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腭流血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4-11-24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软腭流血

发病时间:不清楚
软腭流血

补充说明:软腭流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4-11-24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筱婕
医师
商洛市江宏医院
擅长:全科
提问
软腭动脉主要来源是腭升动脉,其次是咽升动脉腭支、腭小动脉和扁桃体动脉。  腭升动脉起于面动脉(60%),颈外动脉(30%)或舌动脉(10%),经咽前外侧壁上行于茎突舌肌与 茎突咽肌(74%),或茎突舌肌与翼内肌(22%),或茎突咽肌与咽上缩肌(4%)之间。在进入软腭 之前分出肌支至茎突咽肌、茎突舌肌、咽腭肌、咽上缩肌、腭帆张肌及腭帆提肌,经咽侧壁间隙迂曲行向颅底时,向上分支至咽鼓管圆枕区与咽升动脉腭支相吻合。该动脉腭支出现率为 100%,起始处外径(1.42±0.30)mm。向前内侧行走于腭帆提肌与腭帆张肌之间,然后转向下内侧方分支进入软腭,入软腭前在咽侧的外径为(1.08±0.23)mm。  咽升动脉起自颈外动脉(80%)、枕动脉(15%)或颈动脉分叉处(5%),经咽后外侧壁上行伴颈内 动脉至颅底,其外侧为茎突舌骨肌、二腹肌后腹、舌下神经和颈外动脉;前外侧为茎突舌肌 、茎突咽肌;后侧为交感干和椎前肌。上行途中分出2~3支咽支至咽壁组织和肌肉,并分支 至椎前肌,至颅底后分出脑膜后支和鼓室下支。在颈动脉管外口内侧发出腭支(出现率55%) 转向内下走行,穿过咽枕筋膜进入软腭后外侧,沿腭帆提肌后缘之咽旁间隙组织至软腭,并 有分支至腭帆提肌。该动脉起始处外径(1.56±0.33)mm,腭支外径(0.85±0.32)mm。  腭小动脉起自腭降动脉,穿出腭小孔后由前外向后内走向软腭中线,出现率100%。每侧1支 占2/3,每侧2支占1/3。一般与1~2支腭小神经伴行。外径(0.50±0.22)mm。  扁桃体动脉主要起于腭升动脉(40%)或面动脉(35%)主干,向后上方走行于茎突舌肌深面(44% )或浅面(56%),在茎突舌肌上方分出肌支至咽上缩肌和咽腭肌后,由扁桃体下方进入扁桃体 , 其至软腭的分支走行于咽上缩肌,咽腭肌与扁桃体之间,或舌腭肌深面或浅面,向前上走行 至软 腭后份口腔侧粘膜。该动脉起始处外径(0.96±0.26)mm,腭支外径(0.42±0.14)mm,出 现率100%。
2014-11-24 15:50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4-11-24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志越
医师
池州市第二附属医院
擅长:全科
提问
发热期呈现口腔软腭形态各异的出血点;同时伴病初PLT“锐减”;随病情好转而“骤升”。上述两项未见文献强调,国内同行常有报道;而本组阳性率为100%,以后通过特异性血清学检测及恢复期呈多尿量而证实。据此,我们认为上述两项可作为EHF临床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参考指标”的实用价值 本指标的价值在于:明显早于血清学诊断时间。EHF特异性抗体一般产生于3~5病日,而此参考指标只需观察软腭及检验PLT即可迅速临床早期诊断,入院当日1h诊断率为85%,平均诊断为2.5h,从而赢得了抢救时间,降低了病死率,本组为1.5%较文献报道的5%~15%明显减低;简便、经济、易行,适用于暂无条件开展血清学检测的基层单位。
2014-11-24 15:50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