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3-2 02: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农村里,男“嫁”到女家,总是让人有些瞧不起。在这些上女方家的“招女婿”中,也不乏吃苦耐劳、立志成才者。他们把别人的看不起作为一种向上的动力,要不了多久便脱颖而出了。他们不但把日子过到人前头去了,而且还盖了新房,甚至还当上了村干部。可也有极个别的上门女婿在村人的白眼中破罐破摔,不但没本事把家建设好,而且整天到处游荡,打架斗殴,更有甚者还偷鸡摸狗。西固区东川乡某村的倒插门女婿马无元,就是后者中的一个。他好吃懒做,不但让村人看不起,而且还被丈人丈母娘从家里赶了出来。
在困境当中,马无元决定通过发奋努力,在家里和村子里争得一席之地。于是,他决定借几百块钱买辆无牌子的黑三轮摩托(地老鼠)到西固城里去拉客挣钱。媳妇见丈夫有悔过自新的行动,便热烈的给予支持。两口子走东家串西家、挖锅头抛炕,凑了7百块钱。很快,一辆半新的地老鼠开进家里来了。一家人高兴过后,就陪马无元到村口的打麦场上去学车。学了半天,马无元居然能开上地老鼠跑了。按理说,你学会了开车,再去交警队考个驾照。在学与考的过程中,你不但驾驶技术提高了,而且日后的发家致富之路也会越走越宽。可马无元因为文化修养差,根本就没有要考个驾照的意识。不仅仅是马无元,西固的大部分摩的司机都没有这种意识。那个给马无元卖地老鼠的朋友给马无元是这样说的:根本不需要什么牌照和驾照!我们都没有这些东西,照样在西固城里赚大钱!你想想,西固城那么大,小巷巷、小路路那么多,他交警才几十个,他管得过来吗?马无元想想也是,他也到西固城里去调查过,那些黑摩的司机们都是这样说的。再说了,要考驾照不但要花钱,还要搭上时间,那猴年马月能发家致富呀?……所以,刚学会走路的马无元就想飞,刚在乡村麦场上能跑两圈的他,居然胆大包天把地老鼠开到西固城里来了。他拉的第一个客人偏偏要到大马路那边去,这不走大路肯定不行,再说了他刚跑车,这路也不熟呀。马无元的地老鼠刚开到大马路上,兰州市西固区交警大队岸门中队的交警小王就过来了,马无元心一慌,这地老鼠就不知道该怎么停下了,还险些撞到从左边驶过的一辆大卡车上。那卡车司机大骂:找死呀!马无元吓了一跳,他的地老鼠也吓的熄火了。交警火眼金睛,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新手,便对乘客说:为了你的生命安全,希望今后别再乘坐无牌照的车辆。见乘客心有余悸的走了,交警小王就帮马无元推车,把地老鼠推到路边上后,小王让马无元出示驾照,并说要是没有驾照按规定必须要扣他的车还要罚款!马无元傻眼了,从早上到中午了,1分钱光阴没挣上,身上连碗牛肉面的钱都没有,哪有钱交罚款呀?小王见马无元愣住了,就乘机向他宣传交通法规:无照驾车,罚款两千、拘留15天!小王见马无元确实是农村来的,再加上是新手,就想起了中队长权立的话:对于初犯,以教育为主。小王说:这样吧,我不处罚你了,但这车必须得扣!因为,你开着它上路太危险了!这时候,几个黑摩的开到了小王身边。其中一个对马无元说:兄弟,别怕!你吃不上饭才出来挣点钱,容易吗?……他们这么一吵吵,这马无元胆壮了,这腰也直了,那二求话也就冒出来了:就是,老子还没有挣上1分钱哩……围观的群众也说:是啊,这些交警不干正事,这街上到处是小偷不去抓,反来管凭力气吃饭的小老百姓……
权立中队长接报后,带着同事前来增援小王。权立了解完情况后发现,黑摩的司机已经把他们围上了,再加上不明真相群众的声援,要是硬扣车会有问题出现。权立心平气和的对马无元说:你刚学车就把车开到了大马路上,多危险呀!你不为别人的生命着想,也得为自己的生命着想吧!这样,念你是初犯,今天你写个保证:坚决再不把车开上马路了!我可以不处罚你……马无元写完保证后,找了个有驾照的人就把车开走了……
