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孩子学英语被问“怎么这么晚?” 被起跑线上支配的恐惧到底来自哪?!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21-3-8 08: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把孩子的成长看成一场马拉松,上小学的那天,通常被看成是真正的起跑。而实际上,在“发令枪”响起之前,明里暗里的,那些各自铆劲儿、你追我赶的“抢跑”早已开始。







公立幼儿园大班



消失的半个班孩子去哪儿了






直到现在,赵静楠还总叨叨:“女儿就是被‘唐宋八大家’给害的!”






在全市公认最难进的私立小学那场入学面试中,女儿听懂了英文儿歌并复述出来、答对了用英文出的数学题“13+13=?”,又对出了“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的后三句,最终,被“唐宋八大家是谁?”这道终极难题给问住了。






录取名单中没有女儿的名字,赵静楠感觉挺委屈,她在一个“幼升小妈妈群”晒出了自己的经历,并忿忿道:“反正我女儿基础好,到哪儿上都行!”






在天津,这样的私立校数量极少本就奇货可居,其极低的录取率和剑走偏锋的选拔方式,并不让人觉得稀奇。而赵静楠列出的“一个6岁孩子的学习清单”,才真正在群里引起了“惊涛骇浪”:










清单一出,家长们炸锅了,一个关于“孩子上学前到底该学多少东西”的讨论从线上一直蔓延到线下。






有人吐槽私立校招生尽是“猫儿腻”;有人调侃:“这孩子都学这么多了,还需要上小学吗?”而更多家长则在讨论中达成了基本共识:别人家孩子的起跑线早就画到前面去了,再不送孩子去各种班提前学些本事,等上学就晚了!






陈雪就是在参与了那次激烈的讨论后,第二天果断跑去孩子的幼儿园,把大班给退了。






事实上,陈雪早就琢磨着让孩子去学点什么,“幼儿园成天就是玩,热热闹闹,孩子也挺高兴,可什么都不学。”但孩子倒是挺喜欢上幼儿园,每天都惦记着和几个班里的好朋友一起玩,因此陈雪一提要退园,孩子就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






这是一所口碑不错的公办幼儿园,两年前报名入园的紧张情景陈雪还历历在目。当时她找到身边所有好友一起帮忙秒杀,还是不放心,又在网上找了“代秒高手”。最终还是“代秒高手”抢到了那个珍贵的入园名额,陈雪喜出望外,付了5000元代秒费觉得“挺值”。






一颗心刚踏实两年,又悬到了喉咙。就在陈雪犹豫要不要退园的时候,班里提出退园的家长越来越多,起初四五个,这几天已经有将近半个班的家长都明确表示,大班不在幼儿园上了。






这样的情况出现在很多公办幼儿园。教育部门明确规定,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一些家长便会退园去各种各样的学前班。一位园长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每到大班孩子就会减少,以往会把两个班合成一个班上课,今年得合3个班才能凑齐一个班。”






5岁学英语被问“怎么这么晚?”






和陈雪一样,林岚感觉像是被卷入一股巨浪,背后好似有一股力量,推着自己不得不跟着大家一起跑。






变化是从朋友圈开始的。她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相熟的家长开始热衷于晒孩子的“战果”:“孩子能用英语对话了!”“能背好多首诗了!”“20以内加减法全会了!”……一个个惊叹号,敲击着林岚的心。






还有3个月女儿才满5岁,林岚一直希望“孩子快乐就好”。此前她也注意到,教育部和天津市教育主管部门都有规定,严禁小学、少年宫、社会团体及社会培训机构等举办学前班,认为过早强化小学知识,对学龄前一年的儿童来说是违背成长规律、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做法。






直到一次和女儿幼儿园同学的妈妈的一段对话,深深刺痛了她:“别的孩子都提前学,就你孩子不学,将来上学跟不上,她能快乐吗?家长这样对孩子负责吗?”






两个反问句让林岚几乎一夜未眠,和丈夫商量后,他们决定先给孩子报个英语外教班,“主要还是让孩子先喜欢英语”。






来到一家规模较大的全国连锁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林岚一上来就被问懵了。得知孩子5岁,老师立刻问:“怎么这么晚才来,别的孩子都学了两年了?”






