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鬼神一说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3 | 2007-9-10 15: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的说有,不信的说设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9-10 15: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岁”一词是一句祝寿辞,用来表达对某人的敬佩或是祝福,是人人都可以用的。最早使用的时候经常是在酒席上,某人饮尽后, 其他人都喊万岁以示敬意,不知道是不是还想利用语言的力量来抵消酒精对人身体的伤害(开个玩笑)。《韩非子.显学》:“今之巫祝祝 人曰:‘使若千秋万岁’”。孟尝君派冯谖到薛底去收租,冯谖到了薛地之后,把无力还债的人的债契都烧掉了,于是众人高呼万岁;汉 高祖得到天下后,在大殿上大封群臣,于是人人高呼万岁;汉武帝登嵩山,自己一口气爬了上去,跟着他的大臣们只能最着轿子被抬上 去,于是吏卒们也对汉武帝高呼万岁;三国时候江东大将甘宁帅百骑突袭曹营,不损一兵一卒,斩杀曹兵多人,归营时众人皆呼万岁。在 以上几个例子里面,众人喊“万岁”的含义大致上是感谢或敬佩。过去的“万岁”通“万年”,《诗经曹风.鸤鸠》中有“正是国人,胡不 万年”,《大雅.江汉》中有“虎拜稽首,天子万年”等诗句,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古时万岁是大众用语。“万岁”这个词最早被定义为皇帝 的专用词是在东汉,当时外戚窦宪专权,一次北伐匈奴得胜被封为大将军,还京时百官商议迎接仪式时大多数人提议大家伏地而拜,呼喊 万岁,以示庆贺,尚书令韩棱正色说道:...按照礼法为人臣者不应当称万岁。单这个个例只是在和权臣斗争时所采取的手段,按照古代礼 法,恰恰并没有人臣不能称万岁之说,韩棱虽然阻止了百官对窦宪过分的阿谀奉承,但他的意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成为社会共识, 所以甘宁才会被众人称万岁,孙权也并未因此而置他的罪。“万岁”什么时候成了皇帝的禁脔待细考,但至少到隋唐时期还没有成型,要 不然也就不会有大将史万岁其人了。 至于“百姓”已经有很多人考证过在战国之前是贵族的总称,在五经中的百姓多指的是贵族或官吏,而到四书中绝大多数就指的是平民了 (在四书中“百姓”一次共出现了25次,仅有‘百姓如丧考妣三年’一句是指的百官),唐玄宗曾经问张说:现在的百姓据说都是帝王之 后,那古代没有平民了吗?张说回答说:古代的平民都是没有姓的,只有贵族才有可能获得姓,所谓百姓是指‘禄而有土、仕而有爵’的 人,黄帝有25个儿子,获得姓的才只有14人,获得姓的一个是因为封地,一个是因为职司,周朝的人尚文,平民才开始有了姓,后世的平 民大多依附于宗主或是居住地的领主的姓,这样平民才开始被称为百姓。 平民在古时被称作“黎民”,《书经.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诗经.小雅.天保》:“群黎百姓,偏为尔 德”,都是把百姓与黎民对称的。黎民之称来于黄帝时代,当时中原地带的九黎族被华夏族击败,族人多被掠为奴隶,被称为“黎民”, 就像后世的“商人”一样,都是一种蔑称,后来华夏族击败的部族多了,便将俘虏统称为黎民。“黎”是黑的意思,由于俘虏们要参加体 力劳作,所以都晒得黑黝黝的,还有一个词叫做“黔首”,也是指奴隶和平民的,始见于《礼.祭义》,“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到 《汉书.鲍宣传.孟康注》又将黎民解释为“黔首”,这两个词后来就通用了。 本来“万岁”是一个大众用语,后来却被我们的佞臣和影视编剧们收为皇帝专用;而黎民和百姓这两个阶层在历史上却慢慢的合而为一。 这样上层权力的集中、中层集团势力被削弱、下层民众不甘永远居于人下要求上进,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中国古代几千年社会变迁的生动 画面。 只是喜欢称“万岁”的皇帝们却忘了,万岁一词还有一个意思。《史记.高祖纪》中刘邦说道:“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乐思 沛”;《汉书.翟方进传》中有:“万岁之期,近慎朝暮”;“万岁”都是死的讳称。所以一个个万岁万万岁的皇帝大多活不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9-10 15: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门家山上个观音不能乱搞要倒霉鬼嘛来我家我带你去看一般是能看到的 基本上我们那附近的人都看到过那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9-10 15: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你信不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