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小肠功能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15-2-14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食物小肠功能

发病时间:不清楚
食物小肠功能

补充说明:食物小肠功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2-14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冯光笑
医师
台州市光明医院
擅长:全科
提问
小肠检查方法包括小肠钡剂造影、放射性核素显像、血管造影检查、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和CT仿真内镜,各种手段各有利弊,综合、合理地利用可有效诊断小肠疾病。  小肠钡剂造影: 小肠钡剂造影可显示小肠疾病的部位、范围等,但阳性率较低。气钡双重造影法,特别是插管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使对小肠出血性病变的诊断率提高10%~25%。小肠钡剂造影对血管性病变几乎没有任何诊断。  放射性核素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为非创伤性检查,主要用于小肠出血的定位,其敏感性强于血管造影。其小肠活动性出血诊断阳性率为40%~50%,但有时会出现假阳性。  血管造影检查 :小肠疾病尤其是消化道出血时选择血管造影检查。此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诊治方法,只要看到造影剂外渗即可做出明确诊断并同时进行栓塞治疗。但此项检查受失血速度和检查时机影响,必须在出血活动期将造影剂注入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才能成功。  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的问世,为小肠疾病的诊断带来了一次革新。胶囊内镜只有曲别针样大小,检查时患者只需像吞服药物胶囊一样吞服胶囊内镜,穿着数据记录仪背心。吞服胶囊后,经医生检测确认胶囊进入小肠后即可离开医院。整个检查过程需要8~10小时,检查后胶囊从肛门自行排出。胶囊内镜具有安全、无创、依从性好等特点,但其也具有不能进行病理检查和内镜下治疗的缺点。  双气囊内镜: 双气囊内镜可弥补胶囊内镜的缺点,进一步提高了小肠疾病的确诊率,对小肠出血、小肠梗阻和不明原因腹痛的确诊率较高,目前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缺点是检查时间长,患者痛苦较大。鉴于双气囊内镜操作较费时,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有一定的操作风险,在国内尚未完全普及。  CT仿真内镜: 利用螺旋CT薄层无间隔扫描和计算机三维重建,即可获得类似内窥镜的动态重建图像。其局限性是不能观察黏膜颜色变化,对浅表细微结构变化不能分辨,不能进行活检及镜下治疗。  目前上述这些针对小肠的检查手段可互为补充。即便如此,目前小肠疾病仍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难点,小肠功能性疾病的检查仍缺乏有效的手段。
2015-02-14 11:16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15-2-14 11: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好
医师
安康市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上消化系统疾病小肠检查多年来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其主要原因是对于人体小肠的检查手段不多。小肠是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器官,成人小肠5~7米,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同时它还具有内分泌和免疫防御功能,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小肠走行弯曲,肠管互相重叠,再加上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病变部位深而不固定,故小肠疾病的诊断目前仍是一个难点。
2015-02-14 11:16
投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