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儿丝的防治?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7-9-20 17: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布及危害 菟丝子又名树阎王、菟儿丝。分布于河南、安徽等省,常将苗木和幼树缠绕至死。菟丝子除为害枣树外,还为害杨、柳、刺槐、枫杨、楝、花椒、苹果、山茱萸等多种树木。症 状 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苗木主干和幼树的枝条上后,先形成缢痕和吸根,吸取养料后,使枝叶变黄和枯死。树冠上则缠满黄白色线绳状的菟丝子。病 原 属于被子植物的菟丝子科、菟丝子属。有日本菟丝子和中国菟丝子两种。日本菟丝子又名大菟丝子。其茎粗壮,似线绳状,直径达2毫米,分枝多,黄白色,生有紫色突起斑。尖端及其下面3个节上有退化成鳞片状的叶。花序穗状,花冠钟形,白绿色或淡红色,花萼碗状,有紫红色瘤状斑点,子房球形,花柱1,柱头2裂。朔果卵圆形,有种子1~2粒,平滑,微绿色至微红色。主要寄生在木本植物上。中国菟丝子又名小菟丝子。其茎细,直径约1毫米,黄色。花簇成伞形,花冠白色壶形,花柱2,柱头球形。朔果球形,有种子2~4粒,表面粗糙,淡褐色。主要为害豆科、菊科等草本植物,也能为害枣树等林木。病害循环及流行 秋季,菟丝子种子成熟后,朔果开裂,落入土中休眠越冬。翌年夏初,种子萌发,胚根伸入土中,胚芽脱种壳伸出地面,生长极快,幼茎能自由旋转,当碰到寄主植物的茎叶时就缠绕2~3圈,并在与寄主接触处形成吸根钻入皮层内,与寄主维管束组织相连,从寄主吸取营养和水分及无机盐后,胚根即枯死。茎的顶端继续迅速伸长,继续缠绕寄主,并在接触处再次形成新的吸根。菟丝子的断茎如带有腋芽,缠到树枝上,仍能发育成新的菟丝子植株。断茎在生长季中可起传播作用。菟丝子产生的种子数量极多,据统计,1株菟丝子能产生2500~3000粒种子。菟丝子对于较大树木的侵染往往是沿杂草、灌木或攀缘植物而达到树冠的。防治方法对发生过菟丝子的苗圃地或枣园,应进行深翻(30厘米深),菟丝子种子翻入土中后就不易发芽。春末夏初检查苗圃和枣园,发现菟丝子应立即清除烧毁,以防传播。当发生面积较大时,可喷敌草腈每亩250克,或喷2%~3%五氯酚钠或二硝基酚铵盐。在阴雨天喷“鲁保1号”生物制剂(一种毛炭疽菌的制品),每毫升含1万~1.5万个孢子,每亩用量1.5~2.5千克。喷洒前先打断菟丝子的茎蔓,造成伤口,菟丝子便更容易感病死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