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桥卖艺的有哪些

[复制链接]
查看11 | 回复1 | 2020-7-27 13: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桥艺人,是指长期活跃在许多民间艺术发祥地---北京天桥地区的天桥艺人群体。历代天桥艺人,在天桥卖艺,露天设场、"撂地"、学艺、卖艺、传艺、生活---两大类民间艺人达五六百人(杂耍艺人-杂耍:杂技、武术等;说唱艺人-说唱:戏剧、曲艺等)。主要所指于民国以前,上溯到元代,核心集中于清朝末年。[一、“天桥八大怪”]最著名有"天桥八大怪",怀绝怪异。天桥自元、明时代出现了市场和商业群之后,至清日益繁闹。出现繁华与热闹的原因之一便是历代身怀绝技的各行业的民间艺人在天桥施展自己的艺术绝技。据统计,仅清朝末年至解放初半个多世纪,天桥卖艺的京剧、评剧、曲艺、武术、杂技等各种民间艺人达五六百人。在北京近代民间艺术史上,杰出民间艺人代表就是天桥“八大怪”。 "八大怪"不同时期时间次序:早期:穷不怕、醋溺高、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孙丑子、鼻嗡子、常傻子8人,活动于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中期:耍蛤蟆的老头、老云里飞、花狗熊、耍金钟的、傻王、百鸟张、志真和尚、程傻子8人,活动于民国初年晚期:小云里飞、大金牙、焦德海、大兵黄、沈三、蹭油的崔巴儿、曹麻子、赛活驴8人,活动于20世纪30~40年代名演员:京剧女须生孟小冬、李桂芬,"坤伶三杰"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芬天乐戏院天桥兼职者:张宝华、梁益鸣及新凤霞(评剧)、侯宝林(相声)、宝善林(摔跤)(1)第一代天桥八怪产生于清末,到民国初年就逐渐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了。 * 穷不怕:原名朱绍文,相传是相声的鼻祖。 * 醋溺膏:也是相声演员,但长于口技并依此跻身八大怪之列。 * 韩麻子:单口相声艺人。 * 盆秃子:秃头艺人,表演民间小唱,用筷子敲瓦盆伴奏虽然简陋,却抑扬顿挫颇为悦耳。 * 田瘸子:早年因为练武落下残疾,在天桥表演杠上二指禅等硬功。 * 丑孙子:相声艺人依扮怪样闻名。 * 鼻嗡子:表演小曲的艺人,鼻子里插进两根竹管就能吹出曲调,腰间挂一个洋铁壶敲打出节奏,因此也被称作“敲马口铁壶的”。 * 常傻子:表演硬气功的艺人,招牌是掌劈鹅卵石,兼卖大力丸。 (2)第二代天桥八怪出现在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时期 * 训练蛤蟆教书的老头:他训练的蛤蟆和蚂蚁模仿课堂教学和军队操练,自他以后天桥再也没有训练这两种动物的艺人了。 * 老云里飞:原为京剧演员,因国服禁响而在天桥撂地卖艺,表演滑稽戏。 * 花狗熊:与妻子在天桥表演民间小戏,因扮相似狗熊而得名。 * 耍金钟的:首先绘制一些比例失调的画,游客透过擦得锃亮的金钟反射就能看到正常的图像,因为新奇而颇受欢迎。 * 傻王:表演碎石背磨盘等硬功,因面相憨厚被称为傻王。 * 赵瘸子:早年因习武残疾,在天桥表演杠子,所谓杠子就是在一条单杠上的杂耍,与今天体操中的单杠项目非常相似。 * 志真和尚:以僧侣装扮表演硬气功,推销所谓“治饿不治病”的切糕丸。 * 程傻子:表演训狗熊和顶碗等杂技。 (3)第三代天桥八怪出现在1930年代-1940年代之间,随着政权的更迭,天桥撂地的艺人也逐渐消失,因而这一代天桥八怪也是最后一代。 * 云里飞:老云里飞的长子,承父业表演滑稽戏,据称有将耳朵壳塞进耳朵眼和用舌头舔鼻子的绝活,因此名扬天桥。 * 大金牙:拉洋片的著名艺人。 * 焦德海:相声艺人,穷不怕的徒弟。 * 大兵黄:曾是辫帅张勋的兵,在天桥贩卖药糖,以骂街的形式招揽生意,因为他所骂多涉及民生鞭辟时弊,因而颇收欢迎。 * 沈三:表演摔跤的艺人,1933年全运会摔跤冠军,曾经斗败过俄罗斯大力士而名震京城。 * 蹭油的:是一个贩卖肥皂的商贩,只要看到路人衣服上有油渍就主动上前用自己的肥皂给人家洗净,蹭油免费,以此推销他的肥皂。 * 拐子顶砖:一个残疾乞丐,行乞时头顶两米多高的一箩方砖跪在地上。 * 赛活驴:一个装扮毛驴的民间艺人,因其表演神似活驴而出名 [二、“同光孤枕”](1)清末-20世纪40年代-天桥室内曲艺场所:书茶馆:福海居、五斗居、同合轩、同乐轩、海顺轩、西华轩、雅园、六合茶楼、长美轩、劈柴陈坤书馆:合意轩、楼外楼、天外天、藕香榭、德意轩、水心花亭、春园、德昌茶社、二友轩、环翠轩、绿香园杂耍园子:爽心园、春华园、天华园(2)清代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天桥献艺者:相声艺人:“穷不怕”(朱绍文)、韩麻子、“沙字颜”(一说“粉字颜”)小范(范瑞亭)、“人人乐”(陈青山)单弦牌子曲艺人:“随缘乐”(司瑞轩)评书艺人:黄诚志(说《彭公案》)、张泰然(说《济公传》)、王一魁(说《五虎平西》)《西游记》评书艺人:潘青山、“猴儿安”(安太和)、恒永通、“老云里飞”(白庆林)莲花落艺:“抓髻赵”(赵星垣)、“徐狗子”(徐维亭)、“奎第老”时调小曲艺人:“醋溺膏”、“盆秃子” [三、“清末韵、民初魂”](1)活跃清末民初综合艺人:相声艺人恩绪数来宝艺人小海竹板书艺人贾宝山西河大鼓艺人史振林单弦牌子曲艺人全月如、曾永元“随缘时话”(李燕宾)、德寿山、桂兰友、曾振庭、群信臣(2)评书艺人:单长德、张智兰、(以上二人皆说《聊斋》)双厚坪(说《水浒》、《隋唐》)哈辅源、吴辅庭(二人皆说《永庆升平》)王致廉、王杰魁(二人皆说《包公案》)田岚云(说《明英烈》、《东汉》)杨云清(说《水浒》)、群福庆(说《施公案》)[四、“天桥绝唱”](1)民国初-20年代初天桥艺人:相声艺人:“万人迷”(李德钖)、“张麻子”(张德泉)焦德海、刘德智、于俊波、高德光、高德明高德亮、郭启儒、“瞪眼玉子”(玉德龙)双簧艺人:“大狗熊”(孙宝才)、锡阔亭、巩成利数来宝艺人:“曹麻子”(曹德奎)拉大片艺人:“大金牙”(焦金池)竹板艺人:张顺明西河大鼓艺人:田福玉、张明和评书艺人:张虚白(说《封神榜》)、小王一魁(说《盗马金枪传》)坤书馆:冯凤喜、于瑞凤、良小楼 (2)20世纪20-30年代天桥艺人:相声艺人:张寿臣、白玉亭、“汤瞎子”(汤金城)竹板书艺人:王德胜、关顺鹏、关顺贵西河大鼓艺人:马连登、“大娘儿们”、王云起、焦秀兰、焦秀云滑稽大鼓艺人:“老倭瓜”(崔子明)山东大鼓艺人:李雪芳、李艳芳、李艳楼、段大桂、于宝林、刘大贵河南坠子艺人:卢永爱、“大老黑”(任永泰)、姚俊英、周玉花、赵金兰、赵勤堂、董桂芝、宗玉兰梅花大鼓艺人:金万昌评书艺人:品正三(说《隋唐》)高豫祝(说《东汉》)连阔如(说《西汉》、《东汉》)陶湘九(说《雍正剑侠图》)赵豪然(说《清宫秘史》)陈荣启(说《精忠传》)陈士和(说《聊斋》)马华鑫(说《济公传》)郭品尧(说《粉妆楼》) (3)20世纪30末-50年代初天桥艺人:相声艺人:侯宝林、罗荣寿单弦牌子曲艺人:曹宝禄铁片大鼓艺人:王佩臣、郭筱霞数来宝艺人:高凤山、拉大片艺人“小金牙”(罗沛霖)竹板书艺人:宋相臣西河大鼓艺人:王艳芳、蔡金波、刘田利、金福琴、彭素海、郝林集北京琴书艺人:关学曾梅花大鼓艺人:花莲宝滑稽大鼓艺人:“架冬瓜”(叶德霖)京韵大鼓艺人:方红宝、孙书筠莲花落艺人:关德俊、关金凤、全凤池河南坠子艺人:马忠翠、李雪芳评书艺人:陈荫荣(说《隋唐》)、李鑫荃(说《雍正剑侠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千问 | 2020-7-27 13: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桥儿在北京一直是艺人的代名词。