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如何做一个圣明国主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30 06: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昔有国王治行正法民慕其化无有太子以为愁忧。佛来入国便出觐尊。听经欢欣即受五戒。一心奉敬唯愿有子。昼夜精进三时不懈。有一给使其年十一常为王使。忠信奉法不失威仪。谦卑忍辱精进一心学诵经偈。知时先起已办香火。数年之中精进如是不以为劳。卒得重病遂致无常。其神来还为王作子。乳餔长大至年十五立为太子。父王命终袭代为王。憍慢自恣淫泆欲乐。昼夜耽荒不理国事臣僚废朝民被其患
以前有位国王,以正法治理国家,人民都遵从国王教化。
这位国王一直没有太子继承王位,于是非常忧愁。
佛祖来到这个国家教化众生,于是国王就去拜见佛祖。听经闻法之后,非常欢喜,于是就受持五戒,一心敬奉佛祖,没有别的愿望,只希望求子,非常精进。
当时有位侍从,十一岁,经常为国王做事情,忠信守法,不失威仪,谦卑忍辱,精进一心,学习读诵经偈。每天早起,为国王置办香火,几年当中,都一直精进不懈,任劳任怨,最后得了重病,去世了。
然后这位侍从的神识又回来投胎,做了国王的儿子,长大到15岁的时候,国王把他立为太子,国王去世之后,太子继承了王位。
继承王位之后,就变得骄慢放逸,肆意淫乐,昼夜纵欲,荒淫无度,不理朝政,民不聊生。
前世修了福报,这一世有机会投胎到帝王家,结果呢,投胎到帝王家之后,就被欲望权力所腐蚀,干坏事去了。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还有比这位更恶劣的,比如波斯匿王的儿子琉璃王,赶走父亲,杀死哥哥,篡权夺位;频婆娑罗王的儿子阿阇世王,杀死父亲,还想要杀母亲。
所以古人说你这辈子学佛修行,如果不能求生净土,那就是第三世怨。
意思是说你这辈子学佛修行,功德很大,但是却不能证果,也没有求生净土,那就会在娑婆世界继续轮回,下一世就会大富大贵,并且迷失本性,忘记了修行,造下滔天恶业,于是第三世就下地狱去了。
对于荣华富贵,愚人觉得似乎风光无限,趋之若鹜,有智慧的人看到的是苦不堪言,罪业滔天。
你能善用财富权力,造福人民,那下辈子估计还能在善道;
如果你悭贪吝啬,骄奢无度,那下辈子估计就直接去恶道受苦了。
娑婆世界就是大染缸,大粪坑,我们唯有信愿行具足,求生极乐,这样才能彻底了脱生死。
佛知其行不会本。识将诸弟子往到其国王闻佛来如先王法。大众奉迎稽首于地却坐王位。佛告王曰。国土人民群僚百官。悉自如常不。王曰。为人年幼未能绥化。皆蒙圣恩国土无他。佛告王曰。王今自知本所从来。作何功德得此王位。王曰。不审顽愚不达。不知先世所从来也。佛告大王。本以五事得为国王。何等为五。一者布施得为国王。万民奉献宫观殿堂资财无极。二者兴立寺庙供养三尊床榻帏帐以是为王。在于正殿御座理国。三者亲身礼敬三尊及诸长德以是为王。一切万民莫不为之作礼。四者忍辱身三口四及意无恶以是为王。一切见者莫不欢欣。五者学问常求智慧以是为王。决断国事莫不奉用。行此五事世世为王。
佛祖知道这位国王迷失本性,忘记了前世的修行,于是就带领弟子去到这个国家。
这个国王听说佛祖过来,于是按照先王的仪轨,率领大众奉迎佛祖,顶礼佛足,坐在国王的位置。
佛祖问国王:国土、人民、文武百官,一切都还好吧?
国王说:我年纪幼小,没有德行教化国人,都是承蒙圣恩,一切都还好。
佛祖问国王:大王知道自己前世做了什么功德,得到这个王位吗?
国王说:不知道啊,我顽愚没有智慧,不知道前世是干什么的。
佛祖告诉大王:前世如果做五件事情,后世就能做国王。哪五件事呢?