事实上,培训老师的话并非危言耸听,去年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英语学习现状及趋势白皮书》调查显示,有近七成儿童在5岁前就开始学习英语。















她很快意识到,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另一家培训机构,她和丈夫一起试听了一节外教英语课,发现班里的10多个孩子几乎都在5岁左右,已经学了一整个学期,26个字母全都学完了。她有些茫然,“起跑线一再被提前,到底什么时候才不会落于人后?”






了解得多了,林岚感到越来越焦虑,她发现,被明令禁止的学前班,其实都改头换面变成“素质教育”“艺术培养”“创造力训练”等名目,实际学的都是小学那些课。






那些口碑最好的,一般是依托市区少年宫等有公办背景的培训机构,老师比较有经验、懂教育规律、教学比较规范。然而,这样的学前班,基本上都要提前一年以上秒杀,报名和录取比例能达到10∶1;最火的甚至需要提前两年就报名,先秒杀预备班才有资格上学前班,也就是说,从幼儿园中班起,就要开始上每周一次的学前班的预备班。






因为社会需求太过旺盛,不少社会培训机构看到了“商机”,纷纷打出“特色教育”“幼小衔接”的旗号开班招生,还有的找一两个老师就在居民区租个民宅开课的。











△上海某早教中心现抢购潮 家长凌晨3点排队报名






林岚没想到,连自己家小区底商里的民办学前班也“火得不行”。年初还一个月1400元,现在已经标价1600元每月,还不包括校服等其他费用。因为报名人多、地方小,每个班已经由一开始承诺的25人,增至28~30人。有家长跑去理论,“除去寒暑假,一共才上8个月课,凭什么还要花280元买校服?”负责接待的老师回答得更加干脆,“这是规定,您不同意可以全额退费,您后面还有几十个家长排着队报不上名”。






林岚立刻把钱交了,甚至没顾上问清楚,老师有没有教育教学的经验,上课到底都学些什么。她反复对记者说,“孩子总算跟着老师能学点东西,我的要求真不高,上小学能跟得上就行!”






老师:小学知识提前学


优势会很快消失






给4岁多的儿子报名学而思的数学课时,崔然眼前全是自己刚上小学时的情景。她甚至记得,那是第一节数学课,老师出了几道50以内加减法的题,结果班里很多同学都喊出了答案,“当时我呆住了,因为都不会,挺自卑的,后来一直也不喜欢数学。”






她担心儿子遗传了自己“数学不好”的坏基因,决定让孩子“笨鸟先飞”,“不是非要考第一,千万别因为成绩不好对自己失去信心。”






生怕孩子跟不上,是一种极易在家长之间传递的焦虑情绪。很多家长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不是我们非要上,而是其他人都上,我们没办法不得不跟着上”。






天津市岳阳道小学教务主任回丽梅注意到,在每一年新生入学后对学生基本能力的摸底中发现,“什么都没学过的孩子,确实非常少。”这种趋势,近几年越来越明显,“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她认为家长对幼小衔接最大的误区在于,只盯着知识的学习,“有的认为上了学前班孩子就能成绩好;有的担心,班里孩子都提前学,老师上课就讲得很快,不提前学就跟不上。”






做了20多年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工作,回老师认为,那些提前上学前班的孩子,因为已经学过了小学的知识,“确实在一开始会容易得高分,因为低年级知识以记忆为主。”但这种优势保持的时间并不会太长,“最多到三年级,优势就不再了”。






事实上,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是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要“问责”的重要内容。回老师解释说,小学一年级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课程标准上课,“哪个知识点教多长时间,都有科学的、严格的规定,不可能出现因为一部分学生学过,老师就不讲了或压缩课时的情况。”不仅如此,学校把开学第一周作为适应周,放慢速度,让孩子一点点了解学校、适应小学的作息等。也就是说,任何零基础的学生,很短时间内,就能跟着老师快速适应。






她也见过太多会写字却不会拿笔、会拼音却发音不准的孩子,甚至还有的很早就出现厌学倾向,“往往就是启蒙教育不规范造成的。”回老师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早期教育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可往往大家只关注提前学了多少小学知识,却忽略了更关键的规范和习惯”。