天桥是许多民间艺术的发祥地。艺人在天桥卖艺,通常是露天设场,习称"撂地"。相继在这里学艺、卖艺、传艺和生活的民间艺人达五、六百人,可分为杂耍艺人和说唱艺人两大类,杂耍包括杂技、武术等项目,说唱包括戏剧、曲艺等项目。最著名的有"天桥八大怪",因身怀绝技和言行怪异而得名。"八大怪"在不同时期各有所指,按时间先后,早期为穷不怕、醋溺高、韩麻子、盆秃子、田瘸子、孙丑子、鼻嗡子、常傻子8人,活动于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中期有耍蛤蟆的老头、老云里飞、花狗熊、耍金钟的、傻王、百鸟张、志真和尚、程傻子8人,活动于民国初年;晚期有小云里飞、大金牙、焦德海、大兵黄、沈三、蹭油的崔巴儿、曹麻子、赛活驴8人,活动于20世纪30~40年代。名演员如京剧女须生孟小冬、李桂芬,"坤伶三杰"金少梅、碧云霞、琴雪芬,久在天乐戏院演出的张宝华、梁益鸣及新凤霞(评剧)、侯宝林(相声)、宝善林(摔跤)等,都曾在天桥演出。清道光、咸丰年间(1821—1861),天坛的西坛根、北坛根与先农坛的东坛根、北坛根涌现一批流动摊贩,由于朝廷不向他们征收捐税,促进了这一地区商业及游艺业的发展,遂有各门艺人在此辟地献艺,各类曲艺演出场所伴随茶肆、酒楼、饭馆、商摊、武术杂技场地蜂拥而起,成为北京人欣赏民间技艺及曲艺艺术的一个集中场地。 光绪年间(1875—1908)京汉铁路建成,设车站于永定门外,往来客商必经天桥,自此,天桥更加繁荣,先后开辟了公平市场、三角市场、西市场、东市场、先农市场、城南市场、惠元商场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天桥调查》一文(见一九三~年二月十四日《北平日报》)对当时天桥的概况作了介绍:“占地二十亩。共有各行各业的店铺和摊贩七百七十三户,其中正式领有牌照者三百三十四户,计……大小戏园九个,坤书馆七个。临时设摊四百三十九户,计……游艺杂技摊六十二个。”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天桥市场范围日逐缩小,至四十年代末,只剩下三角市场、公平市场、西市场、东市场几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天桥进行了治理,填平了龙须沟,修筑了马路,翻建、新建了一批剧院、影院及医院、博物馆,组织曲艺、杂技等艺人成立了国营、集体的文艺团体,天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1957年,天桥广为活跃的各类演出大部分停歇。 天桥的曲艺场所,主要集中在位于西南的公平市场、三角市场一带。据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的统计,各类曲艺演出场地有二十余处。 天桥的曲艺演出,最初仅为明地,“画锅”、撂地、大棚三种类型齐全。清代末叶,福海居书茶馆建立,一些技艺高超的说书艺人始入室演出。不久,一批书茶馆及落子馆、大鼓书馆相继建成,与明地一起,为曲艺艺人提供着献艺谋生的场地。 