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些关于第四道的书籍‘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12-5-1 01: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道作为一个知识体系,本世纪初自俄国流传到西方。1912年,哲学家兼神圣舞蹈师葛吉夫在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出现,开始传授“第四道”系统。1915年俄罗斯数学家兼作家邬斯宾斯基遇到葛吉夫,也开始研究此系统。他在以后的著作里详细地描述了其内容。“第四道”就是从“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的角度来发展人的素质。葛吉夫曾经说过,发展人的素质的传统道路有三条:第一道: 通过本能运动方面的训练来发展人,即苦行僧之道;第二道: 通过情感方面的训练来发展人,即僧侣之道;第三道: 通过理智方面的训练来发展人,即瑜珈之道。而第四道是同时工作人的身体、理智与情感,对于现代人而言,这是一条更容易开始的路。与其他道路之不同在于,第四道要求的原则是了解,人必须不做任何他不了解的事,因此,知识要来得更为精确与完善。有时,第四道也被称作“狡猾者的道路”。你们要随时随地记得自己。---乔治·葛吉夫第四道--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什么是“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人--就我们所知的人--并非完人。大自然仅仅使人发展至某个阶段,以后就任凭人,或者靠着他自己的努力与设法,求得进一步的发展,或是活到死都如同出生时一般,没有发展,或者退化而丧失了发展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进化是指某些内在的性质和特征的发展;而这些性质通常都停留在未发展的阶段,而且是不会自行发展的。按照第四道的主要传播者邬斯宾斯基,心理学有两类:第一类:是按照人的表现,或者从假设或想像人是什么样子来研究人。近代“科学的”心理学,或者人们所知有关这种心理学的一切,都归于此类;第二类:不是从人的表现,或者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来研究人,而是从人可能变成什么样子的观点来研究。换言之,从人“可能进化”的观点来研究人。我们一旦了解从人可能进化的观点来研究人的重要性,那么就会明白,这问题的第一个答案应该是:心理学是对人可能进化的种种原理、法则和事实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原有的心理学体系。无论如何,算是最古老的体系,也只有这类体系才能解释被遗忘的心理学的渊源和本意。如果我们考虑历史上的人类,也就是一万年或一万五千年前的人类,就会发现一种较高类型人种的一些明显的标志。这种人的存在,可由现代人无法重演的或模仿的考古遗迹与历史记载中的证据而得到证实。然而,人的素质发展和进化不可能机械地发生,相反地,它是通过努力,有意识进行的。这种进化必要的条件不只是追求此目标的强烈欲望和努力,也需要从外界得到知识和指导。邬斯宾斯基简介彼得邬斯宾斯基(Peter D.Ouspensky:1878年-1947年)出生于莫斯科并在那里长大。他能够记得两岁以前的事,也曾写下一些这类记忆的片段,由于这些片段的内容与奇特感觉连结在一起并常常同时出现在脑海,因此决定他一生的主要方向。邬氏是极有天赋的孩子,六岁左右就已阅读大人的书籍;十二岁以前已探究过诗、画和自然科学。在他十几岁时便研究数学、生物学和心理学,尤其对四维空间的观念特别感兴趣。对一个曾体验过"秩序井然且和谐的宇宙是真实存在"的人来说,那些为十岁至十八岁的男生所安排的古典课程是无法令他满意的。因此他决定不直接上大学,而是找了一份报社的工作做,以便在俄国、欧洲和东方各地游历。二十七岁时,他根据"永恒回归"的观念写了一本小说,名叫《伊凡欧索金的奇异人生》。这本书一九一五年才在俄国出版,到了一九四七年才有英译本。《奇异人生》多少有点自传式的意味。此后(1905年以后),研究密意主义的观念及探索密意学校就成为他的目标,这目标直至一九一五年才得以达成。在一九一二年《第三工具》一书出版前,邬氏已知道他要寻求的是哪种学校;虽然在印度和锡兰找到了一些宗教学校(当时俄国也有)、瑜伽学校以及罗摩克里希那(Ramakrishna)之类的学校,但这些学校没有一个适合他,纵然他对它们非常感兴趣。于是,邬氏决定到回教所属的东方--主要在俄国、中亚和波斯一带继续探索;但是由于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迫使他返回了俄国。一九一五年初,邬氏在圣彼得堡公开演讲,标题是"探索奇迹和死亡之问题",内容以他在印度的旅游为依据。每次人数都超过千人,其后许多人拜访他或写信给他。复活节过后,他回到莫斯科并在那里继续这类演讲。透过一些听众,邬氏认识了葛吉夫(G.I.Gurdjieff),如此一来,他终于遇见一直寻找的那种密意学校。邬氏跟葛吉夫研究了三年,并把葛吉夫的教学全部记载下来(这本笔记命名为《寻找奇迹:无名教学的片段》,于邬氏逝世后的1949年出版)。一九一八年以后,密意学校在俄国根本无法存在;于是邬氏便于一九二零年前往君士坦丁堡,在那儿演讲再度吸引许多听众。一九二一年他应邀至伦敦,以后的二十年都在英国从事教学工作。《人可能进化的心理学》是由一些介绍性讲稿所编成,这是邬氏在伦敦为一些对密意观念有兴趣的人所做的演讲。每年开一两个"新组",每组二三十人或更多,每周聚会一次。聚会最先朗读部分讲稿,过后由邬氏解答问,并对讲稿中的主题做进一步诠释。这些问题广及人事和兴趣的整个领域,但不管主题是宇宙论、宗教、哲学、心理学、科学、艺术或个人问题,邬氏的回答总是富有新的洞见,这是任何宗教或非宗教书籍与著作中找不到的。以这种方式,发问者了解到邬氏认为的"常人可获得的高等心灵和自我意识"的一些性质。《第四道》(一九五七年出版)一书就是包含这类问题和解答的选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学校工作无法在英国继续进行,正如一九一八年在俄国发生的情形一样,邬氏于是前往美国。在他去世(一九四七年)前的几个月才重返英国,结束了他的工作,并让他的跟随者自由地以他们所认为的最好方式继续各自的进化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