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2年高考语文命题与阅卷的几点思考(珠海 谢仕兴)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2-27 09: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考命题的依据理应兼顾考试大纲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考纲”重在规定本年度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而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则是面向全体学生,它与择优选拔部分考生的高考目标虽有不同,但由于目前招生数量及比例的加大,考题更应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应为教学、教改、学业减负、人才选拔做出贡献。阅卷更应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和一线实践情况、命题人纸卷思路及当年考生基本情况。
1.整体试卷,难度陡增,省均分从100.8降到不到92分.如此大的波动,对于语文教学与教改是十分不利的,至少舆论上负面的,也增大了中学一线老师的压力。
2.古典诗歌鉴赏应该降低难度,立足于根本。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和基本功的考查,不作太过细致的挖掘,个性化的解读应留给研究者和有兴趣的人去做,不适合高考,更不能用专家的研究和《唐诗宋词鉴赏》词典的解读,来考学生。以重在涵咏引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过深、过偏,会使学生丧失阅读鉴赏古诗的兴趣。
3.文言文阅读,要把握好“浅易文言”的尺度。更不能为了所谓的不提倡猜题押题,突然取消断句而增加一道翻译,古文学习断句是一项基本技能,难度不大,但十分重要,怎能轻易放弃,从此以往,古文教学费力不得好分,学生认同吗,老师认同吗,学校高考追求效益最大化,迟早语文学习的时间被抢夺一空。4.应该调整选考内容的设计。考纲规定的阅读选考内容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而课程标准在“选修课程”中规定:“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当前中学教学现状是,高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不学。但是,从教学情况来看,实用类文本在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小,学生投入时间最少,但是在高考中选考实用类的学生比例并不低,得分率有时比文学类更高,况且选考文学类文本的考生语文功底要比选考实用类文本的考生好,这不公平、不科学。是否把占教材比例最高、学生投入最多的文学类阅读纳入必考?(建议把“文学类文本”的考查放在“必考部分”)5.作文命题要慎出所谓“新材料作文”。也切忌盲目跟风,一年电视台玩“穿越”,作文题也是穿越,就像在家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缺少主见和经历,亦步亦趋,让人笑掉大牙!而且内容十分庞杂,并不能如命题人的初衷一样让有思想的作文脱颖而出,同时避免宿构。尽管高考可以命出好的“材料作文”,但它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各地的模拟题“材料作文”泛滥,因“材料作文”限制过多,阅读材料就使许多考生审题出现问题,会造成写作能力考查的不公平,因为作文是以考学生的写作能为主,不是考阅读,故不要在审题上设置过多的障碍,且“新材料作文”由于限制过多,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6.何为套作,作文模式教学有错吗,全省65万左右的学生,有多少能有思维层次,思维深度?并列小论点、素材论据的论证方式虽不缜密,但也师傅和逻辑学中举例分析的。更何况全省还有近三十万的学生只能写出这么平庸的作文,因为平庸的人和老师也占多数,我们不能占着全省数一数二的生源或在高校中不闻一线苦和累却大言不惭。有一个想法,能不能改卷有一个思路,不要今年严打这明年严打那,;往年的“低幼作文”今年被认同为有真情实感,但今年大部分并列结构分论点展开视为套作,到底何处何从?一句话,想斗胆问一下,我们的教学教育改革失败,是高中老师的罪孽,还是高考指挥棒瞎指挥,亦或是高校中的专家糊涂;我们每一次教改最大的受益者是谁?谁是最大的吹鼓手,倡导者,执行者!可悲的中学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