清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地处天桥的室内曲艺场所有:福海居、五斗居、同合轩、同乐轩、海顺轩、西华轩、雅园、六合茶楼、长美轩、劈柴陈等书茶馆,合意轩、楼外楼、天外天、藕香榭、德意轩、水心花亭、春园、德昌茶社、二友轩、环翠轩、绿香园等坤书馆,爽心园、春华园、天华园等杂耍园子。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在天桥献艺的有:相声艺人“穷不怕”(朱绍文)、韩麻子、“沙字颜”(一说“粉字颜”)、小范(范瑞亭)、“人人乐”(陈青山)等;单弦牌子曲艺人“随缘乐”(司瑞轩)等;评书艺人黄诚志(说《彭公案》)、张泰然(说《济公传》)、潘青山、“猴儿安”(安太和)、恒永通、“老云里飞”(白庆林)(以上四人皆说《西游记》)、王一魁(说《五虎平西》)等;莲花落艺人“抓髻赵”(赵星垣)、“徐狗子”(徐维亭)、“奎第老”等;时调小曲艺人“醋溺膏”、“盆秃子”等。 活跃于清末民初的艺人有:相声艺人恩绪、数来宝艺人小海,竹板书艺人贾宝山,西河大鼓艺人史振林,单弦牌子曲艺人全月如、曾永元、“随缘时话”(李燕宾)、德寿山、桂兰友、曾振庭、群信臣等;评书艺人单长德、张智兰、(以上二人皆说《聊斋》)、双厚坪(说《水浒》、《隋唐》)、哈辅源、吴辅庭(二人皆说《永庆升平》)、王致廉、王杰魁(二人皆说《包公案》)、田岚云(说《明英烈》、《东汉》)、杨云清(说《水浒》)、群福庆(说《施公案》)等。 民国初年到二十年代初经常在天桥演出的有:相声艺人“万人迷”(李德钖)、“张麻子”(张德泉)、焦德海、刘德智、于俊波、高德光、高德明、高德亮、郭启儒、“瞪眼玉子”(玉德龙)等;双簧艺人“大狗熊”(孙宝才)、锡阔亭、巩成利等;数来宝艺人“曹麻子”(曹德奎),拉大片艺人“大金牙”(焦金池),竹板艺人张顺明,西河大鼓艺人田福玉、张明和等;评书艺人张虚白(说《封神榜》)、小王一魁(说《盗马金枪传》);以及就演于坤书馆的冯凤喜、于瑞凤、良小楼等。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演出于天桥的艺人有:相声艺人张寿臣、白玉亭、“汤瞎子”(汤金城)等;竹板书艺人王德胜、关顺鹏、关顺贵等;西河大鼓艺人马连登、“大娘儿们”、王云起、焦秀兰、焦秀云等;滑稽大鼓艺人“老倭瓜”(崔子明),山东大鼓艺人李雪芳、李艳芳、李艳楼、段大桂、于宝林、刘大贵等;河南坠子艺人卢永爱、“大老黑”(任永泰)、姚俊英、周玉花、赵金兰、赵勤堂、董桂芝、宗玉兰等;梅花大鼓艺人金万昌,评书艺人品正三(说《隋唐》)、高豫祝(说《东汉》)、连阔如(说《西汉》、《东汉》)、陶湘九(说《雍正剑侠图》)、赵豪然(说《清宫秘史》)、陈荣启(说《精忠传》)、陈士和(说《聊斋》)、马华鑫(说《济公传》)、郭品尧(说《粉妆楼》)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献艺于天桥的有:相声艺人侯宝林、罗荣寿等;单弦牌子曲艺人曹宝禄等;铁片大鼓艺人王佩臣、郭筱霞等;数来宝艺人高凤山、拉大片艺人“小金牙”(罗沛霖),竹板书艺人宋相臣,西河大鼓艺人王艳芳、蔡金波、刘田利、金福琴、彭素海、郝林集,北京琴书艺人关学曾,梅花大鼓艺人花莲宝,滑稽大鼓艺人“架冬瓜”(叶德霖),京韵大鼓艺人方红宝、孙书筠等;莲花落艺人关德俊、关金凤、全凤池等,河南坠子艺人马忠翠、李雪芳等,评书艺人陈荫荣(说《隋唐》)、李鑫荃(说《雍正剑侠图》)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主题

0

回帖

488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824836
热门排行