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杂交水稻的研发非常艰难?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05-10-1 11: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种种迹象表明,到2005年,转基因稻米可能获得准生证,进而走上餐桌,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面积种植转基因口粮的国家。这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中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但国内外一些人士担心,其中仍然潜藏着风险在过去近5年中,尽管试验田的面积在不断扩大,但中国没再给任何转基因作物发放准生证。考虑到2003年初,一场对转基因食品质疑的口水战,以及由此引发的公众恐慌,新的转基因作物得到批准的前景似乎还不明朗......请看:http://www.people.com.cn/GB/keji/1059/299493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5-10-1 11: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杂交水稻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有利于人们的物种,比如我们希望果粒更大更饱满,产量更多,营养更丰富,生产周期更短等等。但是杂交想得到我们想要的特殊品种,利用的是基因遗传的变异性,其概率并不是很高,正常的水稻培育出变异的品种概率非常之低,大概是万分之一甚至耕地,杂交可以大大提高这个变异率,但是也并不是非常高,差不多在百分位。另外,基因的变异方向是不可控的,我们无法确定哪次得到的会是我们需要的,所以最初,只能等到看结果才知道。所以需要大量的实验。同时满足很多方面的需求就更难了。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杂交,不断地让品种变异,比如这次培育中,发现某些符合一部分要求,提出来再选择杂交配种,争取下一代里能有符合其他要求的,但是选择杂交配种,就是个技术或者技巧问题,需要经验和判断力。杂交中,也会运用很多催化变异的手段,比如我们都知道,辐射可以刺激基因遗传变异等等。这些手段的结果都是未知的,需要探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5-10-1 11: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在管理。几十种水稻×多种杂交方式×多种土地环境=超多须隔离的稻种。每日计录全数据。。。。。最后统计分析等等。。。。。。忙死你🤔。我想就是这么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5-10-1 11: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稻是雌雄同体,要想杂交只有找到雌性退化或雄性退化的品种。袁隆平的学生花了五年时间才找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