新生入学,她往往要花很长时间纠正孩子们写字的姿势,“很多培训机构只是让孩子能写字,却不关注基本能力的训练。”而写字姿势直接关系到孩子后续的学习能力,也与视力直接相关。此外,还有字的笔顺、拼音发音的准确等,都是很重要却极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比分数重要得多的,是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北师大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校长杨军红指出,总有一些孩子因为提前学了小学知识,觉得自己都会了反而容易上课走神;还有的课外培训班,要求家长坐在旁边一起听课做笔记,让孩子始终对家长有依赖,“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孩子在低年级养成课堂专注力的好习惯,将来到了高年级会后劲不足”。






在这场谁也不敢松懈的人生赛跑中,单纯的知识,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杨军红说:“对规则的敬畏、习惯的养成和健全的人格,可能才是人生真正的起跑线。”











即便如此,家长依然趋之若鹜,那么,到底谁制造了家长的焦虑?该如何破解?


央视评论




5岁孩子起步学英语,被质问“怎么这么晚?”一句话让所有的家长恐慌,也让“超前教育”有了几分悲壮的色彩。强调早教或许没有错,但多早才算早?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难道就是把起跑线一再提前吗?


起跑线的恐慌 有违成长教育规律


时下的中国,没有什么比教育更受家庭的重视,许多的家长都希望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成才的目标。有许多家长认为,要让孩子出类拔萃、超人一等,就必须早起步。因此,市场化的教育培训机构一片红火,早教的时间也一再提前。本来应该是玩泥巴、数星星的年龄,学龄前孩子却常常游走于各个兴趣班、培训班。家长也常常对于孩子认得多少字、学会多少单词、懂得多少数学引以为豪。这样做,真的是从教育规律出发吗?







更为严重的是,伴随着“超前教育”的心态渐渐普遍,中国教育整体呈现了“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的趋势。在幼儿园的年龄,本应激发对这个世界的广泛兴趣,本应学会怎样注意卫生、如何洗一块儿手帕、如何与小朋友友好相处,而许多的孩子却把时间用在了超前学习小学低年级课业上。到了小学阶段,又急匆匆上各种培训班,恨不能把中学阶段的知识都装入孩子的头脑里。我们中学阶段的知识水平,在许多层面都大大超越了发达国家同年龄阶段的传授范围。







就这样一路抢跑进入大学,孩子们身上的不足才渐渐显现。许多孩子不会照料自己的生活,甚至把脏衣服打包寄给父母洗的新闻也常常发生,更多的孩子未学会如何适应集体生活,与寝室同学频频发生矛盾。很遗憾,大学生要回炉去补习幼儿园阶段该学的事情:照料自己、良好的生活作息、与他人相处等等。


过分焦虑 让孩子的成长变成家庭之间的博弈


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被很多家长奉为培养孩子的信条,过分恐慌与焦虑中,“超前教育”的做法违背了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让孩子的成长变成每个家庭之间的博弈。这样做毫无疑问,不是加快了孩子成长成才的进程,而是拔苗助长。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和支撑,而良好的家庭教育必须以家长理性教育观为必要前提。如果家长总是被“起跑线恐慌”的思维驱使,急功近利地“催熟”孩子,就势必会打破孩子正常的生长曲线。到头来,只会让孩子的负担越来越重,让成长的阶梯错乱,让成才的步伐渐趋迟缓。







加强对课外学前培训机构监督管理


市场化的早教机构舆论混杂,推销人员口若悬河,常常也会让家长陷入恐慌之中。“五岁学英语,怎么这么晚”的质问,更多的是一种推销的技巧。当然,这背后若无家长“起跑线恐慌”的驱使,再多的推销也无济于事。家长反躬自省的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课外学前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以保证其良性、有序发展。


有句话说得好,“早荣未必是荣,晚达未必不达”。都说“百年树人”,成长成才这件事千万急不得,须慢慢来。家长应把眼光放长远,尊重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每个孩子终会成才!










请尊重教育规律!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等、西湖之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3-8 08: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尼玛,大学毕业20多年后,发现小学都考不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1-3-8 08: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