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青玉案》表达了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07-10-2 21: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 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最后点出“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 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 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联系作者身世 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 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列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经历的第三种境界,这也说明了《元夕》词“函盖万有”的特点。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王国维就从《元夕》词联想到了做学问的境界,而这当然是辛弃疾所未曾料到的。况周颐在《香海棠馆词话》中说辛稼轩“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确为有见地之语。这首《青玉案·元夕》,读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驰遐想,并从中领悟出深奥的哲理来,正说明了辛词内容之丰厚和辛弃疾写词功力之精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0-2 21: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表达了人 堆 里 独 处。 志 向 杰 出 者 时 常 处 于 这 种 孤 高 离 尘 的 境 地。 辛 弃 疾 这 首 词 描 述 了 一 个 不 入 流 俗、 冷 观 眼 前 热 火 的 “美 人” 形 象, 而 这 个 理 想 中 的 美 人, 正 是 坚 持 志 向 和 操 守 的 作 者 自 身 形 象 的 写 照。 全 词 比 喻 巧 妙, 逼 真 的 环 境 描 写 起 到 了 背 景 烘 托 的 作 用, 对 表 达 作 者 理 想 和 追 求 反 面 映 衬, 艺 术 效 果 极 为 强 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0-2 21: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52380.html?fr=qrl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