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的楷书练得差不多了,怎样由楷书过渡到行书?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3-2 02: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有硬笔书法学生问:硬笔的楷书练得差不多了,怎样由楷书过渡到行书?


硬笔楷书虽容易识别,但由于比较呆板,且书写速度慢,不宜用于记录等快写场合。
硬笔行书由于笔法张扬,能够体现书写者个性,又容易辨认,且流畅自然,得到许多人的认可。也正是如此,行书优于楷书。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硬笔行书呢?

很多人说行书是楷书的一种快写,对于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行书的确很多都是以楷书的模样把字写得更快,但是行书却仍然有自己的法度。

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楷书要一笔一画的写,行书增加了笔画连写,有的改变了笔画顺序或进行了合理的减省。因此由硬笔楷书过渡到行书,主要注意笔画连写、改变笔顺、合理减省,以及合理借鉴草书即可。

笔画呼应:行书的行笔速度比较快,故而为了增加笔势,需要以笔画间的呼应来达到。所谓牵丝说的便是这个。但牵丝只是一种意识,并非是有意为之,若故意提笔体现,则本末倒置了。

行书行笔时要手指灵活,笔画要上下左右相互牵连,行笔迅连,笔势圆转互相呼应。笔势呼应的方式有三种,一为钩挑呼应,二为牵丝相连,三为笔画合并。
1.钩挑呼应
钩挑呼应,指上一笔和下一笔之间的钩或挑相互牵连,看似中间断笔,其实动作连贯,也叫笔断意连。(下方字例训练)

2.以牵丝相连
牵丝相连,是指上一笔和下一笔之间以一根细丝相连。这根细丝不是点画,而是随手带出来的,要细,要轻,要圆,要活,要自然。用牵丝相连,笔势更加连贯。但牵连不要过多过长,否则满纸牵丝,干扰了笔画的清晰程度,缠绕混乱。(下方字例训练)

3.笔画合并
笔画之间距离大时要笔势呼应,以牵丝或钩挑相连,是虚连。笔画合并,是把邻近的上下或左右的两笔或者更多的笔画直接连成一笔书写,是实连。
这实际是减省了笔画的起笔收笔,将两个或更多的笔画直接合并在一起书写,十分简便快捷。(下方字例训练)

适当缩短行笔,以及调整笔顺:楷书的行笔有一定的长短比例,而在行书中则可根据字的需要,可以将笔画写短,增加行笔的流畅性,更易于下一笔的连带,适当调整笔顺也是如此,增加了行书的连带性。(如下图字体)

疏密相间:行书的很多地方并不和楷书一样,不一定要平分笔画(均间),反而疏密有致更加能衬托出行书的韵味。疏密相间拉开了疏和密的对比,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城”左密右疏,而“犹”字左疏右密。

变直为弧:所谓变直为弧便是把一些本应写方折,有一定顿挫,棱角分明的地方写成弧线,这样将显得更加的灵动。如“勿”字,方折处直接以弧线转过,流畅自然。又如“仰”字,横折钩直接写成一小圆圈状,极大的加快了书写速度。

欹正相间:“欹”则指的是体势欹侧,跌宕起伏,而“正”则指的是体势端正,中心平稳。行书比较活泼跳动,故而常常打破楷书中的严整端正的结构特征,在奇险中能够找到一种平稳,给人以更高的一种审美感受。

增加“部件”的训练:何为“部件”,也就是字中连在一起的部分,这样便更好进行系统训练,而并非要每个字都练一遍,当你掌握了常见的各类“部件”后,再用上述技巧将间隔部分合理连带,那么行书的基本字体结构就完工了,然而还没完,还需要增加对段落和通篇的训练,以增加字与字之间的行气。
常见“部件”有“二”,“三”,“两连竖”,“三练竖”,“三连撇”,“三点水”,“四连点”等等。

硬笔行书的练习,绝不会比楷书的少,仍然有很多需要注意和训练的法度。只要坚持合理的运用以上方法训练,相信各位硬笔书法爱好者必能笔走游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