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与中国文化探究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9-12-23 20: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成语的结构
成语中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如:i.主谓关系
叶公好龙,灯火辉煌,春光明媚……ii.动宾关系
持之以恒,流芳百世,洞烛其奸……iii.并列关系 千山万水,白纸黑字,天高地厚……iv.偏正关系
井底之蛙,釜底抽薪,孜孜不倦……v.目的关系
守株待兔,杀一儆百,剖腹藏珠……vi.因果关系
水滴石穿,损人利己,卖主求荣……vii.动补关系
无动于衷,退避三舍,拒人于千里之外……viii形补关系
轻如鸿毛,清澈见底,鲜艳夺目……3.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i.名词活用动词
础润而雨(雨,意为下雨)ii.形容词作动词
正本清源(正,修正.清,清理)iii.名词作状语
雷厉风行(雷,风,像雷和风一样)iv.状语后置
嗤之以鼻,晓之以礼v动词的使动用法
打草惊蛇(惊蛇,使蛇惊)vi.动词的使动用法 富国强民(使国富,使民强)vii.被动用法
贻笑大方(被内行讥笑)4.成语的广告用字
现在,许多商家用成语做广告,来吸引顾客,如:随心所浴(欲):热水器广告
默默无蚊(闻):蚊香广告无屑(懈)可击:洗发水广告
鸡(机)不可失:烧鸡广告……对于这类成语,我们必须知道它的原形,不能受到影响.5.成语错用经过我们同同学的谈话了解,同学们的错用很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向同学提出以下几点倡议:第一,要辨清成语字形和读音.第二,避免“望文生义”,不但要弄清它的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它的整体意思.第三,重视成语的感情色彩.第四,把握多义现象.6.成语的优点成语本来是人民大众口头上或古人今人的著作中使用的语言材料。成语之所以能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一些优点:(1)言简意赅成语一般都能把人们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用十分简练、非常概括的几个字说出来,真正具有言简意赅的优点。适当地运用这些成语,会使语句显得格外精炼。(2)易学易记由于成语在结构形式和组织方法上,基本上有规律可循,所以学起来都比较容易,甚至为创造新成语也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翻天覆地 横征暴敛醉生梦死 抱残守缺 啼饥号寒这些成语,从语法的角度上来分析是有它的共同之处的。"翻天覆地"是动宾结构,是由翻、覆、天、地四个字交错组成的。提起"翻天",可能就想起"覆地"。又如"横征暴敛",是横、征、暴、敛四个字组成的。"横征"和"暴敛"对仗是很工整的。所以学起来、记起来都很容易,特别是由于成语具有四字性,也使成语易学易记。3)形象具体有许多成语,含有显著的修辞因素,看了或听了以后,就会在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具体的印象。成语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如:i.比喻法借某一种情况说明另一种情况。ii.夸张法把事物加以夸张,说得远远超出客观事实……(4)语势有力成语是历史的产物,具有群众基础,表达的效果比用意思相同的一般说法为强。例如"群起而攻之",就比"大家一齐起来反对他"或者"批评他""斥责他"更有力些。"口诛笔伐"就比"用语言和文字对他进行严厉的批判"这样一句话显得有力量。由于成语有以上各种优点,所以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成语,是非常需要的。这不仅能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语汇丰富多彩。不过也不能在文章中故意地多用成语,堆砌成语,以显自己的渊博,那样就可能把文章写得不文不白,不伦不类,矫揉造作,画蛇添足。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四.对研究的评价成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成语不少涉及古今典章、历法、宗教、风俗、天文、礼仪、节气、音乐、绘画等内容.有的成语体现了民族精神,有的成语体现了科学的发展,有丰富的人文性、社会性.其实,成语与生活是“源流不分”。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梳理、探究了成语,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成语,并发现学习成语是很快乐的。成语短小精悍,又意味深长,同时,还方便记忆。成语也有结构,有时态,能表现“过去时”、“完成时”和“将来时”;成语有活用现象,使成语不再一成不变,而能有变通之处。……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对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对于我们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激发了我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明白了团结力量大,努力就一定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