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什么不建塔了?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3-10 02: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颐和园佛香阁的位置上,本来是要建一座九级宝塔的,可是建到第八级的时候,乾隆忽然改主意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就得从塔的功能、性质说起了。
北京地区的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跟佛教有关的塔;一类是跟佛教无关,只是一种挺拔高大、形状像塔的建筑。在英文里,前者叫“stupa”,后者叫“tower”。比如玉渊潭边的中央电视塔,就属于后者。但是也有外形似佛塔,而功能却与佛教无关的,如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那座塔,外型像一座辽代密檐式宝塔,但它却是一座水塔。
佛塔的造型基本上分这么几大类: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也有密檐式和覆钵式相结合的,俗称“花塔”。
北京地区有许多佛塔,城内的,都在西城;城外的,大都在西郊。
著名的如妙应寺的白塔,那是元代的建筑,是尼泊尔建筑师阿尼哥主持兴建的。说起来还是中尼友谊交往的象征呢。它就是典型的覆钵式——主体部分像一个扣着的钵。覆钵式塔俗称喇嘛塔,可能跟藏传佛教关系密切。北海公园的那座白塔,就是清朝康熙年间,由一位叫诺木汗的喇嘛主持建造的。
玉泉山的宝塔,为西郊一代的美丽风景增色不少。因为地域特殊,一般人无缘攀登。它属于楼阁式。良乡的昊天塔,也是楼阁式,笔者小时候上去过。里面有楼梯层层相通,可以拾级而上。良乡塔在辽代起过瞭望塔的作用。南面的拒马河,是北宋和辽的界河。
广安门地区的天宁寺塔,是典型的辽代密檐式塔。原本也是很雄伟的,只因为身处城市之中,被高楼大厦欺负的不显眼了。
园博园中的永定塔,造型如同楼阁式佛塔,但是不知是否与佛教有关,不知是该翻译作“stupa”呢,还是译为“tower”?
塔,这个汉字最早不读“ta(三声)”,而是读“te”(平声),是个象声词。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教建筑“stupa”也随之传了进来,高高大大,突兀于平地之上,怎么称呼它呢?不知哪位高人说:就叫它塔(塔ta 三声)吧。于是这个名字就在中国叫响了。其实这个发音跟“stupa”差得很远。这个词最早的译音是“窣堵波”。
中国的佛塔跟印度的“窣堵波”形状并不一样,中国佛塔融进了中国的建筑特色。从史料上看,中国最早建佛塔始于隋代。不过保留下来的隋塔恐怕不多,因为早年的佛塔都是木结构的,又高高的突起于平地之上,很容易被雷电击中而毁于火。所以后来的佛塔都是用砖石建造的。
佛塔还有一个译音——浮屠。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思就是,拯救一个生命,比建造一座七层宝塔的功德还大。北京北边、昌平境内有个地名叫“白浮”,是白色浮屠的意思,据说,元代的时候,这个地方有座白塔来着。
浮屠,窣堵波,都是梵语音译,意思是坟墓。每一座佛塔都是一座坟墓。历史久远的寺庙附近都有塔林,其实那就是和尚的墓群。每一座佛塔一般都有地宫,地宫内埋葬着一位高僧的遗体或者是骨灰。北京西城砖塔胡同口的那座砖塔,是元代一位叫万松老人的墓。万松老人,是元代著名政治家耶律楚材的老师。
京西八大处的二处灵光寺,有座十三层的密檐式宝塔。庚子年间,义和团设坛于灵光寺。八国联军得到情报,开炮轰击灵光寺,炸毁了建于辽代的十层八面招仙塔。人们在招仙塔的残体中,发现了佛牙舍利。1958年,政府部门重新建塔珍藏牙佛舍利,1964年建成。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北京建造的唯一一座佛塔。
舍利,也是梵语,意思是“遗体”。“遗体”不一定是颗粒状的。比如说杭州西子湖畔已经倒塌的雷峰塔,珍藏的是释迦牟尼的螺髻发舍利。笔者有幸进入过灵光寺的这座佛牙舍利塔,塔内有室,室内供奉着一尊覆钵式小金塔,金塔腹部有龛,透过玻璃,可以瞻仰到佛牙舍利——释迦牟尼的一颗牙齿。
当年乾隆皇帝为给他母亲庆寿,在清漪园内修建大报恩延寿寺,原本打算在佛香阁的位置上建一座九级宝塔。“殿宇千楹,浮屠九级,堂庑翼如,金碧辉映”——乾隆把这些话都刻在碑上了,塔也建到八级了,乾隆突然改变了主意:拆了,不建宝塔了,改建成佛香阁!于是建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乾隆皇帝为什么不建九级宝塔了?据说是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什么就不好说了。或许是有人向他说了什么,或许是他自己想到了:给母亲庆寿,怎么好修建一座坟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