权立化解处理完这场危机的3天里,马无元又几次把地老鼠开到大马路上拉客,第2次被交警从轻罚了50元,第3次正拉人时,又被交警撞了个正着。马无元占着黑摩的司机们给他撑腰,破口大骂执勤交警,中队长权立一声令下,在马无元搬来援兵以前,迅速的把他的地老鼠扣到了岸门交警中队。第二天,马无元的媳妇来了,她对权立保证说,再不让男人上路了,她要卖了车还帐。权立告诉她:行,既然你要卖了车还帐,我放车,1分钱也不罚你!但是,马无元把我们的警察当众大骂、侮辱了3次,让他亲自来给小王他们认个错,这事儿就完了。马无元媳妇千恩万谢的走了。当天晚上,也就是2003年8月19日的晚上,在马无元的家里,两口子又为是否跑车的事发生了口角。男人要继续跑车,女人不让跑,说你这是犯法。第二天早上,两口子又为这事打起来了。老丈人过来拉架:你这个窝囊废,挣光阴起没本事,打人起厉害,你还是个男人吗?丈母娘也骂他不是人。马无元大怒,三下两下砸烂了锅锅碗碗说:老子不活了!让交警欺了不说你们也欺老子!老子活的够够儿了!媳妇见男人把家里唯一的财产砸了,气更不搭一处来:你去死吧!你这样的男人有你不多无你不少……马无元一下子冲出了家门……

2
1967年1月27日,权立出生在兰州一个工人家庭。85年高中毕业后,招干到了西固交警队工作。从85年到2003年,他都是一线的交警,他兢兢业业在马路上站了整整18个年头。后来因为在工作上的突出成绩,被提拔为岸门交警中队的中队长。中队长虽是个股级级别,但仍然是一线交警。他和战友们一起站岗、执勤,和其它交警不同的是管了一个中队的人,多操了一份心,如此而已。但是,他比过去更忙了,常常忙的不着家,也顾不上家。他父母都是万里机电厂的工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企业效益还是不错的,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企业效益下滑,二老虽然正常退休了,可那点微薄的退休工资只能够个伙食费。再加上他俩个姐姐的家庭经济情况也不是太好,这个时候的权立实际上就成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了。他还是个孝子,一有空闲时间就带着当护士的漂亮媳妇和儿子去看二老。当然了,他的空闲时间是有限的,能和老人吃一顿饭那是他最幸福的时刻了。但好多情况是,刚端上饭碗就来命令和电话了,不是队上有要紧事儿了,就是发生交通事故了。电话就是命令,接下来就是行动,他饭碗一推就走。老母亲不忍心:你把这碗饭吃完再走不行吗?老父亲最能理解儿子了,忙替儿子解围:出车祸了,人命关天的事,吃完一碗饭,那黄花菜都凉了。妻子也能理解他,悄悄的在他兜里塞上两个鸡蛋:去吧,小心点……
2003年8月20号下午两点钟,正在十字路口站岗的权立收到了中队执勤民警小李的求助电话,说前天扣的那辆地老鼠车主马无元到了,非要见小王和中队长不可。权立一想,昨天他接待过这个马无元的媳妇,针对马无元家非常困难的实际,他明确表过态了:只要马无元给辱骂过的交警小王他们道个歉、认个错,他不但不处罚马无元,而且还可以把车还给他们去卖掉了还债。今天马无元来了,他应该去开导开导这个蛮横无理的小伙子。他甚至还想帮帮这个马无元,他想好了,如果马无元非要跑车,他准备自己掏腰包让他考驾照,而且还打算亲自给这个马无元当一回教练,陪他练练车,给他讲讲安全常识。临走时,他对小王说,如果这个马无元在认错了,我看这事儿就算了吧!小王气鼓鼓的不说话。权立就又开导说:这个马无元也不容易,家里穷的一羊皮拉不起个柴花子,我们放他一马吧!反正,他再也不开地老鼠了。小王只好说,我听中队长的,但是,我不去,我懒的见他!我见了他就想抽他!权立说:也好,你在这盯着,我一个人去!
