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坚持“问题导学”,在推进“课堂革命”上下功夫见实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30 06: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坚持“问题导学”,在推进“课堂革命”上下功夫见实效》——李晓波教育教学“五点四环节”战术体系(92)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必须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以方法为引领,什么方法管用就用什么方法。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理论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普遍性、共性的哲学原则。方法论也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课堂教学亦如此,所谓“问题导学”,就是以学生成长为本,以问题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旨,以解决问题为基石,通过找出学科知识中的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习得知识、技能,培养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得素养,健康成长。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纵向联系(面对面听课)相对比较多,生生之间的横向联系(面对面合作探究)相对较少,合作解决问题的氛围比较薄弱,尚未认识到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是学习的智慧和有效方法,对于只要有思想碰撞、必定有智慧生长认识不足。其实,孔子早就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记忆模仿,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和安排都是围绕教师进行的,学生的发展是受制于教师而被动进行的。上课是核心环节,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教案供老师使用,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教师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不用对课堂教学进行过多的设计,凭着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就可以轻松地上完自己的课。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课前——预习,课中——上课,课后——作业,这种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忽视思维培养的教学,让学生成了书本知识的奴隶,许多学生只注重死板地读书,力争在考试中获得一个高分。认清形势,明确方向,转变教法。随着时代由知识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进步与发展,考试命题越来越关注知识的生成与意义、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关注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落实“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命题要求,体现出“重基础、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使高考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高考命题要严格按照高考的考查目标和考查要求,明确“考什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和“怎么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获得高分也越来越不容易,传统课堂满堂灌教学的弊端愈发显现出来,一场课堂革命迎面扑来。“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一种哲学教学方法论,以教什么、怎么教、教成什么样为问题导向,以教育教学战术体系的课堂革命出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破解课堂教学,坚持“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革命性地纳入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凸显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培养思维能力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指导者、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是教练,学生是课堂教学中学习知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者、实践者、主力军,是基于学生、服务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教学法。按照教学战略目标之“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忘点和拓展点”的“五点”设计转化为相对应的各种问题开启教学过程,依据“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知识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之战术组织“四环节'纳入课堂并推动“五点”教学目标和问题得到解决的真正实现,采用“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讲练赛考四阶段,凡考必练、不练不考、练中有赛、以赛促练、练好再考,分类、分层、分组、分队活动训练与讲练”的操作策略施行。这里的“学”,有两层涵义:一是要求教师事先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学习,对课程和学生做出科学分析和问题预设,深度开发与“五点”对相应的问题即“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并在传授知识环节进行“精讲”;二是要求学生课前对文本知识进行结构化预习,对课程内容尽可能做出结构化分析和问题预设,围绕教师布置的“概念性问题”、“原理性问题”、“习题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里的“导”,是指对学生自主合作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指导学习,具体有三层涵义:“生本联导”,“生生互导”和“师生相导”。从“问题导学”到“教师导学”的改变,本质上是思维的改变。“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问题导学”课堂,教师以学、思、习、行为教学红线,以学生解决问题为本,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多是思维培养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教室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主战场,而非课外,师生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与手段,按照三分讲、七分练、讲练赛考组织教学过程,凸显教学是思维的对话、学习主体获得的构建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导学”课堂是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特征是强调文本知识学习、教师主导地位和教师掌控下的、有限度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许多教师也都努力追求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但由于没有跳出“教师导学”范畴,又回到以教师“讲”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教师导学”课堂中,由于教师难以割舍“教师讲授课堂”的教学情节和权威角色,所以,不由自主地想时时刻刻都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坚持的“问题导学”课堂,自然而然地走向了以“习”为中心的“习本”课堂,体现以“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不再是体现以“讲”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特征。习本课堂继承了学本课堂、生本课堂和教本课堂的合理内涵而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对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学、思、习、行学习思想的课堂战术组织的转化。这里的“习”内涵着“学”,“学”是“习”的前提,“习”是“学”的方法。“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理念是:教师的教与讲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与习,有效或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该把课堂的空间与时间还给学生,对学生的每步学习都有组织、时间、空间的保障,并具有可控性和预测性,把问题解决在课堂。改变了传统课堂重讲轻学、重学轻习的弊端以及学而不思、学而不习的不足;这里的“习”不是单纯指学生学习,而是指学习者学习,也就是包括学生学习和教师成长,体现以“习”为中心理念,意味着所有学生的学习成功与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不是少数人的成功与成长。“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坚持的“问题导学”对教师和学生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问题导学”课堂又推动了教师教学角色和学生学习角色的迅速转型。在“教师导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和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示范者,学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配合者、接受者、服从者。而在:五点四环节教学法“之“问题导学”课堂中,教学目标之“五点”仍然是最上位的,目标转化为“问题”后,呈现在师生面前的就是我们要共同解决的“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帮助者,学生是解决问题的探索者、发现者、生成者、参与者、解决者,所以说,师生共同解决的“问题”最最上位的。在这里,权当把“问题”视为目标性主体,那么在“问题”、教师和学生三者中,谁是最大的?谁是最重要的?毫无疑问是“问题”。教师和学生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即“解决问题”,都是教学的主体,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在“问题导学”视野下,上课思维不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也不是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文本知识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是师生共同围绕“解决问题”按照“四环节”、“四阶段”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先学后导、师生共研”的学习理念,在贯穿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和讲、练、赛、考的循环进阶中,通过分类分层分组分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载体、展示对话、问题训练、竞赛激励、拓展提升等方式和途径进行学习。“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坚持“课堂导学”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在凸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讲练结合中必须重点把握培养学生如下素养能力: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有所用,真正解决问题,教学中善于把握“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重基础、重时事、重生活”的教学方向和原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旨,只有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穿透力;一定要增大学习主体活动对于知识运用的探究性,扩大开放性,体现创新性,从独特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思考与训练,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意识,鼓励有独特见解、有思想水平、有创新精神的答案;加大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程序和思维方法,强化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和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训练,进而体现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中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教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要善于运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新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五点四环节教学法”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程序环节化、目标具体化、知识思维化、思维问题化,讲练活动化、操作智慧化的教育教学战术体系,实施“五点四环节教学法”贵在落实,重在落实,要做到“五抓”,即抓准“五点”,抓实“四环节”,抓牢“三分讲、七分练、课堂训练”,抓好“讲、练、赛、考”四个阶段,抓细“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全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一定水到渠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