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21-12-30 06: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因此受到各国政府与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摘编自杨卫国《中国研制人造太阳20年后见成效》,2010年6月17日) 前不久,中国核工业集团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预计于2020年投入运行,其等离子体温度有望超过2亿摄氏度。该实验装置的建成将为人类真正掌握可控核聚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我们距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可控核聚变以氘、氚为原料,不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反应随时可以中止,不会引起爆炸,也不会导致泄漏事故,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问题在于用什么容器来承载这种温度极高的核聚变。为此,全世界的科学家前赴后继。20世纪60年代,苏联科学家提出托卡马克方案,国际聚变界随之转向于此。 早在1955年,钱三强和刚留美归来的李正武等科学家便提议开展中国的“可控热核反应”研究,与国际社会几乎同步。1965年,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统一规划,西南物理研究所(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前身)成立。当时,所里条件简陋,研究者缺乏住所,甚至睡在帐篷里。尽管如此,他们舍己奉献,在绘制了3层楼那样高的设计图纸之后,终于1984年9月21日制造出“中国环流器一号”。这是中国核聚变研究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行“人造太阳”培养了大批人才,积累了丰富经验。 作为一个历经多年研制的实验项目,中国环流器二号M精细的部件工艺很多是前无古人的创造。在装置设备“真空室”中,许多细小的误差是现有检测仪器所无法感知的,很多时候需要自主开发新的检验设备。仅为保障高约2层楼、重约80吨的中心柱在移动过程中不受磕碰,且安装精度不超过0.1毫米偏差,研究团队在1个月内设计了十几种方案,短短2分钟的路程,耗费了近9个小时才成功搬运。在中国环流器二号M的设计建造过程中,西南物理研究院的科研团队通过与国际上现有托卡马克装置的交流学习,吸取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们联合国内有关单位,在特殊材料制备、焊接工艺等多项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摘编自韩维正、刘乐艺《“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揭秘中国可控核聚变》,2020年1月8日)4.下列不属于“人造太阳”研制工作的一项是(3分)A.于空中悬挂人造光热源,散发无穷的光热能。B.开发利用核聚变,解决现有能源的枯竭问题。C.研究核聚变的可控装置,提高设备的稳定性。D.落实托卡马克方案,承载温度极高的核聚变。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后3分)A.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研制的东方超环首次达到一亿度高温,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 B.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于1985年确立,2006年11月21日全面启动,承建方由四方扩展为七方,王程总造价为100亿欧元。 C.我国1955年起关法可控热核反应,1965年成立专门研究所,中国环流器一号、东方超环、中国环流器二号M已先后运行。D.可控核聚变原科充足,能够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又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各国对此高度重视。6.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不断取得进步的原因。(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其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麦子快要黄了的时候,我家断了粮。米缸,空了,面缸,空了。我娘挎个篮子,每天去自家地里挖土豆。于是,一日三餐,煮土豆、蒸土豆,餐餐土豆,吃得我放个屁,都带着浓浓的土豆味儿。 终于,我娘一咬牙,决定去借粮。 这天,吃过早饭,我娘从驴圈里牵出那头小毛驴,套进驴车里,拎条麻袋对我说:“亮子,陪娘去你大舅家,借粮去。” 一听说去大舅家,我就直蹦高儿。大舅和大妗特稀罕我,每次去他们家,大妗都会变着法儿给我做好吃的,这是其一;其二呢,跟大舅家借了粮,我们就不用顿顿吃土豆了。