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4-8-15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发病时间:不清楚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补充说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4-8-15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陆梓琛
医师
茂名市和安医院
擅长:全科
提问
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是一种结合糖蛋白,含有锌元素,属二肽羧肽酶。可使血管紧张素I形成具有升血作用的血管紧张素II,后者使血管进一步收缩、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也可使具有降压作用的舒缓激肽灭活,还可能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醛固酮的分泌。是肾素-醛固酮系统及缓激肽系统的重要调节因素。血清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的测定常用于结节病的诊断和活动性诊断。
2014-08-15 10:07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4-8-15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晴爱
医师
河源市长山医院
擅长:全科
提问
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正常值:  正常平均值:(33.3±10.2)U/ml。  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活性临床意义:  该项化验适用于活动性结节病的诊断以及结节病激素治疗疗效的评判。  1.ACE增高:多见于活动性结节病,阳性率在75%~88.2%之间(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更为显着)。活动性Ⅳ期患者的阳性率可达93.5%,而升高的幅度多为对照参考值的2倍左右,无活动性结节病或在激素治疗中时,ACE测定值可在正常范围之内。  也可见于矽肺、石棉肺、原发性肝硬化、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霍奇金病、糖尿病等。  2.活动性结节病经激素治疗后,ACE即恢复正常,在使用激素过程中连续测定,对减少用量和停用激素有意义。  3.ACE减低,可见于霍奇病、急性或慢性白血病、肺癌等。  4.ACE与血压高低无相关性。但在应用卡托普利等ACE抑制剂治疗高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清ACE可作为血药浓度监测的间接指标。
2014-08-15 10:07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