3
回到中队后,权立就觉得这个马无元有点不对劲。马无元黑着脸蹲在中队值班室过间里的墙角处不说话,左手握的紧紧的,好像攥着个什么东西,右手旁放一个2.5升的白色塑料筒。这个塑料筒里装的啥东西呢?……不好!是汽油!当权立感觉到白色塑料筒里是汽油时,马无元想干什么,他已经清清楚楚了。幸亏小王没有来,要不然这个马无元可能会做出过激的事情来!转念一想,权立吓坏了:要是在这小小的过道里点着火,这里的4个门全是木头的,里边值班的小李和对门运管处上班的工作人员全无路可逃。因为是1楼,前后的窗户上都装着钢筋护拦,一旦着火,过道是唯一逃生的通道……为了战友和对门运管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为了中队这唯一的房产,必须把马无元的塑料筒夺过来,扔出去……
权立意识到这一切时,马无元站起来了。他说:好呀,姓王的没来你来了,死个中队长,老子也够本了!马无元的话音未落,权立一个箭步上去夺过塑料筒扔到了院子里。马无元疯了一样的扑出门去把塑料筒抢到了手,然后把汽油从自己头上浇到了脚底。权立都没有顾上喊里屋的战友一声就扑上去了,他怕马无元再冲过来点着房子,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马无元果然冲过来了,权立迎上来堵住了马无元,把他推后了7、8步。此时的马无元已经打着了左手里攥着的打火机,同时他用右手卡住了权立腰间的皮带。顷刻之间,两个人变成了火人。权立来不及甩开马无元了,他痛苦的大喊小李:快抱被子……
小李等人用被子裹住了权立,也裹住了行凶的马无元。可是,一切都晚了……
小李他们用警车把权立和马无元送到了就近的兰化职工医院抢救……
兰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应德赶来了,他让院方马上联系上海、北京最好的烧伤专家来兰州,抢救英雄的生命。当然了,凶手马无元也要全力抢救!费用由市公安局和交警支队承担……
权立的战友们来了,他们向死神呼喊着:放我们的好队长回来吧!我们舍不得他这么年轻就离开我们……
权立的父母来了,老父亲老泪纵横:可千万不能让我这白头子(白发人)送黑头子(黑发人)呀……
权立的妻子李小利来了,她已经哭的昏厥过去了……
5天后,凶手马无元抢救无效,死亡;7天后,权立苏醒过来了……
权立除头部外,全身90%以上的皮肤全烧焦了,那时的警服是化纤的,那化纤焦炭像铁饼一样嵌在了权立的皮肉里……
省上的医疗专家对又来探望权立的兰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应德和权立的家属说:他能醒过来,是一个奇迹啊!

4
权立是醒过来了,可他后悔醒过来啊!首先是疼痛难忍,其次是奇痒难捱呀。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他全身(头部除外)上下的皮肤全烧焦了,烧化了的化纤警服焦炭像铁板一样嵌入肉里,形成了高低不平、炭黑般的奇怪皮肤。医生的治疗办法是:一块块的把表皮揭去,然后植入新皮。可权立头部除外,别的地方没有好皮可割,怎么办呢?68岁的老父亲勇敢的爬到了手术台上。医生决定把老人的整个脊背皮揭下来,植到权立的身上。要是一次性揭下来,再蒙在儿子权立身上也好呀,两人都疼痛上一次就够了。可是,这是一个残忍的漫长的过程,权立身上的焦皮得一次一次的割,新皮也得一次一次的植。这个一次一次的间隔究竟是多长呢?在植第二次新皮之前,第一次的新皮必须得基本上长好。那么,这个“长好”最起码得7-15天。这是正常人的情况,可权立已经属于不正常的人了,他的免疫力已经很差了,所以,感染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这就注定了老人的痛苦不是1次,而是若干次……多么坚强的老人啊!多么伟大的老人啊!为了儿子的生命,他竟然付出了自己整个背上的皮。而这还远远不够,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痛苦,老人背上的皮给儿子了,他背上的新皮也长出来了。可是,就是这个新皮,还搅的老人寝食不安呀!那新皮虽然在他背上了,可仿佛不是他的似的,由此还给老人带来了不少后遗症、并发症。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应德知道这种情况后,马上把老人又送进了医院。王副局长说,老人的身体是为了救我们的交警而弄坏的,所以,我们要把老人的身体恢复到从前。住院、检查、治疗所需的花费,都由我们交警支队负责。老人激动的热泪盈眶:可权立是我的儿子呀!我怎么忍心让公家一次又一次的掏钱呢?王副局长说:是啊,他是你的儿子不假,可他也是我们的优秀交警啊!他是为了保护战友生命和国家财产才负的伤啊!
再回到植皮这个问题上来,老人付出了多少痛苦,我们先放一放。我们再看看权立这新皮怎么植上去。在植新皮之前,剥掉那块焦皮还不行,还要把那肌肉给刺激活了。活了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要流出血来!这流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权立的皮肉经过烈火的炙烤,那表皮都熟了,所以那血就很难出来。怎么办呢?医生先想办法把那肉上的血扎出来,然后贴上纱布,过一阵再强行撕下来,如此反复,至到那血肉彻底活了后,再把剪成2、3毫米大小的肉皮撒上去。尔后包扎、观察,待新皮长出来后,再植另一块……在植皮的过程中,打麻药是肯定的,可是,那是活生生的皮肉啊!没有钢铁般毅力的人,怎么能忍受住如此撕心裂肺般的痛苦呢?
