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4-7-31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

发病时间:不清楚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

补充说明: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4-7-31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茵沫
医师
安顺市美丽医院
擅长:全科
提问
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原则上一旦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抗青光眼药物在婴幼儿的安全性难以评价,且如有不良反应患儿通常也不会自诉。因此,仅用作短期的过渡治疗,或适用于不能手术的患儿。1.药物治疗由于儿童身体状况及婴幼儿青光眼的特殊性,其药物治疗不仅要考虑降眼压的效果,而且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以及各种青光眼药物的特性来选择。此外,还要将婴幼儿青光眼的表现及药物治疗的要求、注意事项告诉患儿家长,并取得其配合。药物治疗的原则是选择低浓度和全身影响小的制剂,如0.25%噻吗洛尔,0.25%的倍他洛尔,1%毛果芸香碱,1%布林佐胺等滴眼液,口服乙酰唑胺为5~10mg/kg体重,3~4次/d。滴药时要避免患儿哭闹,将药液挤出眼外,影响疗效;同时要压迫泪囊区,防止药液经鼻泪道和鼻腔的黏膜吸收而产生全身的不良反应。对于手术未能完全控制眼压者,或有其他病残,预期寿命短或全身麻醉有危险而不适于手术的患儿,需要较长期药物治疗,尤其要注意全身的药物不良反应,必要时应与儿科医生共同处理。2.手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手术治疗是争取较好预后的关键。对3岁以下患儿可选用外路小梁切开术或房角切开术,3岁以上及所有伴角膜混浊影响房角检查的病例均适于外路小梁切开术。特点是术后不需滤过泡引流,其房水循环仍为生理性的外流途径。从手术效果来看,首次手术成功率高,患儿在1~24个月龄,尤其1~12个月龄时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畏光、流泪、睑痉挛症状多数很快解除。外路小梁切开术和房角切开术可多次施行,如失败则选择小梁切除术等其他滤过性手术。
2014-07-31 14:01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4-7-31 14: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姚莉
医师
三门峡市美容医院
擅长:全科
提问
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是一种先天遗传性小梁网或房角发育不良,阻碍了房水排出而形成新生儿、婴幼儿青光眼。大多数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的患者呈单个发病。约10%的患者有明显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通常只是杂合子的携带者而没有发病。
2014-07-31 14:01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