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死后我们将住在哪里?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3-9 03: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未来的某一天,为了人类的的生存,我们也许不得不离开地球,即使这颗星球是如此的适合我们的生存繁衍。我们都知道,这颗巨大的蔚蓝色星球不会是人类永远的庇护所。总有一天,我们会面临一个威胁。这个威胁可能引起一场世界性的毁灭事件,而人类可能就包含其中,但如果人类成为一个分布众多星球的物种,这将有利于维持人类的生存。正如已故的史蒂芬霍金所说:在未来一百年内,规避在地球上发生的灾难是非常困难的,暂且不说之后的一千年、一百万年。人类不应该将全部子孙放在一个摇篮或一个星球上。



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点发生全球性灾难的可能性是很高的,而成为在众多不同的星球上生存的物种将是最好的选择。很多科学家认为这应是我们越早实现越好的事情,但是,离开地球我们去哪里?为了更好的离开地球,我们需要航天技术上的巨大进步,穿过银河系到达一颗我们想要去往并移民的遥远的星球,这必将不会是一场短暂且容易的旅程。以距离我们最近的半人马座a星为例,它距太阳系约4.3光年。即使我们能够建造一艘足够大的宇宙飞船来运载很多人,保证他们长时间存活并以相应的速度发展新地平线工艺到访冥王星。追溯到2015年,我们达成了约每小时36000英里的速度,但仍然花了七万多年的时间才到达冥王星。



所以,为了能够探索银河系,搜寻地球的替代星球,我们需要推进系统、航天器可持续性以及生活维持技术等方面的距大突破。在人类甚至能够设想飞向未知领域之前,在离我们家园更近的我们的太阳系中寻找应该是最好的选择,直到我们实现更大的技术性提高。在企图星际航线之前,排在首位且最为明显的尝试移民的地方是火星。这颗赤红色的星球已经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点很多年了。由于这样的一个事实,即:关于太阳系中最友好的居住地是地球,且居住在这颗红色的星球是不会容易的这一观点存在争议。火星上的地表条件与人类的理想条件相差甚远,并伴随大大降低的气压环境。



尽管火星只有0.1%的氧气,难以置信的低温以及永恒的辐射,在火星殖民也是有可能实现的。火星殖民当前需要复杂的设施以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居住在人造的环境下,我们将不得不依赖于我们的科技以保障生命,伊隆马斯克和他的SpaceX公司正在准备一项火星载人航天任务,这或许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将火星殖民的幻想变为现实。马斯克已公开谈论到他的梦想,也就是,在这颗红色星球(火星)表面筑建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并以此增加人类的生存几率。一个可能的长期选择是试图改造火星,使火星表面与火星气候更加适宜人类居住,让火星变得可殖民。然而,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源,并且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会花费成百上千年。以当前的技术水平,我们也许还会有另一个选择,即选择一颗气体巨行星(进行改造)。



以卫星土卫六(又称泰坦)为例。它环绕土星运行且拥有丰富的元素可供人类使用。土卫六被认为外太阳系最宜居的星球之一,因为他与地球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风、雨、火山构造及许多其他类地特征。它冰冻的地壳下可能存在液态水,这些液态水被冷沉淀火山的活动递送到表面,并且可能被用于形成可供呼吸的氧气。然而土卫六仍然不是人类可居住的地方。这颗卫星的平均气温为零下179摄氏度,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甲烷构成,且其地表压力比地球要大60%。因此,为在土卫六上建立殖民地,必须再次运用并完全依赖于先进技术。在太阳系内的未来目标可能是金星,也就是我们的姊妹星球。但金星的环境如同地狱一般恶劣,也依然不是可供人类居住的地方。其表面温度可以高达使物品溶化,且表面存在硫酸雨。此外,金星的大气层十分稠密以至于会让人觉得像是的在水下呼吸。



金星尚未地球化,这件事需要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时间,而且需要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但是居住在距其表面32英里的比空气更轻的漂浮城市中是有可能的,那里的气压会比地球海平面上的略低,并且你会受到来自宇宙辐射的保护。由于金星浓厚的大气,殖民地中的人们也许可以只带着氧气面罩,行走在漂浮的平台外,而不是像在火星上,必须穿上整套的增压服。但是生活在金星的云端世界中也会显现一些问题,例如怎样去建造出首座漂浮的殖民地,并且找到生存所必需的原始材料,就像水,在这个地狱般的星球并不存在的东西。金星仍然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世界,值得我们去研究探索,但它确实为未来人类提供了一个潜在的住所,对于火星表面的地球化的设想也可能只是暂时的,因此,这颗红色行星,似乎是我们在太阳系内开化一番新天地的最佳位置选择。据先前的众多研究,火星离我们足够近,又有最少的不宜居环境。



不过,假如我们具备光年旅行的技术能力,行至陌生的新世界,这时,找到一个类地的系外行星将会是最佳的选择。研究了数百万颗星星的平均数据后,每颗恒星会大于它周围的恒星已成定则,而非例外。关于开普勒星系的任务数据显示,地球大小行星的数量远超于像木星大小的行星,在银河系内有超过400亿的围绕类日行星和红矮星轨道运行,并处在宜居区的地球大小的行星。孤立的系外行星,类似于旅行者1e,或是开普勒62-f以及其他许多外星世界,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成为人类殖民的下一地点。但是人类可能到访,有望开化其表面的首个系外行星,将会是比邻星B。



这颗神秘的系外行星可以被锁定是在比邻星的宜居带内运行着,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是距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约4.2光年。但是,对于这个外星世界的了解,科学家还不能够确定它是否有大气,更不用说是否存在磁场或流动的液态水了,唯一已知的是它在恒星的“古迪罗科行星”区域内运行着,这意味着它的表面可能存在着液态水。科学家们希望发现更多类似的系外行星,拥有与地球相同的支持生命的条件,并且在不远的未来里,人类有一天能够大胆地走进这些从未涉足的区域,探索陌生的新世界,并定居于此,扩展我们的物种分布。但是在技术大幅改善之前,我们不得不依靠NASA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等技术,该技术的计划于2021年3月30日推出,这台令人难以置信的望远镜将用于研究宇宙的各个阶段——从大爆炸后的第一次发光,到有太阳系的形成,能够有生命存在的行星,例如地球。有一天我们将成为一个多行星物种,确保人类生存延绵,并且未来的人类仍会记得,地球是人类文明发源的星球。希望你喜欢这个视频,喜欢的话记得点赞和订阅,谢谢观看下次再见。



相关知识大爆炸理论是从已知的最早时期到随后大规模演化的可观测宇宙的宇宙学模型。该模型描述了宇宙如何从高密度、高温的初始状态扩展而来,为观察到的广泛现象提供了全面的解释,包括丰富的轻元素,宇宙微波背景(CMB)辐射以及大规模结构。最重要的是,该理论与哈勃特定律兼容,即观察到星系越远,它们远离地球的速度就越快。该理论使用已知的物理学定律在时间上向后推算宇宙膨胀,描述了一种奇点前的高密度状态,这种状态中的空间和时间没有意义。奇点之前的现象没有任何证据。对宇宙膨胀率的详细测算推测大爆炸发生在大约138亿年前,因此宇宙的年龄也被认为是138亿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