这还不够,老父亲的皮是植到他身上了。然而,这才植了5分之1呀,下剩的5分之4怎么办?有办法,就用权立的头皮植,那头上的皮是有限的啊!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啊!不要紧,1次不够就割3次、5次,或者10次8次……每半个月割头皮一次,植身上一块,直到割够植够了为止……
这个艰难而又痛苦的过程持续了整整3年!
这个漫长的、疼痛难忍的3年,权立是怎么过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持他走过了这个漫长的岁月呢?
他说,首先是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心给了我活下去的信心。权立指着墙上的空调说:你看,那是去年我们的李(晋生)大队长亲自来给我装上的!旁边的李晋生大队长接上说:那是我装的呀?那是王副局长(王应德)下的命令,是我们大队装上去的!
其次是为了报答父母!权立说这句话时,哭了:老人养了我不说,还受那么多罪救我……
第三,为了我妻子(李小利)和儿子……权立一字一顿的说:为了报答他们,我准备把这种苦难再忍受一次!……最后他告诉我们,支队为他已经支付了近百万元治疗费了……
李晋生大队长说:权立,别说这些了,你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你说的对,为了关心你的人和爱你的人,你都得继续坚持下去!李晋生又对我们说:他现在的情况还很糟糕,一是怕热,因为新植的皮肤没有毛孔,该排的气、汗排不出来。二是浑身奇痒,还不能抓,一抓就破,破了就感染。三是生活不能自理,如上厕所、走路等等,都需要有人照顾……

5
权立的妻子叫李小利,是那种小巧玲珑、人见人爱的女子。她原来是某医院的护士,她特别喜欢护士这个岗位。为了照顾丈夫,她离开了医院,离开了和她亲如手足的姐妹们。3年前那个厄梦开始的那一天,她就发现医院的护士们没有办法护理她昏迷中的丈夫,尤其是端屎倒尿的工作,那帮漂亮护士们居然是手忙脚乱,有时甚至束手无策。她提出由她专护失去知觉的丈夫。市公安局副局长王应德感觉到,这确实是照顾英雄的最好方法。他想,先给她请假让她过来护理,等权立醒过来时,他在协调把她调到权立的身边,专门护理他们的英雄。后来,权立确实醒过来了。王副局长高兴的说,我们的英雄能醒过来,全是她这位英雄妻子的功劳。她说她没想别的,她只是怕她们(护士)笨手笨脚,伺候不好她的丈夫。权立醒过来后,王副局长真的把她从医院调到了丈夫身边,她的工资、奖金,一切的一切,都由交警支队承担。在没有正式确定这件事情时,她希望能一天24小时守着她的丈夫。可真到了如愿以偿的这一刻,她这心里就空荡荡的了。这意味着,从这一天起,她将永远陪伴在一个残废人的身边了。她将离开她可爱的护士岗位了,将告别她朝夕相处的同事们了。虽说都是护理,但护理别的病人跟护理自己的丈夫完全是两码事。在她工作的医院里,她的任务是给病人发药、打针,观察病人的情况。现在不同了,在护士正常的工作之外,她要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还要忍受丈夫疼痛难忍时无端的火爆脾气……
说起她这3年来的心路历程,那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她经历的“痛苦”绝对不亚于权立的痛苦。权立的痛苦来自皮肉,而她的痛苦来自内心。皮肉的疼痛有时用外力和别的方法是可以排解的,而心灵的痛苦则是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减轻的。
但她听到她心爱的丈夫出事了时,她可以说是连滚带爬跑到医院的。医院护士不让她见丈夫时,她就感到丈夫的前景渺茫。她恳求说,我也是护士,你就让我进去看他一眼吧!护士禁不住她的软磨硬泡,就让她进去了。从此后,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病房,再也没有离开过丈夫。在丈夫昏迷不醒的7天时间里,她终日看着丈夫全身被烧焦了的皮肤泪水汪汪,她感到丈夫很有可能是醒不过来了。她查过资料,像丈夫这样的重度烧伤病人,能活过来的机率只有千分之几。但是,她没有放弃努力。她知道,只要丈夫的心脏还在跳动,她就还有希望。她决定就这样守着丈夫,在丈夫的心脏没有停止跳动之前,她就要坚持下去。好在她系统学过护理,所以,怎么伺候病人,如何让他干爽、舒服,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以这么说,她为此付出的比20个护士付出的还要多。她的真诚感动了天,也感动了地,经过了艰难的7天7夜后,他终于醒过来了。……可是,很快她就发现,他醒来的有点早了,如果他能睡上一年或是两年,那该有多好呀!因为,她受不了他接受治疗时那种几乎是撕心裂肺般的疼痛,……他痛她也痛,丈大哭她也哭……她好不容易才捱过了丈夫植皮的那段日子。
丈夫的皮植好后,第一次取掉绷带后,她吓傻了:这是人的皮肤吗?坑坑洼洼不说,还青一道、红一道、紫一道的……用惨不忍睹这个成语来形容丈夫的身体,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这还是我英俊潇洒的丈夫权立吗?他那白晰、结实、健美,一次次令我心动的躯体哪里去了?难道从此后,我就要陪伴着这样“魔鬼”般躯体的人过一辈子吗?……曾几何时,她为丈夫骄傲过,自豪过,也曾在姐妹们那里昂首挺胸走过……可现在,这一切感觉都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这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呀?
