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老师,您的爱驻足何处?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2-27 0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承认,现在的孩子的确难教、难管。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为自己在教育学生上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但为什么我们这样辛苦的教育,却收效甚微呢?除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意学习,学习习惯不好,学习任务落实不了,思想表现差,纪律涣散这些因素之外,与我们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没有关系呢?我们有过深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吗?
我们说:“任何一种教育,最终都要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没有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都不是成功的教育。”就我们老师而言,我们的教育教学最终都要内化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上,如果学生内心一点触动都没有,怎可能要求他的行为出现变动?就是说,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矫正,自我暗示,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心存感激的话,怎么可能促使他的行为发生改变呢?如果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不能够得到触发,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情感之泉不能够激起涟漪,纵使你下再多的苦功,费再多的心思;纵使你在课堂中讲得再多,讲得再好,也是低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下了多少苦,不在于我们付出了多少爱,也不在于我们给学生讲过、教过多少,而在于我们的付出,最终有没有到达学生的心理,在他们的心里驻足,并最终触发了他们内心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大肆去夸大师爱的拯救功能,是形而上学主义,我并不赞同。但教育需要爱,爱是教育的底色,这是教育的本真,也绝对是教育的箴言。
几乎所有老师都认为自己是爱孩子的。为了学生,自己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所有心思用上了,但为什么他们就是无动于衷,不能够理解呢?其实,爱学生有许多种表现形式,而我们所付出的这种爱的形式,孩子愿意、乐意接受吗?我们所付出的这种爱,是他们内心所需要的吗?如果我们常常把学生并不愿意接受的事情强加给学生,学生始终处在我们的监管之中,他们的一言一行要完全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的话,这种爱孩子会接受吗?目前,我们所付出爱的形式,绝大多数就是要孩子变成“听话孩”,“乖乖生”,并企图孩子能感激我们,从而获得进步的动力。而我们与孩子之间却没有心灵的沟通,没有推心置腹,更没有相互尊重、信任,有的只是,孩子必须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按我们的想法去做,师生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对立和对峙的状态,这种爱孩子愿意接受吗?如果我们和学生之间发生争执,我们一定会说:“正是因为我在乎你,关心你,不想放弃你,所以才要你这样做的。”这段话的确也表露了我们老师的心声。在学生的教育上,我们的的确确是用心良苦的。但这种“在乎”和“关心”学生愿意接受吗?如果他不接受你这种爱,他能接受你说的道理和教的知识吗?我们说,谁能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就愿意听谁的话;谁能把事做到学生的心理,学生就会认同你的做法,进而也会改变自己的做法。
我们做老师的,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孩子是“优秀生”“乖乖生”,绝没有老师喜欢思想有问题,调皮捣蛋,且学习成绩又差的学生。但如果我们把本来很乖的孩子教育成乖孩子,把本来很优秀的孩子教育成优秀孩子,那一定不是我们的教育成功,更不是我们的本领。只有我们能把“调皮生、学困生”教育成优秀学生,才是自己的真本事。孩子的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成绩差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教育者怎样去教育引导。谁能打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心灵,去耕耘学生的心灵,谁就能赢得学生。体贴、关心他们的最根本途径,是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懂得,并且能找准他们的内心需求,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你的亲近和爱。而不是你单方面所认为自己付出的那是爱和关怀。如果你真的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从心眼里愿意接纳他们,包容他们过去所犯的错误,他们就容易与你拉近距离,你的教导才能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有道是:“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促其行。
我们都知道,同样一个班级不同的老师去带结果就会有如此之大的差距;同一样的授课内容,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上课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同样一件教育事,不同的老师处理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所以,关键还在于老师。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水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质量。我们教师的人格修为、学识修养和教学水平是学生尊重爱戴的根本。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除了拥有一颗炽热的教育心、爱生心外,重要的还在于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成为学生尊重、爱戴和乐于接受的良师益友,你的教育才有可能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我们不能把眼睛死死的盯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这本身就是错误的定位。更何况,我们现在进行的不是精英教育。用成绩为学校的发展开路,用成绩去评价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也绝对是不科学,不明智,不厚道之举。大家都很清楚我们招进来的学生基础状况。孩子在小学阶段就没有一个好的基础奠定,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了中学后,我们就一下子对他们提出那样高的要求,想一想,这让他们如何才能达到?几十分考进来的学生,现在我们却问他们要几百分,这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吗?
就我们的现状而言,抓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德行素养,才是我们要扑下身子,潜下心来做的事情。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德行素养高了,成绩还会差到哪里去呢?即便是真的提不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也不至于培养了一些社会的“危险品”和“危害品”。现在,我们回想一下,我们的学生进校时是什么样,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教育已经是很成功的了。所以说,我们教育的着力点,不应该放在关注学生考多少分上,而应去关注他们有多少进步。
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我一直倡导严格要求和教育引导并重,轻那一头都可能会出现问题。我并不主张完全的赏识教育。孩子毕竟是孩子,必要的管束和历练绝对不能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客观规律,过度、过激都是有害的。以前我们讲:体罚、殴打或以其他方式侵害学生的人身权利都是违背教育规律,是有罪的。今天,我们还要讲:过度的赏识、赞扬,操作不当,就可能成为骄纵和放纵,同样是有害的,甚至危害更大。拉足了弓弦箭才能射得更远,但过度的拉弦要么弓会被拉折,要么弦会被拉断;花枯了需要浇水,但过度浇水就会使根茎腐烂而死亡;植物生长需要养料,但过度施肥会引起根烧,致使植物枯死。物极必反的道理不必要在这里再做列举。只要我们能够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自己形象和威信,能够真心实意的去关怀和爱学生,能够潜下心来,扑下身子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班根草去”的教育精神,学生就一定会爱戴、尊重我们这个老师,我们的教导,他们也一定很乐意接受,也一定能够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此文是在期中考试总结会上的发言。原创作品,用于和网友交流,希望能有共鸣,严禁复制剽窃,违者必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