1 布施,以后会做国王,得到万民奉献,宫殿华丽,财富无限。
2 兴建寺庙,供养三宝床榻帏帐,以后就会做国王。在正殿御座上处理国事。
3 亲身礼敬三宝以及其他长辈及有道德的人,以后就会做国王,一切万民都向你行礼。
4 修忍辱,身口意都不造恶,以后就会做国王,一切人见到你都欢喜。
5 勤学好问,常求智慧,以后就会做国王,决断国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你有智慧,都愿意听你的。
做这5件事情,就能生生世世做国王。
于是世尊以偈颂曰。
人知奉其上 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 终吉所生安
宿命有福庆 生世为人尊 以道安天下 奉法莫不从
王为臣民主 常以慈爱下 身率以法戒 示之以休咎
处安不忘危 虑明福转厚 福德之反报 不问尊以卑
于是佛祖就说偈子:
如果有人知道敬奉君王、父母、老师、有道有德的人,正信,持戒,布施,多闻,追求智慧,这样就会命终吉祥而逝,来世所生的地方也得到安乐。
宿命有福庆,生在世上就做人中至尊,以正法安定天下,人民奉法,莫不从命。
国王作为臣民的领袖,应当仁慈爱护百姓,以身作则,带头遵从正法戒律,告诉人们善恶吉凶。
居安思危,虑明福转厚,这句不太明白。
种福得福,自修自得,不问尊卑。
佛告王曰。王前世时为大王给使。奉佛以信奉法以净。奉僧以敬奉亲以孝奉君以忠。常行一心精进布施。劳身苦体初不懈惓。是福追身得为王子补王之荣。今者富贵而反懈怠。夫为国王当行五事。何谓为五事。一者领理万民无有枉滥。二者养育将士随时禀与。三者念修本业福德无绝。四者当信忠臣正直之谏。无受谗言以伤正直。五者节欲贪乐心不放逸。行此五事名闻四海福禄自来。舍此五事众纲不举。民困则思乱士劳则势不举。无福鬼神不助自用失大理。忠臣不敢谏。心逸国不理臣[卄/(阿-可辛)]民则怨。若如是者身失令名后则无福。
佛祖告诉国王:大王前世的时候,服侍先王,以正信侍奉佛祖,以清净心奉持佛法,以恭敬心供养僧宝,以孝心侍奉父母,以忠心侍奉国君。常行一心,精进布施,任劳任怨,从不懈怠。这个福报如影随形,所以这世投胎做太子,继承王位。现在得了富贵,反而却懈怠了。
作为一个国王,应当做到五件事情:
1 统领万民,没有贪赃枉法,滥用职权。
2 养育将士,按时发放军饷。
3 知道自己是前世修福所以这一世做国王,所以今生继续修福,不要让福德断绝。
4 听信忠臣直士的劝谏,不会听信谗言,伤害正直。
5 节欲,不贪图欲乐,心不放逸。
做到这5件事,那就会四海扬名,福禄自来。如果做不到这5件事,那就会朝纲不振,民不聊生。
人民困苦不堪,那就会生出作乱逆反的心思;士劳则势不举,这句不太明白。
如果没有福报,那么鬼神都不会帮助你。
如果违反天理,那么忠臣也不敢劝谏,欲心放逸,不理国事,臣子作奸犯科,民怨四起。
如果这样的国王,就会失去好名声,后世也没有福报。
于是世尊重说偈言。
夫为世间将 修正不阿枉 调心胜诸恶 如是为法王
见正能施惠 仁爱好利人 既利以平均 如是众附亲
佛说偈已是时王大欢喜。起住佛前五体投地忏悔谢佛。即受五戒佛重说法得须陀洹道。
于是佛祖就说偈子:
作为世间的领袖,应当修持正法,不要喜欢听阿谀奉承,不要制造冤枉,调伏己心,战胜诸恶,按照这个标准去做法王;
正知正见,乐善好施,仁爱利人,利益均沾,这样众人就会来亲附你。
佛祖说偈子的时候,国王非常欢喜,起身走到佛祖面前,五体投地,忏悔谢罪,当时就受持五戒,佛祖为他说法,他证了初果。
经文出自:
西土圣贤撰集·第1346部
法句譬喻经四卷
西晋沙门法炬共法立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