这中间,也有好事者给李小利介绍过对象,都让李小利给挡回去了。好事者不明白:你傻呀?过去你找权立,因为他英俊潇洒,还1米8几的个头,现在他有啥!也就是你,要是别人,一看到他那身子,早就吓死几回了!李小利打断了好事者的滔滔不绝:别说了,别说他已经站起来了,象孩子一样能走路了,他就是成了瘫子,我也不离开他!好事者还不死心:你脑子进水了呀?那瘫子的身子还能看,他有啥呀?你才30岁出头呀,好好想想吧!李小利调头就走:我的事你别管!
回到病房后她也想,是啊,我为什么就没有想过要离开他呢?
她想了好多,首先她想起了他为了战友的生命而奋不顾身的扑向危险……这样的壮举,别的人是做不出来的!只有他,我的男人,他才能有这种勇气。
其次,他想起了可爱的儿子。儿子是她们爱情的结晶,如果她离开丈夫了,那儿子该怎么办?
第三,她想起了他爱她的点点滴滴。一次,她值夜班,因为忙忘了吃晚饭,他在晚上10点钟下班后居然骑摩托到30公里以外的医院给她送饭;那年她过生日,他竟然在执行完任务的第二天凌晨3点钟到家给她补过了生日……类似这样的事例,在她们的爱情道路上究竟发生了多少,她数也数不清楚。现在,他残疾了,我怎么可以扔下他不管呢?
最后,她想起了年迈的公公婆婆,为了救丈夫,老公公还忍受煎熬把背上的皮全割了下来……还有关心她们的王应德支队长、李晋生大队长和她丈夫的战友们,以及亲朋好友们……如果我离开了他,我怎么面对他们,怎么面对这个社会?……主意一定后,她理直气壮的对又一次上门来“挑拨离间”的好事者说:再要提这事,我们的关系从此一刀两断!
从这天开始,那些好事者们彻底的和她一刀两断了。
如果说失去朋友是一种痛苦的话,那么,她朋友之外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譬如说吧,丈夫那疙疙瘩瘩、残不忍睹的皮肤时常发痒,他像猴子一样抓耳挠腮,到处乱抓,抓轻了,仿佛那新植出的表皮很厚,一点作用都不起。抓重了,那麻烦就跟着来了。那皮肤好像不禁抓似的,烂了。已烂就感染,已感染就会影响整个后期治疗。为了减轻他的痛苦,有时她就替他抓挠。轻微的痒痒时,他装着很舒服、很惬意的样子,这令她很是欣慰。可那痒痒加重时,他就摧促她重点!再重点!……不能重呀,再重就抓烂了!……他实在忍不住了时,就冲她发脾气,甚至摔东西……每当这种时候,她就逆来顺受,比交警做的还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为了尽量的不让外人知道她们两口子“打架”的事儿,也为了减少兰州市交警支队的治疗费支出。在3年后的1天,她突然向医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要出院,在家里治疗!医生说:前期治疗以植皮、恢复身体机能为主,这基本上结束了。后期治疗以身体体质恢复和休养为主。到家去治疗……当然了,在家里你伺候起来肯定方便,必如吃饭问题,他想吃什么你就能做出来。我们商量一下再定吧!
她想,在家里关起门来,她们怎么“吵”别人是不知道的。同时,伺候他饮食起居确实也方便。另外,在住院的3年时间里,国家已经为她丈夫支付了近1百万的治疗费。在家里治疗,肯定能减少一部分治疗费的支出。她是那种敢想敢做的人,她要决定了的事,任凭什么力量也是把她拉不回来的。……经过她的努力,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现在,家就是医院,卧室就是病房。她呢,既是护士、医生,又是丈夫奇痒难忍时的“出气筒”。对此,她无怨无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