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金花是个怎样的人?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3-10 02: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00年的庚子事变,是北京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也是中华民族史中的一场大辱。然而这场灾难和侮辱却为中国造就了一个女名人,或者说是女“英雄”。她就是直到今日仍然“英名”不灭的赛金花!笔者在网上看到,最近又有人要给她拍电影,几个当红明星还要竞争赛金花这个角色呢。赛金花,幼年为娼,十四五岁时从良,成为洪钧之妾,并随洪钧出使德国。洪钧死后,赛金花重操旧业。据说,洪钧是由于她和仆人偷情被气死的。
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身为老鸨子、会几句德语的赛金花和德国军队的一些下级军官有来往。然而在小说作家笔下,就成了赛金花和联军司令瓦德西的一段缠绵悱恻的风流故事。说赛金花当年在德国跳舞时结识了瓦德西,二人一见钟情。在北京,两人重温旧好。凭借这样一层关系,赛金花劝说瓦德西不要虐待中国人、释放被押的中国官员,还帮助朝廷的议和大臣做克林德的妻子的工作,使《辛丑条约》得以顺利签定……
小说家笔下的故事,本来是不能当真的。但是,小说是在清末的报纸上连载的,人们就信以为真了,而且越传越神。就像大约二三十年前的一个什么法师,最初在北京某报上连载时,只打死过一条狗,后来别的报纸再登时就了不得了,什么日本的武士,美国的拳师,法国的大力士,统统成了他手下败将。这也是报纸的威力所在。
其实,真正化腐朽为神奇的,是文人手中的笔。民国时,年逾花甲的赛金花困居北平前门外居仁里。一家小报知道了,立刻妙笔生花一番如此这般,其他各报纷纷跟进,赛金花再次名声鹊起。一些社会名流慕名来访,赛金花本人也不时出入酒楼饭店,赔朝野贵客进餐。本已衣食无着的赛金花正,见这么多人垂青,便如进荣国府打秋风的刘姥姥——你们爱听什么我就编什么。于是庚子年间的那段传奇,就越编越圆,越编越生动。——这是一条经验:越是生动的故事,其真实性就越可疑。但生动确实可以打动人,包括有学问的人。他们不知道世上专有这么一路人:吹牛撒谎就如同在酒桌上打嗝儿、在茅厕里放屁那样从容。
1934年初,两位学者——刘半农和商鸿逵六次登门采访赛金花,根据她本人的叙述,写出了《赛金花传》。
赛金花的故事,基本上是她自己编的,没有佐证。倒是有一同时代的见证人,提出过相反的意见。这个人就是齐如山。
齐如山在清朝末年的同文馆里学过德文。庚子年间跟德国人打过交道,也认识赛金花。听说刘半农要给赛金花立传,向刘进行过劝阻。他说:“大家所传的许多话,都与事实相反”;“在光绪庚子、辛丑一年多的时间,我和赛金花虽然不能说天天见面,但一个星期之中,至少也要碰到一两次,所以我跟她很熟。”齐如山说:“我相信赛没有见过瓦德西,就是偶尔见过一两次她也不敢跟瓦德西谈国事。第一,她那几句德国话就不够资格。”据赛金花自己说,她的德语是跟一个德国女仆学的;她在德国并没有出席过外交活动,因为是缠足,连“洋装”都没穿过,更不用说跳舞了。而且,古板的洪钧大使,也不让她抛头露面。如此说来,她在德国不可能和瓦德西认识,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旧情了。
齐如山认为,在《辛丑条约》的签定过程中,赛金花不可能发挥任何作用。“当时她不过是个老鸨子,瓦德西好,一个公使夫人也好,怎么会接见这样一个人呢!”齐如山的话是有道理的。且不说当时68岁的瓦德西是否还有那么强烈的性欲和浪漫的情怀,他一个堂堂德国贵族,统帅八国军队的总司令,肯和一个老鸨子交往?作为被侵略的中国人,怎么丑化他瓦德西都可以,但他绝不会自轻自贱至如此地步吧!但是,齐如山的意见刘半农没有听进去。赛金花的主要事迹,就这样被又一次“确认”了。
历史上许多人物和事件都有过这种境遇:严肃的记载不被人相信,倒是那些离奇荒诞的戏说和杜撰,往往被人当作真实的历史。
1992年10月16日,《文汇报》副刊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我的父亲刘半农》。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记忆中,刘半农曾说过:赛(金花)的叙述不尽可信,有令人失望处。”半个多世纪以后的这么一段文字,其影响力无论如何也压不过当年的那一篇《赛金花传》。
庚子之后,赛金花仍然开妓院,后来因为虐待致死一个妓女吃过官司。如果活到新中国成立,说不定得判她死刑。就是这样一个老鸨子,在今天一些人的心目中,竟然是个“英雄”。真让人哭笑不得!忘记是谁说的了:没有英雄的民族不是伟大的民族。而一个民族如果把一个吹牛撒谎的老鸨子奉为英雄,那这个民族是什么样的民族呢!我不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