我连滚带爬地上了毛驴车。我娘一抖缰绳,小毛驴便撒开四蹄,拉着驴车吱吱扭扭出了门。 大舅家在庚庄,离我们村十里地。出了村,沿东干渠一直往西走,快晌车的时候,我们就来到了庚庄。 大舅和大妗正在院里搭牛棚。那时,刚刚分田到户家家垒场院,户户搭牲畜棚圈,真叫一个红火热闹。见到我们,大妗用手巾擦擦手,摸摸我的头,牵着我的手说:“亮子,你大成哥早盼你来呢,他去上学了,马上就回来了。” 大舅从我娘手里接过缰绳,顺手把毛驴拴到一棵粗壮的树上。我娘挽起袖子要帮忙,被大舅拦下。大舅说:“你呀,就是个劳碌的命。今天不干活儿,走走走,进屋去。” 回了屋,大妗拿出一摞小人书:“就知道你喜欢这个,你大成哥的,攒了十来本了。”我把小人书摊在炕上,挑出一本,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大妗取出面盆要做饭。她问我想吃啥,不等我回答,我娘抢先说:“嫂子,都挺忙的,啥方便就吃点儿啥,又不是外人。” 大妗说:“再忙也得吃饭不是?再说,亮子多久才来家一趟?上回来,亮子的虎牙还没掉呢。亮子,大妗给你做揪面片吃,好不?” 大成哥回来了,他和我头碰着头,一起看小人书。他用手指点着里面的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我听。小人书真好看。大妗的揪面片,实在是香,里面还放了葱花。我敞开肚皮,连吃了两大碗,然后打了三个饱嗝。 饭后,大成哥去上学了。 大舅点锅旱烟,吧嗒几口对我娘说:“翠英,你今天来,是跟哥借粮的吧?”大舅眼尖,早看到毛驴车上的那条麻袋了。 我抹把嘴,抢着说:“可不是吗?家里早没粮了,娘每天净给吃土豆。” 大舅摸着我的头,扭头对我娘说:“有难处,就该早点儿来。顿顿吃土豆,可不是个事。多了不敢说,三两麻袋的粮食,哥家还是有的。鼻英,你说,借多少?” 我娘说:“一麻袋吧,一麻袋就成。” 正在刷锅的大妗停下手,愣愣地看着大舅。大舅也不看大妗,自顾自地说:“家里粮仓抹了泥,有点儿潮,哥把粮食称寄放在三贵家的粮仓里了。等会儿,哥给你扛一麻袋回来。” 我娘要方便,我也想尿尿,就出了屋子。娘在另一个厕所。我撒完尿,一提裤子,转身跑回到院子里,真真切切地听到屋里大舅和大妗的对话。 大妗说:“你这不是说瞎话吗?咱家啥时候往人家三贵粮仓里放粮食了?” 大舅说:“翠英脸皮薄,轻易不张嘴。这是饿了多少天了?你说,我能驳了她?” 大妗说:“可问题是,人家三贵家里有粮食吗?” “有。”大舅肯定地说,“那天我从三贵家门前过,亲眼看见三贵在院子里晒粮食,少说也有几麻袋。凭三贵的为人,我跟他借一麻袋粮食,他能不借给咱?” 我立刻明白了。原来,大舅家也没粮食了。 我的心里直打鼓。我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事告诉我娘。我知道,一旦告诉了娘,这粮,她肯定不会再借了。可没粮,我还得接着吃土豆啊……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先瞒着我娘,至少,在大舅扛回粮之前,我暂且不告诉她。 我娘从厕所出来的时候,大舅已经扛着满满一麻袋粮食进了门。他把麻袋放到车上,把口袋嘴儿紧了紧,在车上放正。 大妗把一摞小人书放在我手里,她说:“你大成哥都看完了,你拿走吧!” 我们要走了,大舅和大妗把我们送出老远。 毛驴车出了村,上了路,沿着东干渠往东走。我犹豫再三,还是告诉我娘吧。 我说:“娘,大舅家……其实也没粮食了。” 我娘一愣,一指车上的麻袋:“这不是吗?” 我嘟囔着说:“这是人家三贵家的,大舅跟他借的。”“你咋知道?” “我从厕所回来时,大舅和大妗在屋里说的,被我听到了.... 我娘一勒缰绳,驴车停在半道。我娘回头望着庚庄,望得泪花闪内, 她愣了一会儿,把缰绳一抖:“亮子,咱们走!” 那年的秋后,粮食归仓时,我娘装了满满一麻袋籽粒饱满瓷实的粮食,要带着我给大舅还粮去。我娘特地告诉我把我上一年级的三好学生奖状拿给大舅看。那天,我娘赶的还是我家那辆毛驴车。驴车上,除了那一麻袋粮食外,还多了两壶酒。一壶,给大舅;一壶,给三贵。那酒,是我娘亲手酿的甜米酒,醇香绵厚……
(有改动)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写我家在麦子将要变黄时断粮,因为总吃土豆,“我”连放屁都“带着浓浓的土豆味儿”,幽默的语言表现了情况的严重。B.本文用第一人称,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进行观察,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多个角度刻画人物,表现出人物丰富而美好的内心世界。C.大妗很为难,确实自家也没有余粮;背地里问大舅,说明不愿让我娘难堪;而出于亲情,就同意了大舅借粮也要接济我们的做法。D.文中语言质朴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环境设置富于时代感,以三中全会后农村分田到户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亲人之间伸手相助的感人故事。8.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人性和人情之美?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分析。(6分)9.有人认为本文结尾的安排纯属多余,有人认为作者这样结尾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