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号"的资料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07-10-25 19: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目前这颗卫星已经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在该阶段,将有电性星和结构星这两颗初样卫星来承担卫星测试工作。航天专家介绍,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目前,这两颗初样星的结构制造已经完成,将在年底以前开始整星测试。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据介绍,整个初样测试阶段将持续到明年6月份,随后将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此外,承担卫星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甲火箭目前已经投入生产。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科研人员对长三甲火箭进行了41项可靠性的设计工作,以提高其运载可靠性。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2160.htm

已赞过已踩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0-25 19: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时间二十四日十八时许,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孙自法 摄中新网西昌10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北京时间24日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火箭点火升空24分钟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嫦娥一号”卫星进入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四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三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两百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本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表面化学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四万至四十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等四大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一号”卫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卫星在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火箭则采用远距离测发控以及控制系统的系统级冗余等技术,进行质量可靠性升级。此次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的第一百零三次航天飞行。绕月探测工程是中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发射场系统建设,对发射设施设备和技术系统进行了二十五项适应性改造;测控系统在中国原有航天测控网基础上,首次引入天文测量手段,并进行国际联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调度多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对卫星进行持续跟踪与测控;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承担建设地面应用系统,研制出多种探测仪器,将开展卫星探测数据处理、管理应用等科学研究。实施绕月探测工程,对于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均具有重要意义。有关负责人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表示,中国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0-25 19: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于22日宣布,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以及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目前已转入发射区,卫星和火箭已完成总检查,各项测试正常,满足技术条件要求,计划于10月24日至2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首选发射窗口为24日18时左右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于22日宣布,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以及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目前已转入发射区,卫星和火箭已完成总检查,各项测试正常,满足技术条件要求,计划于10月24日至2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首选发射窗口为24日18时左右. 中国“嫦娥一号”卫星24日升空,众多香港市民、学生和专家通过组织及参与相关活动,投身于探月热潮中。香港太空馆则于当日起举办展览,向民众介绍“嫦娥一号”探月计划。 国防科工委有关负责人透露,嫦娥一号卫星将于11月7日进入自己的“工作岗位”--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 伴随发射点火的巨大轰鸣,在长三甲“大力士”的托举下,“嫦娥”将首先被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约5.1万公里、运行周期约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随着星箭分离,“嫦娥”将开始孤寂的旅程。接下来,整个飞行过程都将依靠“嫦娥一号”自身的控制系统与推进系统来实现。 随着第1次远地点的加速,卫星的近地点高度将被抬高至600公里,但轨道周期仍为16小时。在16小时轨道运行总计数10小时之后,嫦娥一号卫星将进行第1次近地点加速,将自己送入周期为24小时的停泊轨道上。在这个轨道上,“嫦娥”将进行长达3天的“耐心”飞行。 据悉,根据事先制定的预案,嫦娥一号卫星在停泊轨道上将有1-3天的“变量”。科研人员通过这样的设计以解决发射日期后延的问题,增加发射机会。“发射每延后一天,在24小时轨道的运行时间将减少一天。”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黄江川说。 但平静只是暂时的。在停泊轨道飞行3天后,嫦娥一号将实施第2次近地点加速,将自己送入远地点高度12.8万公里、周期为48小时的大椭圆轨道。 激动人心的时刻之后,必须的调整仍将进行。经过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动,嫦娥一号卫星绕月运行的椭圆轨道将逐步变为轨道周期127分钟、轨道高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