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旅游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设计方法(一)  文 / 汪忠满 汪隽琪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2-27 09: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 要】
城市空间结构,关乎城市的“宜游性”,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之于改善城市交通、提高城市“宜游性”,意义重大。本文从都市旅游、建设“宜游城市”的视角,提出了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
旅游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设计
引言
通过旅游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城市旅游体验,提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这一概念。这是建设“宜游城市”空间的重要内涵,通过对旅游城市空间结构由粗到精的推敲,将开启从规划设计上实现城市空间品质提升的新视角,真正创造出具有高度文化品味的“宜游城市”空间。
要正确认识事物,对其进行系统的功能—结构分析是一项基本的科学方法。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空间的要素和单元的构成、大小形态、空间分布及其整体有机联系,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是一个涉及多个层次和方面的概念,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内容。用结构的整体性统率与整合单体和细部,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城市空间某一方面结构的优势总是对其特定功能而言的。对于旅游城市规划来说,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旅游活动是否圆满惬意,感到不虚此行,除了自然和人文的旅游资源外,还取决于这座城市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旅游空间结构。在已经建成的城市空间中,通过旅游空间与旅游行为(感受)的对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城市空间结构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决定采取结构优化改造的规划设计措施,而不可以随意大手大脚地全部推倒重建。对于新城区来说,则应当在空间结构的“宜游性”分析基础上再进行空间规划构想,经过方案比较、优化确定最佳的空间结构。
应当指出,在城市和建筑空间分析方面,英国BillHillier等人开创的空间句法理论,经过近30年的演进,关于空间的景观、识别乃至社会功能的量化的计算方法已臻成熟;经段进等人引进中国加以发展,得到推广应用。最近王庆文等人突破二维分析的局限,发展了空间句法的三维分析方法。可以说这就建立了一种对城市空间的解剖学。但是应当说,这些先进的方法还不能全息地涵盖所有城市空间的创造过程。
一座旅游城市总是由旅游资源开发建成的若干旅游点,进而组成旅游线路,形成点—线—区乃至网络的线路结构。要使旅游者在城市旅游历程中取得正的、良好的实际感受,有赖于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的空间组织,形成最佳的旅游空间结构,这是一个综合应用规划学、建筑学、景观设计、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人体工学、行为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多阶城市空间创造。
旅游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宏观和微观方面。宏观方面,可以说涵盖了从旅游者到达城市的机场或车站、码头开始,直到整个游览期间所有去处和行经的线路的全部空间构成。其中重点是可游览的都市空间的构成和分布,赋予每个城市各自的特色。丹麦作家安徒生的故乡奥斯本在火车站游客可免费自取旅游地图,标志着旅游空间从这里就开始了。如杭州的旅游空间结构特点之一是围绕西湖的景点群外围被众多的酒店和沿湖公路环绕,而理想的状态是沿湖滨有基本连续的步行线路。这一步道的完成经过了殚精竭虑的构思:原来西湖湖岸曾被一些酒店用地占据,由于已有的建筑无法拆除,就在外侧加一条精美的堤岸绕过,用折中的办法实现了旅游线路的完整性。
综合起来,旅游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规划设计过程如下:
1.模拟旅游者的城市空间体验和收集问题
吴志强先生认为,影响城市旅游规划的有“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环境与交通、城市事件、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城市经营与管理水平、城市旅游资源”等因素。城市规划设计之于城市旅游,主要作用是:塑造城市特色与形象;营造旅游环境;统一城市旅游区强化城市旅游整体功能;创造城市旅游区;通过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配套提升城市的旅游价值;通过交通规划进行游线组织(市内)与区际联系;改造提升原有旅游区(点)的价值;旅游项目策划与空间布局。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宜游性”。模拟旅游者的城市空间体验和问题收集,是我们开展城市规划设计、营造“宜游城市”的重要前提。
1.1 模拟外来旅游者到本市的体验
模拟旅游者的现场体验,特别是外地旅游者的困境体验。比如,旅游者在火车站的方位感,交通换乘、如厕、取款的方便度,旅游者的安全感等。
1.2 模拟外来旅游者对目的地的陌生程度与信息获取难度
模拟外来旅游者到达目的地的难度,包括最终目的地方向、住宿选择、餐饮指南、交通换乘、交通方式选择、交通线路选择、各类服务价格等信息获取的难度,细心体验,发现缺项或不足。
1.3 调查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档次和消费需求
了解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旅游者的旅行目的,明确旅游者的消费档次和消费需求,分析旅游者的消费动机、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和主要消费结构。
1.4 模拟都市旅游者的恐惧感
对于旅游者,特别是初来乍到的外来旅游者,安全感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人员复杂地带,容易遭受诈骗、上当,自发形成陌生感、恐惧感。规划设计师要调查了解外来旅游者上当、受骗、“遭宰”的危险度即治安事件发生的概率。
1.5 模拟外来旅游者抵达下榻处的迂回程度
外来旅游者抵达最终目的地或下榻处的迂回程度与交通方式、资费成本和便捷度有直接的关联。规划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城市对外交通节点──汽车站、火车站、码头、机场,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链接效率、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直通性、通畅性和舒适度。
1.6 调查公共服务水准和价格
规划设计人员必须了解规划对象关于餐饮、住宿、交通、购物、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分布、服务水准和价格水平,了解供求情况、供求关系和本地居民、外地游客的反映、感受或意见。
模拟调研的方式可以单独或混合采取问卷调查、现场采访、网上调查、模拟体验、权重分析等方法,这是社会情况调研普遍采用的形式。
(To becontinued...)
【注】摘自《旅游规划与设计——旅游移动性》
【作者简介】
汪忠满工学博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博士,重庆市江北区环境保护局副局长
汪隽琪英国萨里大学旅游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理学硕士,《旅游新报》编辑部记者、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