经验缺乏,个性发展差异很大的群体。为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研究教育理论,研究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并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育艺术和教育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