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休克蛋白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4 | 2014-12-1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休克蛋白

发病时间:不清楚
热休克蛋白

补充说明:热休克蛋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4-12-1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刘祥礼
主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各种内科疾病。
提问
你好,根据你所提供的描述,很高兴能为你回答这个问题。是在从细菌到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一类热应激蛋白质。当有机体暴露于高温的时候,就会由热激发合成此种蛋白,来保护有机体自身。许多热休克蛋白具有分子伴侣活性。希望我的描述会对你有所帮助。
2019-02-16 11:43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4-12-1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立志
副主任医师
商丘市睢阳区中医院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中西医结合科,儿科
提问
你好,根据你的咨询,热休克蛋白又称热激蛋白,是一类功能性相关蛋白质,当细胞受到升高温度或其他压力时它们的表达就会增长。这种表达的增长是受到转录调控的。热休克蛋白戏剧性地上调控是热休克反应的关键部分并且主要由热休克因子引导。在几乎所有生物中都发现了热休克蛋白,从细菌到人类。
2018-12-04 07:17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4-12-1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颖
医师
百色市第九二八医院
擅长:全科
提问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指细胞在应激原特别是环境高温诱导下所生成的一组蛋白质。HSP首先是在果蝇体内发现的。果蝇幼虫唾液腺的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比一般染色体粗1~2千倍,故有利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研究。1962年有人发现,将果蝇的培养温度从25℃提高到30℃(热休克环境温度升高),30分钟后就可在多丝染色体上看到蓬松现象(或称膨突puff),提示这些区带基因的转录加强并可能有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至1974年,后人才从热休克果蝇幼虫的唾液腺等部位分离到了6种新的蛋白质,即HSP。除环境高温以外,其他应激原如缺氧、寒冷、感染、饥饿、创伤、中毒等也能诱导细胞生成HSP。因此,HSP又称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 SP),但习惯上仍称HSP。研究表明,HSP的生成,不仅见于果蝇,而且是普遍存在于从细菌直至人类的整个生物界(包括植物和动物)的一种现象。例如,1981年有人在实验中证明,将大鼠置于55℃的高温环境,直肠温度迅速升至42~42.5℃,15分钟后使环境温度降至常温,体温也随之于30分钟后降至正常水平。90分钟后处死动物,就可在心、脑、肝、肺等器官的组织内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71kD的新的蛋白质,即HSP。绝大部分生物细胞生成的HSP分子量都在80~110kD、68~74kD和18~30kD之间。不同分子量的HSP,在细胞内的分布也有所不同,例如,在酵母菌中发现的分子量为89kD的HSP是一种可溶性的细胞浆蛋白质,而分子量为68kD、70kD、110kD的HSP却主要分布于核或核仁区域。
2014-12-01 13:56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4-12-1 1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邓乐
医师
东莞阳光医院
擅长:全科
提问
许多小分子热休克蛋白基因一般并不表达,显著表达小分子热休克蛋白一般是细胞受到外部刺激的时候,比如高温刺激。现已发现,除了热刺激之外还有许多物理、化学刺激可以激活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的表达,例如紫外线、射线、机械损伤、酸、氧化剂等等。可见,小分子热休克蛋白是抵御外界不良刺激的重要物质。当将生物的整体、组织、细胞等从其生活的温度范围内急剧地从低温移向高温时,可显著地降低一些蛋白质的合成。例如将果蝇的幼虫或培养细胞从28℃移至35℃时,则几乎大部分的蛋白质合成停止;与此相反,而休克蛋白的合成却反而被促进。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在信使RNA的合成(转录)阶段产生的。同样的现象也见于哺乳类动物、培养细胞、原生动物、植物组织和细菌等。另外观察到,由休克以外的其他处理也会发生类似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生理意义尚不清楚,但推测是与生物的温度适应现象有关系。
2014-12-01 13:56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