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铸剑技术现在人还不能掌握?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2 | 2007-11-2 16: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铸剑技术现在人还不能掌握的原因,我认为在于古代很多工艺和技术是经验积累的传承,这些口耳相传不见于文献的知识,绝大部分失传了。古代铸剑技术大致有五步:(1),制范。即制作供浇铸用的型范。剑范多用泥塑造,然后放入窑中经火烘干,再加修正,质地似陶,故称泥范或陶范。制范以铜剑的器形设计为依据,而铜剑器形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是否规整而谐调、匀称而美观,则决定于制范是否精细。制范还要为以后的装饰打下基础,如剑体上铸出的花纹和铭文,都必须预先在剑范的内壁上刻镂出阴阳相反的纹路,实际上,铜剑装饰的第一步即是范型。(2),调剂。铸剑的材料是青铜,青铜是铜和锡或铜和锡、铅的合金。剂即剂量,指青铜合金中各成分的比例,古时写作"齐"。熔炼青铜之前,须对铜、锡或铜、锡、铅等原料进行调配,称作调剂。这是决定铜剑性能的关键环节。在一定范围内,青铜中含锡量高,能够相应提高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但含锡量超过一定的界线,就会使青铜合金变得非常脆弱,易断折。在青铜合金中加入少量的铅,可调节金属的铸造和加工性能,但铅含量过高,也会降低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因此,只有按照合理的比例对各成分进行调配,才能得到适于制作剑材的既坚又韧的青铜。对于铜剑合金的成分配比,春秋战国之际已经认识到了其中的规律。《考工记·攻金之工》所记"金有六齐",标明了六类铜器的成分比例,其中第四类为"大刃即剑,叁分其金而锡居一",指青铜合金分作四等份,铜(金)占三份(75%),锡占一份(25%)。(3),熔炼。原料调配停当后,将之装入坩埚熔炼。熔炼的目的是将铜、锡、铅等原料熔为一体,同时也进一步去除原料中含有的杂质,如去除附着于原料上的木炭,以及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和铁等其他金属元素,使合金精纯。熔炼的关键是观察火候,判断是否熔炼成熟。《考工记》对此有较详记述:"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黑浊气是原料上附着的木炭、树枝等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的。黄白气主要是熔点低的锡先熔化而产生的,同时,原料中含有的氧化物、硫化物和其他元素挥发出来也形成不同颜色的烟气。"黄白之气竭,青白次之。"温度升高,铜熔化的青焰色有几分混入,故现青白气。"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温度再升高,铜全部熔化,铜量大于锡量,因此只有青气了。而且,焰色纯净,表明原料中的杂质大多汽化蒸发,剩下残渣可予以去除。然后"可铸也"。上述次序,也是古代匠师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后来人们用"炉火纯青"喻功夫纯熟,就源于此。为了提高青铜合金的质量,工匠们还对铜锡进行多次熔炼,以进一步去除杂质。《考工记·栗氏》所记"改煎金锡",就是指重复煎炼。(4),浇铸。将熔炼成熟的青铜液体浇灌入剑范,待其冷却、凝固,铜剑就成型了。(5),铸后加工。范铸出来的铜剑仅是一个坯件,表面粗糙,故卸去铸范后,还须进行如下的修治加工: 刮削琢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在铸成的花纹沟槽中镶嵌琉璃、绿松石,或嵌错红铜丝、金丝、银丝,进一步在器表刻镂花纹。古代匠师们经过长期实践,摸索总结出青铜合金的配比规律,但古人铸剑既无先进的熔炼设备、纯净的原材料,又无精确的测试手段,因而不同匠师铸出的铜剑的合金比会不尽相同,所以现在的人也是不好掌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1-2 16: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失传了不代表现在没有掌握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07-11-2 16: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恩 高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