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景的诗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0 | 2007-10-15 19:4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本文针对杜甫的写景诗特点,从亮丽壮观之景的勾勒、凄凉惨淡之景的着色两个方面着手赏析,为了更好的解读和品味杜甫的写景诗,文章例举了初中、高中教材中的课文多角度予以佐证,从而让杜甫的写景诗之特色全面展现出来。  关键词:壮观之景的勾勒
惨淡之景的着色  杜甫的写景诗视角独特而不怪癖,选材丰富而不刁钻,构思新奇而不哗众,语言质朴而不平淡!叙事的稳健,议论的慷慨,描写的惬意,抒情的热烈,让人感觉杜甫的每一首诗都像春风拂面,甘露降临,醍醐灌顶!  一、亮丽壮观之景的勾勒。这类写景诗,最典型的莫如《望岳》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在寥寥几句诗中,通过作者的大胆夸张一览无遗!特别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把阔大高远、自信蓬勃的意境和心境展现无遗,还巧妙的隐含一种生活哲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特别是那颔联写得精妙传神。“潜” 和“润”两字把雨的轻巧柔和写得生动逼真!拟人手法的运用让雨的人气和灵气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抒发作者欢快明朗、轻松愉悦心情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采用精妙的对仗,动静结合,远近相融,巧妙着色。晴空万里,白鹭成行,春回大地,绿柳成阴,黄鹂成对。一幅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图景便跃然纸上了。春天绚烂夺目的色彩美在作者的竭力渲染下,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视觉快感。又如《登岳阳楼》诗的颌联“吴楚东南坼,韩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就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中一般。一个漂亮的夸张对偶手法,就把洞庭湖水浩瀚无边无际的宽阔宏伟的意境不露声色的一笔而就。再如他的《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空旷绝美的夜景。  二、凄凉惨淡之景的着色。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浑灏奔放的气势和萧飒荒凉景象,在音调铿锵,充满着声韵之美的双声迭字的组合下,郁结不舒的羁旅愁思,在拂面而来的秋意中显得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春望》里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恐怕是杜甫诗歌中写凄景最为成功的了。诗歌采用拟人对偶,虚实结合的写法再现长安草木丛生、荒芜人烟的萧索。又如《登楼》中的“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壮观山河之景,在作者忧国伤民的心事中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光了。《蜀相》的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勾画了一幅掩映台阶的碧草空自展现着一派春色,藏在密叶间的黄鹂徒劳地婉啭鸣唱的伤春图。寂寥冷落,悄无人迹的意境让失意漂泊之人感同身受。“白”,“空”两字写尽世之萧索和凄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第一节“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可谓句句写凄景,而又字字道哀情。拟人化的秋风更增悲秋色彩。暗淡愁惨的氛围渲染,诗人凄苦心境的宣泄让人不能自已。  杜甫的写景诗独到新奇,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复杂,意境或开阔雄浑,或苍凉凄异,或柔美清丽,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杜诗”风格。参考资料:http://ly02.lyedu.com.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4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